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五四运动和党的建立时期(1919年5月—1923年12月) 3
第一章 五四运动和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3
第一节 “五四”前的北京 3
第二节 五四运动的爆发 1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3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党在北京斗争的开始 35
第一节 北京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建立初期的革命活动 35
第二节 在党的领导下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群众运动的高涨 41
第二编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1927年7月) 57
第一章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北京革命斗争的发展 57
第一节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争取签订中苏协定的斗争 57
第二节 北京“反帝国主义运动大同盟”的成立。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高涨 61
第三节 北京工人运动的发展 64
第四节 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召开,反对段祺瑞“善后会议”的斗争 66
第二章 北京反帝反军阀斗争的高涨。蒋汪叛变后革命所遭受的挫折 73
第一节 响应“五卅”反帝运动大浪潮的掀起,北京党的工作的发展 73
第二节 打倒段祺瑞政府的斗争及“三一八”运动 81
第三节 反对国民党右派和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91
第四节 支援北伐战争。白色恐怖加剧,革命力量遭受打击 96
第三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105
第一章 革命低潮,党为复兴革命而斗争 105
第一节 “八七会议”决议在北京的贯彻。北京党组织的整顿。第一次“左”倾路线对北京工作的影响 105
第二节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在北京的贯彻,革命运动的恢复 111
第三节 第二次“左”倾路线在北平工作上的错误及其造成的损失。反分裂斗争的胜利 125
第二章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 135
第一节 “九·一八”前后北平的政治形势 135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北平掀起抗日民主运动高潮 139
第三节 第三次“左”倾路线对北平党的工作的影响。革命斗争的此伏彼起 151
第四节 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阵地,进行反迫害斗争 157
第三章 “一二·九”运动爆发,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北平党组织的壮大 164
第一节 “一二·九”运动前夕的政治形势 164
第二节 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的新高涨——“一二·九”与“一二·一六”运动 167
第三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北平的贯彻,刘少奇同志关于肃清关门主义、冒险主义论著的发表 179
第四节 北平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阶段,“争取民主,实现抗战” 188
第四编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9月) 199
第一章 抗日战争的爆发,党全力组织与支援 抗日游击战争。整顿巩固组织 199
第一节 芦沟桥事变,党的坚决抗日主张,北平人民的抗日斗争 199
第二节 全力组织抗日游击战争,整顿组织,长期埋伏 201
第三节 进一步贯彻“隐蔽精干”政策,继续支援抗日游击战争 205
第二章 依托根据地开展城市工作,加强对北平工作的领导 208
第一节 晋察冀城委的成立,粉碎日寇的进攻,保存与增强党的力量 208
第二节 形势好转,工作范围的扩大 211
第三章 党领导北平人民为配合根据地进行反攻而斗争。日寇无条件投降,美蒋抢夺人民胜利果实 217
第一节 城市工作与根据地工作并重,全党做城市工作 217
第二节 党领导北平人民为迎接反攻而斗争 220
第三节 日寇无条件投降,美蒋合流抢夺人民胜利果实 223
第五编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1月) 229
第一章 扩大革命阵地,恢复和发展群众运动,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229
第一节 日本投降后北平地区的政治局势和党的任务 229
第二节 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 232
第三节 反“甄审”、反伪选斗争的开展 241
第四节 北平工人求生存、保人权斗争的发展 253
第二章 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潮 258
第一节 全面内战爆发后北平法西斯统治、殖民统治的加强;爱国民主运动高潮的酝酿 258
第二节 抗暴运动——爱国民主运动高潮的起点 262
第三节 抗暴运动掀起以后工人群众和文化新闻界的斗争 272
第四节 反饥饿、反内战。爱国民主运动高潮的形成 276
第三章 爱国民主运动的猛烈发展 285
第一节 革命形势的新高涨,党深入开展群众运动方针的制定 285
第二节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巩固与扩大群众组织。整党运动的开展 288
第三节 北平人民反美蒋斗争的新高潮——学生“四月运动”的掀起, “六·九”反美扶日大示威的胜利 295
第四章 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308
第一节 国民党加紧实行高压政策,北平人民反迫害斗争的新高潮 308
第二节 国民党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反饥饿,争温饱”运动的广泛开展 317
第三节 平津战役发动,党领导护厂护校斗争,北平和平解放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