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1927年10月—1928年3月) 16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16
从“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分共 16
全国革命形势的逆转 19
南昌起义与赣南三整 22
八七会议与秋收起义 30
文家市退兵——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折 40
第二节 毛泽东引兵井冈 42
毛泽东的“上山”思想 42
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客观基础 49
莲花决策与引兵井冈 57
三湾改编与前委的组建 60
古城会议与大苍会见 67
第三节 创业奠基 73
茅坪“安家” 73
水口建党与大汾劫难 81
进驻茨坪与象山庵会议 87
创办军官教导队与桃寮被服厂 91
第四节 改造袁、王部队 96
袁文才、王佐的特性 96
改造袁、王部队的方针 99
步云山练兵 100
何长工受命 102
大陇升编——袁、王部队的新生 105
第五节 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106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 106
湖口风波与“三大任务”的制订 109
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112
“六项注意”的颁布 115
草林圩的复活与“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工商政策 117
新城大捷——击破赣敌第一次“进剿” 121
宁冈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125
毛泽东宁冈、永新两县调查 12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130
边界“三月失败” 135
第二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年4月一7月) 144
第一节 井冈山会师 144
湘南暴动 144
朱德率部上井冈 149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正式颁布 151
“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 154
朱毛会见 156
井冈山会师与军委的成立 158
红四军的诞生 160
有关井冈山会师几个问题的考析 162
第二节 根据地的拓展 169
五斗江战斗——击破赣敌第二次“进剿” 169
永新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171
草市坳战斗——击破赣敌第三次“进剿” 172
边界党的“一大”与特委的成立 174
红四军党的一至五次代表大会考析 178
第三节 边界土地革命的兴起 188
“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政策的提出 188
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190
边界土地革命的全面开展 192
井冈山土地斗争的历史经验 195
第四节 龙源口大捷与红军的建设 198
湘南农军的遣返 198
龙源口大捷——击破赣敌第四次“进剿” 200
大力经营永新 206
“十六字诀”的提出及其一整套游击战术 208
《党代表工作大纲》的制定 213
红军的政治工作与军事训练 216
第五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219
酃县、莲花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219
边界党组织的壮大与地方武装的发展 220
红军军械处的创办 223
大陇圩场的开辟 226
安源工人上井冈山 227
共青团湘赣边界特委的成立 229
边界特委与红四军军委一整套正确政策的形成 231
第三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1928年8月一12月) 233
第一节 八月失败与黄洋界保卫战 233
永新联席会议 233
冒进湘南与八月失败 240
“八月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255
永新困敌——井冈山第一次反“会剿” 257
出迎红军大队 260
黄洋界保卫战——井冈山第二次反“会剿” 266
第二节 根据地的恢复与巩固 271
三战三捷回宁冈 271
毕占云、张威部投奔红军 278
九月“洗党”与边界党的“二大” 280
前委的重建与特委的改组 286
党的思想建设与红四军党的“六大” 292
红色政权的整顿与建设 298
军事根据地的建设 303
《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 314
边界的社会变革 317
第三节 反经济封锁的斗争 331
发展农业生产与解决“吃饭大难”问题 331
“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 336
“好在苦惯了” 337
反经济封锁的举措 339
创办上井造币厂 340
“士兵委员会”的重大作用 342
第四节 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创立 345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由来与形成 345
解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347
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创立 348
红色政权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353
第五节 红五军上山 355
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成立 355
幽居会议与台庄整编 357
彭德怀率部上井冈 362
新城会师 363
第四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年1月—1930年2月) 366
第一节 红四军下山与红五军突围 366
湘赣敌军的“会剿”态势 366
柏路会议的决策 368
红四军出击赣南 371
红五军浴血井冈 373
小井之难 378
突围下山与第三次反“围剿”的失败 380
第二节 朱毛红军下山后的风风雨雨 381
圳下之溃与东固会师 381
中央“二月来信”与前委应对举措 385
“七大”风波与古田会议 387
给林彪的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 393
第三节 边界武装斗争的持续开展 396
湘赣边临时特委的组建 396
割据区域的恢复 398
红五军重返井冈山 400
安福之战与攻克永新 404
第四节袁、王之死 408
袁文才的私自离队与复出 408
土客籍矛盾的加剧 409
中共六大“左”倾政策的贯彻执行 411
于田联席会议的决定 412
“罗克绍事件”的发生 413
袁、王双雄罹难 415
沉痛的历史教训 418
第五节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崛起 420
“二七”陂头会议 420
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 423
红二十军的成立 424
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425
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427
第五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430
第一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43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实现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成功典范 430
井冈山革命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433
井冈山斗争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奠基石 439
第二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 445
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斗争的指导和评价 445
井冈山斗争经验在毗邻根据地的广泛传播与推广 450
井冈山斗争对全国边远根据地的影响 453
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朱毛红军的关注与称赞 455
第六章 井冈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467
第一节 中共几代领导人谈井冈山精神 467
毛泽东谈井冈山精神 467
邓小平谈井冈山精神 470
江泽民谈井冈山精神 474
胡锦涛谈井冈山精神 475
习近平谈井冈山精神 476
第二节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477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478
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 481
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 485
第三节 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488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 488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源头 489
井冈山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491
井冈山精神是加强执政党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强大思想武器 493
附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 495
功勋榜 从井冈山走出的开国元勋 51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物谱 519
井冈山时期红军主力团建制追踪 560
后记 563
新版后记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