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精神性——阅读札记 3
文学 3
艺术 49
审美 87
哲学 118
宗教 161
悟识 171
文艺评论选 209
创作·提高·积累 209
雅俗共赏是通俗文学的命题 214
文学的冷静与批评的冷静 223
要虔诚地对待艺术 224
艺术是一种信仰 228
要倡导高雅文艺 231
生活里不能没有诗 234
通向摄影者心域的虹桥 236
真史·真人·真情 238
写在前面的话 241
文艺理论应该成为文艺家实践活动的火炬 243
事功与责任 244
话剧的新收获 245
文艺理应担负起精神教育的使命 247
人类需要一种永久铭记的精神象征 249
寄望与感言 251
熟稔与清新 253
复活 254
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诗句 256
乡土特色与民族特色 259
冷静,一种大家风度 265
一部反映改革的力作 274
民族之光 希望之光 279
人与历史 283
勤奋刻苦 创作丰硕 288
诗歌是心灵与理性的吟唱 291
生活田园里长出的作品 295
情真意切 深沉厚重 297
在她的诗里,有别样一种情绪 300
爱,是文学和艺术永恒的主题 305
现实主义的探索与实践 309
真中有善 善了归真 313
艺术应该给人以震撼 315
艺术家永久虔诚的心态 319
环境和气氛是艺术生长的乐土 323
新时期文学理论的新成果 327
整体性文学研究的探索 329
推动传记文学前进的步伐 332
传记文学研究的大格局 335
《中国当代散文史》读后感 338
质朴·理性·澄明 340
理论需要建树 344
深圳文艺十年谈 349
传记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新高度 360
寻找精神家园的青草地 363
思辨与灵动 368
一部有特色的专著 372
审美的境域在心灵 376
宗教文化的现世价值与教化意义 381
民族的歌者 386
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的终极成就 391
一部生动深刻的中共党史和社会主义的力作 396
在艺术中追寻一种宗教境界与情怀 400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美术 404
民族精神的脊梁 民族灵魂的旌帜 412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第一位 418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前言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