《丹参规范化生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宗锁,董娟娥,蒋传中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387035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本著作在总结作者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丹参规范化生产的理论与技术。主要内容有丹参的生长发育特性、丹参的解剖形态特征及次生代谢物的组织分布特性、丹参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丹参DNA指纹图谱的建立、丹参有效成分的合成和积累特异性、环境因子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累积的影响、水分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及灌排水制度的建立、肥料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及最佳施肥模式、连作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丹参中的次生代谢物及其代谢调控、丹参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丹参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丹参病虫害发生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丹参生产过程的控制及规范化操作规程、丹参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以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的管理与运行等。

1 绪论 1

1.1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概论 1

1.1.1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质与实施 1

1.1.2 丹参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

1.1.3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的标准与操作规程 2

1.1.4 丹参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的总体思路 5

1.2 丹参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范例 9

1.2.1 丹参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基础条件及建设背景 9

1.2.2 丹参规范化生产实施的内容 10

1.2.3 丹参规范化生产的实施效果 16

2 丹参的生长发育特性 17

2.1 丹参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吸水特性 17

2.1.1 丹参种子形态和结构特征 17

2.1.2 丹参种子的吸水和脱水特性 18

2.2 丹参种子的脂肪和蛋白质组成 19

2.2.1 丹参种子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19

2.2.2 丹参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组分及氨基酸组成 20

2.2.3 丹参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 21

2.3 丹参种子萌发特性 21

2.3.1 丹参种子质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2.3.2 环境温度对丹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2.3.3 发芽床对丹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23

2.3.4 预处理对丹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23

2.4 丹参的生殖生物学特性 24

2.4.1 丹参花的外形特征 24

2.4.2 丹参开花的物候期和开花动态 24

2.4.3 丹参花粉粒形态 25

2.4.4 丹参花粉粒的活力 25

2.4.5 授粉时间及授粉方式对结实率的影响 25

2.5 丹参幼苗移栽后根系和苗系生长的关系 26

2.5.1 丹参幼苗移栽后根苗生长量的变化 26

2.5.2 丹参根系数量、根长和根直径的变化 27

2.5.3 丹参根系和苗系组织含水量变化 28

2.6 不同年限丹参生长规律和生理指标变化 28

2.6.1 不同生长年限丹参的生长量 28

2.6.2 不同生长年限丹参的生理指标变化 29

3 丹参形态解剖特征及次生代谢物的组织分布特性 31

3.1 丹参叶、茎、根的形态解剖特征 31

3.1.1 丹参叶形态结构特征 31

3.1.2 丹参茎的形态结构特征 33

3.1.3 丹参根的形态结构 34

3.2 丹参不育系Sh-B花药发育过程的解剖特征 39

3.2.1 花药壁发育不正常 39

3.2.2 绒毡层细胞延迟解体 39

3.2.3 小孢子母细胞周围不产生胼胝质或产生少量胼胝质 39

3.2.4 雄配子体时期发育特征 40

3.3 丹参脂溶性次生代谢物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定性分析 41

3.3.1 脂溶性成分在叶中的定位 41

3.3.2 脂溶性成分在茎中的定位 41

3.3.3 脂溶性成分在根中的定位 42

3.4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定性分析 43

3.4.1 同一生长时期不同器官水溶性酚类物质的组织化学定位 43

3.4.2 不同生长时期同一部位水溶性酚类物质的组织化学定位比较 49

4 丹参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 54

4.1 丹参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HPLC指纹图谱 54

4.1.1 丹参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 54

4.1.2 丹参药材HPLC指纹图谱 55

4.1.3 丹参药材HPLC-DAD指纹图谱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58

4.2 商洛丹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62

4.2.1 商洛丹参药材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 62

4.2.2 水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 66

4.3 商洛丹参与西藏丹参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及品质评价 69

4.3.1 脂溶性成分的相似性与差异 70

4.3.2 水溶性成分的相似性与差异 71

4.4 丹参花的挥发油成分及其GC指纹图谱 72

4.4.1 丹参花中挥发油成分 72

4.4.2 丹参花挥发油成分的GC指纹图谱 77

4.5 丹参花的HPLC指纹图谱 82

4.5.1 样品的来源 82

4.5.2 样品溶液的制备 83

4.5.3 色谱分析条件 83

4.5.4 标准曲线制作 83

4.5.5 指纹图谱的方法学 84

4.5.6 指纹图谱评价与分析 84

5 丹参DNA指纹图谱的建立 87

5.1 材料来源 87

5.2 丹参DNA的提取 87

5.2.1 DNA提取缓冲液和预洗方法筛选 88

5.2.2 活性炭对杂质的吸附效果 89

5.2.3 去酚酸方法优选 90

5.2.4 PCR扩增结果 90

5.3 RAPD-PCR扩增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优化 91

5.4 丹参主要居群DNA指纹图谱的建立 92

5.4.1 区分丹参与其近缘和远缘植物的特征引物及DNA指纹图谱 93

5.4.2 区分丹参不同居群的特异引物及DNA指纹图谱 93

5.5 丹参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94

5.5.1 引物的筛选 95

5.5.2 各居群亲缘关系统计结果 95

6 丹参有效成分的合成、积累特异性 97

6.1 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规律 97

6.1.1 丹参不同部位的脂溶性成分 97

6.1.2 丹参不同部位的水溶性成分 98

6.2 丹参根周皮和木质部有效成分积累动态 101

6.2.1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积累动态 101

6.2.2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积累动态 101

6.3 不同种质丹参有效成分的差异性 103

6.3.1 不同种质丹参叶中有效成分的差异性 103

6.3.2 不同种质丹参茎中有效成分的差异性 103

6.3.3 不同种质丹参根中有效成分的差异性 104

6.4 不同居群丹参有效成分的差异性 105

6.5 不同类型丹参有效成分的差异性 106

6.5.1 不同类型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106

6.5.2 不同类型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111

6.6 不同产地丹参有效成分的差异性 114

6.6.1 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差异性 114

6.6.2 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差异性 116

7 环境因子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累积的影响 119

7.1 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丹参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119

7.1.1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丹参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119

7.1.2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丹参幼苗叶绿体色素浓度的影响 120

7.1.3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丹参幼苗叶中还原性糖含量的影响 120

7.2 滤光膜遮光处理对丹参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121

7.2.1 滤光膜遮光处理对丹参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122

7.2.2 滤光膜遮光处理对丹参植株生长量的影响 123

7.2.3 滤光膜遮光处理对丹参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24

7.2.4 滤光膜遮光处理对丹参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24

7.3 补充光源处理对丹参生长、有效成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25

7.3.1 补充光源处理对丹参生长的影响 126

7.3.2 补充光源处理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28

7.3.3 补充光源处理对丹参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129

7.3.4 补充光源处理对丹参次生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131

7.4 气候因子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34

7.4.1 商洛地区各样地自然概况及气候因子获得 134

7.4.2 商洛地区各样地气候因子分析 135

7.4.3 商洛各地区丹参生长量及有效成分含量 135

7.4.4 气候因子与丹参根系生长量灰色关联分析 136

7.4.5 气候因子与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灰色关联分析 137

8 水分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与灌排水制度的建立 140

8.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丹参的耗水特性 140

8.1.1 丹参旬耗水量及耗水强度 141

8.1.2 丹参耗水量的日变化 144

8.1.3 丹参蒸腾速率及气孔阻力日变化 145

8.1.4 丹参耗水量与蒸腾速率的关系 147

8.2 土壤水分对丹参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47

8.2.1 土壤水分对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148

8.2.2 土壤水分对丹参生理特性的影响 150

8.2.3 土壤水分对丹参产量、根冠比、经济系数、WUE及蒸腾系数的影响 153

8.3 土壤水分对丹参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154

8.3.1 土壤水分对丹参素积累的影响 154

8.3.2 土壤水分对丹参酮ⅡA积累的影响 154

8.4 不同生育期变水处理对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55

8.4.1 不同生育期变水处理对丹参耗水量的影响 156

8.4.2 不同生育期变水处理对WUE、蒸腾系数、根冠比和经济系数的影响 158

8.4.3 不同生育期变水处理对丹参产量的影响 159

8.4.4 不同生育期变水处理对丹参有效成分的影响 161

8.4.5 不同生育期变水处理下丹参质量的综合评价 162

8.5 丹参规范化栽培过程中灌排制度的建立 164

8.5.1 栽培区的自然概况 165

8.5.2 合理灌溉的基础 165

8.5.3 丹参灌排水制度的建立 168

9 肥料对丹参生长与有效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 170

9.1 丹参种植基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 171

9.2 丹参根系对氮、磷的吸收特性 173

9.2.1 氮、磷在丹参体内的累积特点 173

9.2.2 丹参生长所需氮、磷肥量及其配比 175

9.3 氮、磷对丹参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积累动态规律的影响 176

9.3.1 氮、磷对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176

9.3.2 氮、磷对丹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77

9.3.3 不同氮磷配施下丹参的小区产量分析 177

9.3.4 氮、磷对丹参中丹参素合成积累的影响 178

9.3.5 氮、磷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合成积累的影响 179

9.4 有机肥和氮磷钾配施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80

9.4.1 施肥对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的影响 180

9.4.2 施肥对折干率及根冠比的影响 181

9.4.3 施肥对根干重积累的影响 181

9.4.4 施肥对丹参素和总丹参酮含量的影响 182

9.5 施用微肥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184

9.5.1 土施微肥对丹参根生长的影响 184

9.5.2 土施微肥对丹参植株中相应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185

9.5.3 土施微肥对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 185

9.6 叶面喷施微肥对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86

9.6.1 喷施锰肥对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86

9.6.2 喷施锌肥对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87

9.7 丹参氮、磷、钾、锌、锰肥效效应及最佳施肥模式 188

9.7.1 产量肥效反应方程 189

9.7.2 丹参中有效成分的肥效反应方程 191

10 连作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94

10.1 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对大田枯苗率的影响 194

10.2 不同连作年限对丹参生长量的影响 195

10.2.1 不同连作年限对丹参地上部生长量的影响 195

10.2.2 不同连作年限对丹参根系生长的影响 196

10.3 不同连作年限对丹参生物量的影响 197

10.4 连作障碍与土壤pH值的关系 197

10.5 不同连作年限对丹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98

10.5.1 不同连作年限对丹参产量的影响 198

10.5.2 不同连作年限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98

11 丹参中的次生代谢物及其代谢调控 200

11.1 丹参中的次生代谢物及其生物合成途径 200

11.1.1 丹参中的次生代谢物 200

11.1.2 丹酚酸B的生物合成途径 202

11.2 丹参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主要酶活性检测的适宜反应条件 204

11.2.1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影响条件 204

11.2.2 酪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影响条件 205

11.2.3 肉桂酸-4-羟化酶活性影响条件 205

11.2.4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影响条件 206

11.3 丹参酚酸类化合物合成代谢主要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208

11.3.1 反应底物对离体丹参根PAL酶和PPO酶活性的影响 208

11.3.2 反应产物对离体丹参根PAL酶和PPO酶活性的影响 208

11.3.3 材料预培养时间对PAL酶和PPO酶活性的影响 209

11.3.4 水杨酸对丹参PAL酶、TAT酶、C4H酶和PPO酶活性的影响 210

11.4 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丹参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调节 212

11.4.1 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丹参叶愈伤组织次生代谢物合成的影响 212

11.4.2 外源调节物质对丹参根愈伤组织次生代谢物合成的影响 213

11.5 诱导子对丹参酚酸类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调节 215

11.5.1 诱导子对丹参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215

11.5.2 诱导子对丹参悬浮细胞培养细胞pH值的影响 216

11.5.3 诱导子对丹参酚酸类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218

12 丹参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 221

12.1 丹参种质资源 221

12.1.1 丹参种质资源特征 221

12.1.2 不同丹参种质的生产性能 224

12.2 不同种质花粉粒表面结构特征比较 225

12.3 丹参良种选育 226

12.3.1 丹参良种选育现状 226

12.3.2 丹参的育种目标 226

12.3.3 丹参良种选育方法 227

12.4 丹参杂种优势利用 231

12.4.1 杂种优势及其表现 231

12.4.2 丹参杂种优势利用 231

12.5 丹参繁殖技术 235

12.5.1 有性繁殖技术 235

12.5.2 无性繁殖技术 236

13 丹参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 238

13.1 栽植密度对丹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238

13.1.1 移栽密度对成活率的影响 238

13.1.2 栽培密度对丹参素、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 239

13.1.3 栽培密度对丹参产量(鲜重)的影响 239

13.2 栽培方式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40

13.2.1 种苗等级对丹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240

13.2.2 垄高和畦宽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41

13.3 摘蕾对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241

13.3.1 不同处理对丹参外观性状的影响 241

13.3.2 不同处理对丹参产量的影响 242

13.3.3 不同处理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242

13.4 采收年限和采收时期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43

13.4.1 采收年限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243

13.4.2 采收时期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44

13.5 采收前灌水对丹参质量的影响 245

13.6 产地初加工方法及仓储时间对丹参质量的影响 246

13.6.1 清洗方法对丹参质量的影响 246

13.6.2 干燥方法对丹参质量的影响 246

13.6.3 丹参原料药材和饮片贮存时间对质量的影响 246

14 绿色中药生产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及丹参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248

14.1 绿色中药生产中的农药残留控制 248

14.1.1 绿色中药的概念及内涵 248

14.1.2 绿色中药的生产规范 249

14.1.3 绿色中药生产中的农药残留控制 249

14.2 丹参生产基地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255

14.2.1 丹参病、虫害的主要种类 255

14.2.2 丹参基地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260

14.2.3 丹参栽种方式与长势和病、虫害发生的关系 262

14.2.4 丹参基地的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63

14.3 丹参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265

14.3.1 无公害农药的施用与残留降解 265

14.3.2 丹参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267

14.3.3 丹参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268

15 丹参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271

15.1 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271

15.1.1 制定质量监控的内容 271

15.1.2 制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程 271

15.1.3 制定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272

15.2 丹参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控制 272

15.2.1 丹参生产基地的自然条件 272

15.2.2 基地环境质量标准 273

15.3 丹参繁殖材料的质量控制 274

15.3.1 丹参的种质 274

15.3.2 丹参种子的质量标准 274

15.3.3 丹参种苗的质量标准 275

15.3.4 丹参种根的质量标准 275

15.3.5 丹参根茎(芦头)的质量标准 275

15.3.6 丹参繁殖材料的检疫 276

15.4 丹参生产过程中对肥料的控制 277

15.4.1 允许使用的肥料 277

15.4.2 禁止使用的肥料种类 277

15.4.3 丹参生产中肥料的使用原则 278

15.4.4 农家肥的使用原则 278

15.5 丹参生产过程中对农药的控制 279

15.5.1 病虫害防治原则 279

15.5.2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279

15.5.3 安全使用农药的保护措施 280

15.5.4 农药安全使用控制 280

15.6 丹参生产过程中对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控制 281

15.6.1 基地选择控制 281

15.6.2 环境监控 281

15.6.3 施用肥料的控制 281

15.6.4 使用农药的控制 282

15.6.5 采收加工过程中对污染的控制 282

15.6.6 储运过程中对污染的控制 282

15.7 丹参药材的质量标准 282

15.7.1 规格等级 282

15.7.2 性状 283

15.7.3 鉴别 283

15.7.4 检查 283

15.7.5 重金属及农残限量 284

15.7.6 浸出物 284

15.7.7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84

15.8 包装材料、包装方法及要求 285

15.8.1 包装材料 285

15.8.2 包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285

15.8.3 入库验收 286

15.8.4 包装材料的保管 286

16 丹参生产过程的控制及规范化操作规程 287

16.1 丹参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287

16.1.1 基地环境监控 287

16.1.2 丹参的种质监控和种子管理 287

16.1.3 田间管理监控 287

16.1.4 对收购丹参质量的监控 288

16.1.5 档案记录监督 288

16.2 丹参生产基地确定的程序和基地的管理 288

16.2.1 丹参生产基地的确定 288

16.2.2 基地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 289

16.2.3 丹参基地管理 290

16.2.4 基地验收 290

16.3 丹参种植技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291

16.3.1 品种规定 291

16.3.2 良种繁育 291

16.3.3 育苗及移栽 291

16.3.4 根栽 293

16.3.5 田间管理 293

16.3.6 追肥 294

16.3.7 灌溉和排水 294

16.3.8 丹参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94

16.4 丹参病虫害防治及常用农药使用方法 295

16.4.1 丹参病虫害防治中农药的安全使用准则 295

16.4.2 丹参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96

16.5 丹参的采收、产地初加工和分级 298

16.5.1 丹参的采收 298

16.5.2 产地初加工 298

16.5.3 丹参的分级 298

16.6 丹参产品的初包装、储存和缴购 298

17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的管理与运行 300

17.1 GAP研究现状与实施概况 300

17.1.1 GAP出台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300

17.1.2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 301

17.1.3 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作用 302

17.2 我国现行中药材GAP基地运营模式分析 303

17.2.1 中药材GAP基地的运营模式 303

17.2.2 中药材生产企业主要采用的运营模式分析 304

17.2.3 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和药农的作用分析 305

17.2.4 组建企业、政府、科研、药农四方利益共同体 307

17.3 中药材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308

17.3.1 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 309

17.3.2 质量监控的方法 312

17.4 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314

17.4.1 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 314

17.4.2 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推广 319

17.5 中药材生产企业文件体系建设 324

17.5.1 文件的编制要求 324

17.5.2 中药材GAP文件设计要素 324

17.5.3 文件(含记录)的编制要求 325

17.5.4 文件系统的编号要求 325

17.5.5 文件管理规程的组成 327

17.6 中药材GAP认证 329

17.6.1 认证现场检查 329

17.6.2 植物药材GAP认证的准备工作 330

17.6.3 中药材GAP认证申报材料的准备 330

附录 331

附录1 国家中药材GAP认证需要的有关软件及硬件 331

附录2 商洛丹参的质量特征与地理特征 334

2.1 商洛丹参的质量特征 334

2.2 商洛丹参的地理特征 334

参考文献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