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贸易结构与贸易额 1
1.1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1
1.2 连续性产品的李嘉图模型 4
1.3 生产与要素收益 6
1.4 要素丰裕度与贸易 12
1.5 要素含量与世界均衡 14
1.6 最优化、对偶与消费 16
1.7 最小成本函数与要素需求 20
1.8 收益函数与世界均衡 21
1.9 多种产品与要素的贸易 23
1.10 结论 25
1.11 附录 25
第2章 产业内贸易 27
2.1 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28
2.2 贸易、多样化与成本递减 29
2.3 产业内贸易与运输成本 36
2.4 要素充度与IIT 38
2.5 产业内贸易的HO-李嘉图视角 41
2.6 特征与垂直IIT 46
2.7 源自国家的质量差异化 47
2.8 对贸易数量、多样化与质量的实证检验 49
2.9 结论 50
2.10 附录 50
第3章 贸易实证 55
3.1 要素含量和里昂惕夫之谜 56
3.2 生产率差异和国内偏好 59
3.3 检验弱的要素含量限制 65
3.4 国际要素价格 67
3.5 贸易、要素禀赋和工资 69
3.6 双边贸易引力模型 72
3.7 贸易壁垒、国内偏好和一体化 74
3.8 哪一个贸易模型表现最好 78
3.9 出口、生产周期和专利 83
3.10 出口和生产率 86
3.11 贸易条件效应显著吗 88
3.12 结论 89
3.13 附录 90
第4章 地理与区位 91
4.1 导致集聚的因素 92
4.2 集聚与区位建模 94
4.3 动态中心-外围结构 97
4.4 特惠贸易协定和区位分布 100
4.5 南北集聚和南南集聚 102
4.6 地理实证 104
4.7 结论 109
第5章 移民与对外投资 111
5.1 移民与移民特征 112
5.2 构建移民和限额效应模型 117
5.3 技术、移民和贸易条件 118
5.4 人才流失和来源国影响 119
5.5 FDI与跨国公司 120
5.6 FDI的类型与进入模式 122
5.7 构建FDI与出口模型 127
5.8 FDI的动机与成就 129
5.9 出口与FDI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 131
5.10 产业内FDI 133
5.11 跨国M&A与竞争 134
5.12 开放经济中的兼并评估 136
5.13 结论 137
5.14 附录 138
第6章 增长、贸易和FDI 139
6.1 研发与内生增长 140
6.2 质量阶梯 143
6.3 比较优势和学习 145
6.4 技术突破与蛙跳 148
6.5 贸易越多是否增长越快 151
6.6 收敛、贫穷和不平等 153
6.7 FDI和增长的联系 156
6.8 结论 157
第7章 竞争与竞赛 159
7.1 竞争政策的差异 160
7.2 国际竞争政策 161
7.3 战略性出口补贴 162
7.4 补贴的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结果 166
7.5 双边出口补贴 167
7.6 筹集出口补贴资金扭曲 170
7.7 出口促进有效果吗 172
7.8 政治、竞争和政策共谋 176
7.9 环璄法规入门 178
7.10 矫正和战略性环璄保护 179
7.11 不同框架下的产业政策 181
7.12 结论 183
7.13 附录 184
第8章 战略与竞争方式 189
8.1 伯特兰vs古诺均衡 190
8.2 价格竞争下的出口税 193
8.3 战略互补与战略替代 195
8.4 价格竞争下的双边干预 197
8.5 多种工具与定位原则 198
8.6 企业先行时的干预 199
8.7 内生竞争方式 201
8.8 结论 202
8.9 附录 203
第9章 不对称信息与贸易 209
9.1 不完全信息的政策决策者 210
9.2 分离均衡中的贸易政策 212
9.3 单交叉性质条件 215
9.4 统一政策vs政策菜单 216
9.5 自由贸易vs战略性贸易 217
9.6 税收扭曲与连续类型 223
9.7 非线性补贴 225
9.8 结论 227
9.9 附录 228
第10章 创新、研发和学习 233
10.1 国际研发竞争 234
10.2 战略性和矫正性研发政策 237
10.3 存在溢出时的研发政策 239
10.4 知识扩散的证据 241
10.5 “干中学”经济学 245
10.6 空中客车vs波音 247
10.7 研究和开发 249
10.8 研发和增长政策 253
10.9 结论 257
10.10 附录 258
第11章 信息与道德风险 261
11.1 序贯均衡 262
11.2 信息壁垒是进行保护的理由吗 263
11.3 幼稚出口商与逆向选择 268
11.4 信息壁垒与市场力量 271
11.5 价格竞争与质量选择 277
11.6 何为最优的幼稚出口政策 279
11.7 结论 280
第12章 关系网络与外包 281
12.1 商业团体与社会网络 282
12.2 关系网络与信息壁垒 285
12.3 内生性外包 288
12.4 全球外包vs国内外包 291
12.5 子模与超模 294
12.6 贸易与多样化人才的配置 296
12.7 不完整信息与不完备合约 300
12.8 结论 301
第13章 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 303
13.1 贸易壁垒的衡量 304
13.2 经典贸易扭曲论 308
13.3 贸易限制的福利效应 310
13.4 为何贸易自由化是渐进的 311
13.5 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312
13.6 自由贸易对环境有利还是有弊 315
13.7 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316
13.8 租金攫取 318
13.9 歧视性关税和最惠国条款 319
13.10 贸易保护能促进出口吗 322
13.11 贸易保护下新技术的应用 324
13.12 进口配额 326
13.13 自愿出口限制 328
13.14 美国对日本汽车的自愿出口限制 330
13.15 多种纤维协定 331
13.16 本地含量要求 332
13.17 政策驱动型FDI:关税规避FDI 334
13.18 结论 335
第14章 倾销、市场准入与制裁 337
14.1 倾销为什么会发生 338
14.2 相互倾销经济学 341
14.3 反倾销政策 344
14.4 美国和欧洲的反倾销 347
14.5 出口及内源性贸易保护不确定性 350
14.6 补偿性国外投资 352
14.7 以FDI规避反倾销 354
14.8 自愿出口限制(VERs)预期下的倾销 357
14.9 关于301条款的理论与实证 359
14.10 市场准入政策 361
14.11 结论 365
14.12 附录 366
第15章 贸易政策 367
15.1 寻租和内生性政策 367
15.2 特定要素的贸易政策 371
15.3 影响之下的政策 374
15.4 均衡贸易政策和游说 378
15.5 对保护待售的实证 380
15.6 全球特定要素贸易模型 384
15.7 非合作政策与贸易战 385
15.8 合作贸易政策与贸易谈判 387
15.9 游说和选举的上限 388
15.10 贸易政策的动态性 390
15.11 结论 391
15.12 附录 392
第16章 优惠贸易协定 397
16.1 优惠贸易协定的类型 397
16.2 签署优惠贸易协定的理由 398
16.3 估算优惠贸易协定的福利效应 401
16.4 为什么要单方面加入自由贸易区(FTA) 404
16.5 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政治可行性 408
16.6 适应优惠贸易协定 414
16.7 结论 415
16.8 附录 415
第17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 419
17.1 区域主义和全球福利 419
17.2 多边主义的“绊脚石” 422
17.3 多边主义的“踏脚石” 425
17.4 内生性区域主义 426
17.5 区域协商还是多边谈判 428
17.6 改革、FDI和技术转移 430
17.7 结论 435
17.8 附录 436
第18章 WTO经济学 439
18.1 互惠、一致性和约束 440
18.2 非歧视原则 443
18.3 MFN条款的“搭便车”问题 445
18.4 出口补贴和WTO 446
18.5 构建WTO福利效应模型 448
18.6 WTO规则下的谈判 451
18.7 国际环境协议 455
18.8 劳工标准 457
18.9 结论 459
18.10 附录 460
第19章 合作协定 463
19.1 自我执行的合作 464
19.2 最合作关税率 466
19.3 贸易转移与建立自由贸易区 469
19.4 市场力量与建立关税同盟 471
19.5 多边制裁与谈判 473
19.6 谈判、执行和延迟 482
19.7 WTO、核与夏普里值 483
19.8 结论 490
19.9 附录 490
参考文献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