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状况的回顾 1
二、怎样学习中国社会生活史 5
三、学习中国社会生活史的意义 11
第一章 饮食生活 13
第一节 饮食结构及其演变 14
一、主食 14
二、菜肴 18
第二节 饮食方式 22
一、用餐方式 22
二、用餐制度 23
第三节 中国的酒文化 24
一、酒的起源与发展 24
二、酒的功用 27
三、酒祸与酒禁 29
第四节 中国的茶文化 32
一、茶的名称与饮茶探源 32
二、茶叶种类与功效 34
三、茶与相关文化 36
第五节 美食美器 38
一、美食不如美器 38
二、美食美器的和谐统一 40
第六节 饮食思想与饮食养生理念 41
一、古代的饮食思想 42
二、古代的饮食养生理念 43
第二章 服饰风俗 46
第一节 服饰的起源与形制类别 47
一、服饰的历史渊源 47
二、服饰的形制类别 48
第二节 历代的服饰流变 59
一、春秋战国服饰的创新 59
二、考究的秦汉服装 61
三、开放的魏晋隋唐服装 62
四、高雅的宋装 66
五、异族风情——辽金元的服饰 68
六、明代恢复汉族衣冠 70
七、清朝对服饰的改制 72
第三节 服饰的社会性 74
一、等级性 75
二、地方性 77
三、民族性 78
四、伦理性 79
五、功能性 80
第三章 建筑与居住生活 81
第一节 构木为巢的启示 82
一、原生态的栖身之地 82
二、巢居的出现及其演变 82
第二节 城市·宫殿 84
一、城市的建设与变迁 84
二、宫殿的布局与变化 86
第三节 官衙·住宅 88
一、历代住宅风格 88
二、居住环境选择 89
第四节 张设·家具 90
一、早期家具的出现与发展 90
二、汉代家具的创新与融合 92
三、宋元家具的简洁与质朴 94
四、明清家具的典雅与实用 95
第五节 居住、用具的社会性 97
一、等级性 97
二、区域性 98
三、文化性 99
第四章 行旅交通生活 101
第一节 道路设施 102
一、道路的一般情况 102
二、陆路 102
三、水路与桥梁 105
第二节 行旅方式 109
一、徒行时代与徒行阶层 109
二、骑乘形式 110
三、篮舆伊轧 112
四、乘车行旅 113
五、舟筏行水 114
第三节 旅食与旅宿 115
一、行旅饮食 115
二、宿息·宿泊 116
三、民间行旅食宿服务业的经营 117
第四节 行旅习俗 118
一、卜行择吉·行神祭祀 118
二、行旅送别习俗 119
三、题记 120
四、尚早·尚俭·尚快 121
五、软脚·洗尘·接风 122
第五节 行旅生活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123
一、行旅生活的社会功能 123
二、行旅生活的价值取向 126
第五章 婚姻生活 131
第一节 婚姻的起源与进化 132
一、血缘群婚 132
二、族外婚 133
三、对偶婚 133
四、一夫一妻制 134
第二节 婚姻形式 135
一、掠夺婚 135
二、买卖婚 135
三、表亲婚 136
四、童养婚 137
五、招婿婚 138
六、交换婚 139
七、冥婚 139
八、私奔婚 140
第三节 婚龄 141
一、历代婚龄 141
二、早婚的影响 143
第四节 婚嫁的仪式与程序 145
一、六礼 145
二、催妆·铺房·送嫁妆 147
三、拜堂 148
四、撒帐 149
五、合卺 150
六、拴红线与结良缘 150
七、闹房 151
八、征诗择婿 152
第五节 离婚与再嫁 152
一、离婚 152
二、再嫁 154
第六节 婚姻禁忌 157
一、同姓不婚 157
二、宗妻不婚 158
三、尊卑不婚 158
四、中表不婚 158
五、良贱不婚 159
六、官民不婚 159
七、僧道不婚 159
八、奸逃不婚 160
九、仇雠不婚 160
十、居尊亲丧不婚 160
十一、居配偶丧不婚 161
第七节 婚姻观念透视 161
一、婚姻目的 161
二、择偶标准 162
三、婚姻观念的变革 166
四、基督教与儒家婚姻观之比较 166
第六章 生老礼俗 168
第一节 诞生与生日礼俗 169
一、求子 169
二、妊娠与胎教 171
三、诞生礼俗 172
四、生日礼俗 175
第二节 成长礼俗 176
一、孩子成长的习俗 176
二、成年仪式 179
第三节 敬老养老 182
一、老年人的标准 182
二、敬老礼俗 183
三、养老礼俗 187
第四节 民间敬老养老习俗 189
一、民间尊老原因 189
二、民间敬老养老风俗 190
第五节 人生礼仪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193
一、传统蒙学的特点与功能 193
二、成年礼仪的社会功能 195
三、尊老文化的价值透视 197
第七章 卫生保健习尚 199
第一节 环境卫生 200
一、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200
二、讲究环境卫生 201
三、流行病及其防范 204
第二节 个人卫生与饮食卫生 212
一、个人卫生 212
二、饮食卫生 213
第三节 养生与养性 215
一、养生 215
二、养性 224
第八章 丧葬习俗 228
第一节 葬俗 229
一、葬式 229
二、葬法 231
三、坟墓 234
第二节 葬仪 236
一、历代葬仪 236
二、丧葬程式 237
三、丧服 239
四、居丧 241
五、祭祖 242
第三节 丧葬与中国传统文化 244
一、人生礼仪的终结 244
二、社会风貌的折射 245
三、葬俗衍化的文化基因 248
第九章 生产与行业生活 252
第一节 生产风俗 253
一、农业习俗 253
二、畜牧与渔猎生活习俗 259
三、商贸经营活动习俗 263
第二节 行业风俗 269
一、师徒规范 269
二、行会仪规 273
三、礼神仪俗 276
四、行业习俗 278
第三节 会馆风俗 280
一、商业会馆的功能与风俗 281
二、移民会馆的功能与风尚 282
三、会馆的信仰与祭祀习尚 284
第十章 社交与节日文化 286
第一节 社会交往 287
一、交际语言 287
二、迎客·送客 287
三、待客礼俗 288
四、造访礼仪 290
五、其他礼节 291
第二节 岁时节日文化 291
一、岁时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291
二、岁时节日习尚 294
三、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 313
第十一章 娱乐生活与风尚 315
第一节 百戏艺术 316
一、歌舞 316
二、杂技 317
三、角抵 318
四、魔术 319
第二节 益智赛巧 320
一、棋戏 320
二、赌博 321
三、斗戏 323
四、巧戏 325
第三节 休闲雅趣 326
一、灯谜 326
二、酒令 327
三、投壶 329
四、七巧板 330
第四节 儿童游艺 331
一、放风筝 331
二、踢毽子 333
三、捉迷藏 334
四、跳绳 335
第五节 娱乐生活的特点及价值取向 336
一、娱乐生活的特点 336
二、娱乐生活的价值取向 339
第十二章 信仰习俗 342
第一节 佛教信仰 343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善恶报应心理 343
二、佛教节日与庙会 344
三、佛与菩萨 346
四、罗汉和四大金刚 348
第二节 道教信仰 349
一、道教的基本教义与神仙情结 349
二、道教的神仙世界 350
三、道教信仰形式 352
第三节 民间信仰 354
一、图腾崇拜 354
二、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356
三、社会崇拜和祖灵崇拜 361
四、占卜与巫术 365
五、禁忌 367
第四节 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 369
一、信仰心理上的不虔诚性、功利性 369
二、信仰对象上的多样性、多重性 371
三、信仰意识上的伦理、人文特性 372
四、信仰传承上的巫术、神秘色彩 373
再版后记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