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海燕,郑长德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4132175
  • 页数:1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顺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后,在新一轮开发期西部经济空间格局演变新趋势,探讨民族地区的空间结构优化战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符合目前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界定 3

1.2.1 空间结构 3

1.2.2 空间布局 4

1.2.3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 5

1.2.4 民族地区的空间范围 6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8

第2章 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研究进展 11

2.1 国外相关研究 11

2.1.1 研究空间结构的众多学派 11

2.1.2 从古典区位理论到现代区位论 12

2.1.3 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形成 14

2.1.4 空间经济学对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 17

2.2 国内相关研究 20

2.2.1 国内对空间结构的研究 20

2.2.2 国内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 21

2.2.3 国内对民族地区空间结构的研究 22

2.3 总结性述评 26

第3章 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理论框架 27

3.1 区域空间差距:密度、距离与分割 27

3.2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报酬递增、空间集聚、空间增长 30

3.2.1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阶段 30

3.2.2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机制 32

3.3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经济集中化与社会平等化的集中均衡文明发展模式 34

第4章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 37

4.1 民族地区空间布局阶段分析 37

4.1.1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三线”建设前的空间布局(1949~1965年) 37

4.1.2 “三线”建设时期至改革开放期间的空间布局(1966~1978年) 39

4.1.3 改革开放至西部大开发期间的空间布局(1979~1998年) 40

4.1.4 西部大开发时期民族地区的空间布局(1999~2009年) 41

4.2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44

4.2.1 自然地理因素 44

4.2.2 历史人文因素 46

4.2.3 经济因素 47

4.2.4 生态与环境因素 49

4.2.5 规划与政策因素 51

第5章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现状 53

5.1 宏观空间格局中民族地区空间差距 53

5.1.1 经济 53

5.1.2 社会 57

5.1.3 生态 59

5.2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的非经济性 60

5.2.1 低密度 60

5.2.2 远距离 63

5.2.3 区域分割 65

5.3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72

5.3.1 密度低、集聚力弱,抑制了经济增长 72

5.3.2 远离大市场,对外部市场的获得难度大 72

5.3.3 市场规模小,限制了民族地区的工业化 73

5.3.4 区内运输成本高,抑制了区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73

第6章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 75

6.1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75

6.1.1 宏观空间格局中应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75

6.1.2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存在非经济性 76

6.1.3 新时期空间需求扩张和空间地位的提升需要优化民族地区空间结构 76

6.1.4 民族地区空间承载力有限,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约束要求优化生态空间 77

6.2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可行性 78

6.2.1 民族地区进入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时期 78

6.2.2 民族地区面临产业西移的机遇期 79

6.2.3 民族地区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 79

6.3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原则 80

6.3.1 稳定——从总体稳定到长治久安 80

6.3.2 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1

6.3.3 民生——以富民为本,坚持民生优先 81

6.3.4 生态——从高碳转低碳,建设生态文明 82

6.4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 83

6.4.1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总体目标 83

6.4.2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具体目标 83

6.5 民族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 84

第7章 民族地区经济空间优化: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 86

7.1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 86

7.2 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 87

7.2.1 民族地区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测算 87

7.2.2 民族地区内部经济空间差距 89

7.2.3 民族地区相对贫困地区的空间集聚 91

7.3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分析 92

7.3.1 民族地区三次产业构成及演变 92

7.3.2 民族地区三次产业集聚 94

7.3.3 民族地区行业集聚 97

7.4 民族地区经济空间优化思路 99

7.4.1 以空间集中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布局优化 99

7.4.2 促进民族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区 100

7.4.3 进行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形成新型工业化布局 101

7.4.4 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民族地区经济空间结构 101

7.4.5 重点开发区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102

7.4.6 发展边疆经济,促进民族地区边境口岸经济合理布局 102

第8章 民族地区社会空间优化:城镇化与城镇空间结构优化 104

8.1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趋势 104

8.2 民族地区城乡空间分异 107

8.3 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中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战略 111

8.4 民族地区城镇空间组织结构模型分析 112

8.5 民族地区城镇空间结构优化思路 121

8.5.1 城镇空间集约发展:宏观协调、中观集聚、微观紧凑发展 121

8.5.2 形成“一横一纵二核八区”的城镇化战略格局 122

8.5.3 民族地区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三个层次 125

8.5.4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定重点发展轴线 127

8.5.5 发展沿边空间开发轴线,建设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 127

8.5.6 通过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移民逐步实现人口的相对集中 127

8.5.7 加强空间管制,进行分类指导 128

第9章 民族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与生态空间优化 129

9.1 民族地区生态空间现状 129

9.1.1 生态空间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多样,但适宜开发的面积较少 129

9.1.2 资源能源富集,但空间分布不均 130

9.1.3 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空间承载力有限 130

9.2 民族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 131

9.3 民族地区生态空间优化思路——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137

9.3.1 注重生态空间优化的全国统筹 137

9.3.2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关注问题区域的生态问题 138

9.3.3 能源资源集约开发优化布局 139

9.3.4 资源开发中重视利益关系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包容性发展 140

9.3.5 倡导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 141

第10章 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及空间优化 142

10.1 引论:文化使区域画面完全不同 142

10.2 文化及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的形成 144

10.2.1 文化的内涵与层次 144

10.2.2 民族地区的文化多样性的形成 144

10.2.3 民族地区多样性文化的特殊重要意义 145

10.3 少数民族文化与区域现代化互动关系分析 147

10.3.1 文化视角下民族地区现代化的特殊内涵 147

10.3.2 民族地区文化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分析框架 149

10.3.3 文化自觉: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关键 150

10.4 区域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保护、调适与发展 151

10.4.1 对待民族文化的基本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151

10.4.2 珍视民族地区多样性文化对于现代文明的补充、校正和支撑功能 151

10.4.3 尊重文化选择和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和完善多元文化格局 153

10.4.4 高度重视宗教在民族地区文化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154

10.4.5 通过宗教的现代性调适,创造民族地区区域现代化的人文条件 155

10.5 民族地区文化发展中的空间整合 156

10.5.1 民族地区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156

10.5.2 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空间整合 157

10.5.3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成为民族地区支柱产业 158

第11章 民族地区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 160

11.1 制定并落实空间规划,实行空间管制 160

11.2 实施向西开放,政府搭建平台支持重点空间聚集区国际国内合作 161

11.3 扶贫模式由开发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型,重点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 162

11.4 健全国家政策支持体系,增强空间结构优化中自我发展能力 162

11.5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改善民生进程,促进空间公平 164

11.6 加强有利于空间结构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制度建设 164

主要参考文献 166

后记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