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与发展的路径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庚著;傅才武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216079235
  • 页数:1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武汉大学“中国文化创新理论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从纵向历史的角度对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艺术管理体制的确立过程,着重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进展问题。对改革成效进行总结和评价。认为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在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内部体制机制、外部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效,促进了当代演出业的发展,从横向共时性的角度介绍了国外部分国家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经验,并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为我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启示。最后,提出了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 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的历史来源 1

一、外部导向:苏联文化模式的示范 1

(一)苏联文化模式的内涵 1

(二)苏联文化模式的结构 3

(三)苏联文化模式的功能 7

(四)苏联文化模式的中国移植 9

二、内源基础: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延展 12

(一)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内涵 12

(二)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结构 14

(三)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功能 20

(四)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延伸 22

第二章 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确立 25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戏班管理模式 25

(一)新中国成立前戏班管理的制度结构 25

(二)民国时期戏班管理模式举要 29

二、“五五”戏改 30

(一)“五五”戏改的酝酿 30

(二)“五五”戏改的内容 31

(三)“改戏、改人、改制”的全面施行 33

(四)改革成效初显:戏曲会演和话剧观摩 37

(五)“五五”戏改的体制性意义 40

三、新中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的确立 43

(一)一贯制的统管机构形成 43

(二)计划性管理体制的确立 44

(三)同构性的苏联大剧院组织模式 45

(四)国家艺术院团布局初成 46

四、新中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47

(一)科层结构 47

(二)单位体制 49

(三)党政兼管 51

(四)管办不分 51

第三章 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进程分析 54

一、拨乱反正与院团改革的起步(1977—1984年) 54

(一)拨乱反正与艺术表演团体事业的恢复 54

(二)多种经营的自发探索与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行 56

二、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初步探索(1985—1991年) 60

(一)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全面启动 60

(二)“双轨制”改革的实施 65

三、市场导向与改革的持续推进(1992—2002年) 67

(一)市场导向与改革的日渐深入 67

(二)中直院团改革的推进 69

四、整体推进与改革的全面深化(2003年—) 73

(一)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工作的展开 73

(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全面深入展开 75

第四章 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现状特征与价值评估 79

一、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总体成效 79

(一)宏观层面——外部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 80

(二)中观层面——体制外市场力量的成长 85

(三)微观层面——内在功能结构的优化 89

二、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现状特征 91

(一)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涌现出一批示范性剧团 91

(二)艺术创作逐步繁荣,剧目呈现精品化和品牌化 93

(三)体制外增量成长迅速,民营剧团发展成为演出市场的新亮点 95

(四)演出市场不断繁荣,呈东中西地域差异 98

(五)演出形式日渐多样化,创生新兴“蓝海”市场 100

(六)演出行业不断规模化,联盟式经营方式成为新的行业业态 101

三、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价值评估 103

(一)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评价标准 104

(二)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价值评价 105

第五章 国外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109

一、国外主要国家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模式 109

(一)美国 109

(二)英国 120

(三)法国 126

(四)德国 127

(五)日本 129

二、国外主要国家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基本经验 131

(一)以完备的法律制度界定政府、市场、院团的边界与关系 131

(二)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132

(三)实行以“社会人”为基础理念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35

(四)建构起政府、社会、自营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136

(五)形成梯度布局结构的产业集聚区 137

三、中外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的差异及其启示 138

(一)权力集中与权力集散的差异及启示 139

(二)计划体制的路径依赖与市场竞争导向的差异及启示 140

(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差异及启示 141

(四)“单位人”与“社会人”的差异及启示 142

(五)单一资金渠道与多元资金渠道的差异及启示 144

第六章 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价值取向与政策建议 146

一、“巴摩尔原理”与改革的“过渡性”特征 146

(一)表演艺术产品固定成本难题及其解决之道 146

(二)艺术表演行业改革的“过渡性”问题 149

二、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理论基础与目标模式 152

(一)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理论基础 152

(二)市场化改革目标模式的价值反思 157

(三)重构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目标模式:非营利组织 161

三、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162

(一)宏观层面:职能转变、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163

(二)中观层面:市场体系、产业集聚与行业自治 166

(三)微观层面: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 169

参考文献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