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观赏植物分类 1
第一节 植物分类方法 1
第二节 观赏树木分类方法 10
第三节 草本花卉分类方法 12
第四节 植物拉丁文基础 13
第二章 蕨类观赏植物 14
一、卷柏科 14
二、松叶蕨科 15
三、阴地蕨科 15
四、紫萁科 15
五、里白科 15
六、桫椤科 16
七、蚌壳蕨科 16
八、蕨科 17
九、凤尾蕨科 17
十、铁线蕨科 17
十一、铁角蕨科 18
十二、水蕨科 18
十三、裸子蕨科 18
十四、鳞毛蕨科 19
十五、肾蕨科 19
十六、骨碎补科 20
十七、水龙骨科 20
十八、鹿角蕨科 21
第三章 裸子观赏植物 22
一、苏铁科 22
二、银杏科 23
三、南洋杉科 24
四、松科 24
五、杉科 35
六、柏科 38
七、罗汉松科 45
八、三尖杉科(粗榧科) 46
九、红豆杉科 46
十、麻黄科 47
第四章 被子木本观赏植物 49
一、木麻黄科 49
二、杨柳科 49
三、杨梅科 51
四、胡桃科 52
五、桦木科 53
六、山毛榉科(壳斗科) 55
七、榆科 57
八、桑科 59
九、紫茉莉科 61
十、毛茛科 61
十一、木通科 62
十二、小檗科 63
十三、木兰科 64
十四、蜡梅科 67
十五、樟科 67
十六、虎耳草科 69
十七、海桐科 71
十八、金缕梅科 71
十九、杜仲科 73
二十、悬铃木科 73
二十一、蔷薇科 74
二十二、豆科 85
二十三、芸香科 90
二十四、苦木科 92
二十五、楝科 92
二十六、大戟科 93
二十七、黄杨科 94
二十八、漆树科 95
二十九、冬青科 96
三十、卫矛科 97
三十一、槭树科 97
三十二、七叶树科 99
三十三、无患子科 99
三十四、鼠李科 100
三十五、葡萄科 102
三十六、椴树科 103
三十七、锦葵科 103
三十八、木棉科 104
三十九、梧桐科 105
四十、猕猴桃科 105
四十一、山茶科 105
四十二、金丝桃科 107
四十三、柽柳科 107
四十四、瑞香科 108
四十五、胡颓子科 109
四十六、千屈菜科 109
四十七、石榴科 110
四十八、蓝果树科(紫树科) 110
四十九、桃金娘科 111
五十、五加科 112
五十一、山茱萸科 113
五十二、杜鹃花科 114
五十三、紫金牛科 116
五十四、柿树科 117
五十五、山矾科 118
五十六、野茉莉科(安息香科) 118
五十七、木犀科 119
五十八、醉鱼草科 124
五十九、夹竹桃科 124
六十、萝摩科 126
六十一、紫草科 126
六十二、马鞭草科 127
六十三、茄科 129
六十四、玄参科 130
六十五、紫葳科 131
六十六、忍冬科 133
第五章 被子草木本观赏植物 137
一、禾本科竹亚科 137
二、棕榈科 153
三、百合科 157
第六章 草本观赏植物 160
一、胡椒科 160
二、马兜铃科 160
三、睡莲科 161
四、毛茛科 162
五、罂粟科 164
六、大麻科 164
七、荨麻科 165
八、商陆科 165
九、仙人掌科 165
十、藜科 167
十一、苋科 168
十二、马齿苋科 169
十三、落葵科 169
十四、石竹科 170
十五、蓼科 171
十六、芍药科 171
十七、堇菜科 172
十八、葫芦科 172
十九、秋海棠科 173
二十、十字花科 175
二十一、报春花科 176
二十二、景天科 177
二十三、虎耳草科 178
二十四、千屈菜科 180
二十五、柳叶菜科 180
二十六、牻牛儿苗科 181
二十七、旱金莲科 182
二十八、凤仙花科 182
二十九、五加科 183
三十、龙胆科 183
三十一、茄科 185
三十二、旋花科 186
三十三、花荵科 187
三十四、紫草科 188
三十五、马鞭草科 188
三十六、唇形科 189
三十七、玄参科 190
三十八、苦苣苔科 191
三十九、爵床科 192
四十、桔梗科 193
四十一、茜草科 194
四十二、菊科 194
四十三、泽泻科 201
四十四、天南星科 202
四十五、鸭跖草科 205
四十六、莎草科 206
四十七、禾本科 206
四十八、凤梨科 210
四十九、鹤望兰科(旅人蕉科) 211
五十、芭蕉科 212
五十一、姜科 214
五十二、美人蕉科 215
五十三、竹芋科 215
五十四、雨久花科 216
五十五、百合科 217
五十六、鸢尾科 223
五十七、龙舌兰科 225
五十八、石蒜科 226
五十九、兰科 229
实验实训指导 232
复习思考题 243
附录 257
附录一 木本植物常用形态术语 257
附录二 华东地区绿地常见木本植物名录 278
附录三 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 290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