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君王们的得与失 2
天子不与白衣同 2
两个刘秀 4
刘项争雄看“人才” 7
汉元帝的“和稀泥” 9
“作秀”谁堪比王莽 12
“三道全才”汉灵帝 14
隋文帝的不图虚名 17
从隋文帝之死看制度建设 20
文风浮华也成罪 22
李渊自秽与匪盗行规 25
李世民的镜子 27
李世民的处境(经济版) 29
结论别下得太早 32
“贞观之治”相信“阳光” 35
唐宣宗这样“追星” 37
唐德宗访农家 39
朱元璋的“铁牌效应” 42
闲话明英宗的不“英” 44
康熙的另一种“仁慈” 46
且看雍正树“榜样” 48
宋襄公之“仁”与打狗之争 50
石勒的自知之明 52
人一旦失去追求 55
突如其来的“好政策” 58
宋文帝留下的教训 61
梁武帝与唐太宗的“爱心”比较 64
梁元帝:你的输,不怪书 67
周世宗的缺憾 70
第二篇 宰相们的是与非 74
由“宰相失座”想到的 74
宋璟的清醒 76
钟绍京的“昙花一现” 78
“伴食宰相”不算差 81
杨国忠原来是“冰山” 84
狄仁杰的塑像 86
李林甫的升官术 89
崔祐甫的“任人唯亲”论 92
李泌说,我们是制造命运的人 95
王安石遇上了“歪嘴和尚” 98
李鸿章吃了宠物狗 100
人性没有“标准答案” 103
周勃感叹“狱吏之贵” 106
刘晔的巧诈 108
贾充的“后顾之忧” 111
王述的“不为虚让” 114
桓温的“遗臭万年”之志 117
举贤达能,岂有私谢 120
当官是件危险的事 123
东汉“三公”的尴尬 126
另一种“用人不当” 129
诸葛亮反对“大赦” 132
明白自己的职守 134
第三篇 朝野人士的智与愚 138
好个“刘郎今又来” 138
李白的理想 140
人格的裂变 142
东方朔的“自我批评” 144
洪承畴的“壮烈” 146
戈登的“傻劲” 148
扬雄的生前死后 151
坦诚如斯人 153
黄宪凭啥受推崇 156
伯仁这样的朋友 159
范晔是这样上钩的 162
范缜的风骨 165
“四毛”之类 168
瞧这人贪的 171
邹衍不辩“白马非马” 174
错误进行到底 177
读懂“谦退”不容易 180
有感于樊准劝学 183
隐士之心 185
司马子如“办案” 188
玩的就是形式 191
自曝污点 194
谁是输家 197
虞公如此不识相 200
富贵不认亲爹 203
遥思瑞云楼 206
柳州那座祠 209
第四篇 历史长河的道与理 214
堪怜王谢堂前燕 214
飞来“横福”不可靠 216
表扬有时也坏事 219
假话总是更中听 222
不关音乐的事 225
当不得“乌鸦嘴” 227
买官的两种形式 230
“斜封官”与“传奉官” 233
有容乃大 236
从“头”护法 238
孙悟空的籍贯和刘太后的宗族 240
由“资格证”扯到林冲的“投名状” 243
当心“吹”出祸事来 246
执法的标准 249
有才没才看口才 251
惠加奸宄,害及良善 254
断了他的念头 257
用人的标准 260
缺少的不是人才是发现 263
原来是一丘之貉 266
如此“水涨船高” 269
种树的道理 272
从“起居注”看监督 275
浮夸也是有传统的 278
“圈子”的力量 281
和衷共济事乃成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