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大物质代谢 1
第一节 热能 1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 2
一、种类 2
二、消化与吸收 4
三、储存及其利用 4
四、糖异生 5
五、糖代谢过程中激素的调节作用 6
第三节 蛋白质 6
一、消化与吸收 7
二、合成与分解 7
三、必需氨基酸 8
第四节 脂类 9
一、消化与吸收 9
二、必需脂肪酸 10
三、脂肪的生物合成 10
四、脂肪的贮存与动员 11
第二章 糖尿病概论 12
第一节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15
一、糖尿病发病情况 15
二、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情况 17
三、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19
第二节 糖尿病的定义、诊断及分型 23
一、定义 23
二、诊断标准 24
三、糖尿病的病因分型(1999,WHO) 30
第三节 糖尿病发病机制 33
一、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防治展望 33
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35
三、糖尿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 39
第四节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1
一、临床表现 41
二、实验室检查 42
第三章 糖尿病的基本治疗 53
第一节 糖尿病教育及心理治疗 53
一、糖尿病教育的方法 54
二、糖尿病教育的内容和作用 54
三、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及治疗 56
第二节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60
一、运动疗法的效应 61
二、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62
三、运动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63
第三节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65
一、食物的种类和成分 65
二、糖尿病食谱制定的方法 71
三、饮食中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 77
第四节 糖尿病监测 78
一、监测的目的和内容 78
二、监测的标准 78
三、糖尿病监测的方法 79
第四章 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治疗 82
第一节 磺脲类降糖药 82
一、作用机理 82
二、磺脲类降糖药的基本特点 83
三、适应证 84
四、禁忌证 85
五、不良反应 85
六、注意事项 86
七、磺脲类药的失效问题 87
八、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 88
九、苯甲酸衍生物类 88
第二节 双胍类降糖药物 89
一、作用机理 90
二、双胍类降糖药的基本特点 90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91
四、双胍类的疗效及副作用 92
第三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93
一、拜糖平的作用机理 93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93
三、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94
第四节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 95
第五节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原则 96
第六节 糖尿病中医治疗与其他 98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98
二、中医病因病机 98
三、临床辨证 99
四、兼证治疗 100
五、中药单方治疗 100
六、中成药 100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 101
第五章 胰岛素治疗 102
第一节 胰岛素种类 103
一、按作用时间长短分型 103
二、按纯度分类 104
三、其他胰岛素类型 105
第二节 适应证 106
一、1型糖尿病 106
二、2型糖尿病 107
三、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妇女妊娠 107
四、各种继发性糖尿病 107
第三节 使用方法 108
一、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法 108
二、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111
三、胰岛素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中的应用 112
四、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 113
第四节 注意事项 113
一、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14
二、要避免低血糖发生 114
三、进食 114
四、运动 115
五、避免热水浴 115
六、过敏 115
七、日记 115
八、剂量个体化 115
九、胰岛素保存 116
第五节 笔式注射器 116
一、诺和笔的结构 116
二、诺和笔的适用范围及使用特点 116
三、诺和灵 117
第六节 胰岛素泵 119
第七节 胰岛素耐药与胰岛素抵抗 121
一、胰岛素耐药 121
二、代谢综合征 122
第八节 胰岛移植 124
一、胰岛的来源 125
二、胰岛的分离及纯化 126
三、胰腺组织及胰岛培养 126
四、胰岛移植部位 126
五、排斥反应的防治 126
第九节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 127
一、定义及类型 128
二、成熟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129
三、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设计及前景 131
第六章 急性并发症的防治 134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34
一、诱因及病理生理 134
二、临床表现 136
三、诊断要点 136
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40
五、治疗 141
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并发症 143
七、护理 143
第二节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144
一、诱因 145
二、病理生理 145
三、临床表现 146
四、实验室检查 146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47
六、治疗 148
七、预后 149
八、护理 150
第三节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151
一、病理生理 151
二、诱因与发病机理 151
三、诊断 152
四、防治 153
第七章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 155
第一节 低血糖症 155
一、概念 155
二、生理与病理生理 156
三、病因与发病机理 156
四、临床表现 159
五、实验室检查 16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62
七、治疗 164
第二节 糖尿病中的低血糖 165
一、病因及分类 165
二、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影响 166
三、低血糖表现 167
四、糖尿病性低血糖的防治 167
第八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168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168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168
二、临床特点 169
三、治疗 169
四、护理 171
第二节 糖尿病眼病的防治 173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73
二、糖尿病与白内障 178
第三节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 180
一、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 180
二、糖尿病性心肌病 186
三、糖尿病性心脏植物神经病变 187
四、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 188
第四节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191
一、发病率 191
二、发病机理 192
三、分型及临床表现 192
四、治疗 193
第五节 糖尿病与消化系统疾病 194
一、糖尿病与牙齿、牙龈病变 195
二、糖尿病胃肠病变 195
三、糖尿病与肝病 196
第六节 糖尿病与泌尿系统疾病 197
一、糖尿病尿路感染 198
二、糖尿病膀胱 199
三、糖尿病肾病 200
第七节 糖尿病与高脂蛋白血症 206
一、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207
二、糖尿病病人的脂质代谢异常 208
三、脂质代谢异常的诊断 209
四、治疗 211
第八节 糖尿病神经病变 215
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216
二、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 221
第九节 糖尿病与性功能障碍 222
一、男性糖尿病病人的性功能障碍 222
二、女性糖尿病病人的性功能障碍 226
第十节 糖尿病与皮肤、肌肉、骨骼病变 227
一、糖尿病与皮肤病 227
二、糖尿病肌肉病变 228
三、糖尿病骨关节病变 228
第十一节 糖尿病足 229
一、病因、病理生理 230
二、临床表现 231
三、诊断要点 232
四、防治 233
五、糖尿病足的护理 235
第九章 糖尿病合并症的防治 238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感染 238
一、肺炎 238
二、肺结核 241
第二节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242
一、糖尿病合并甲亢 242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 244
三、桥本病 245
第三节 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病 246
一、糖尿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 247
二、糖尿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248
三、糖尿病合并阿狄森病 250
第四节 糖尿病与妊娠 252
一、妊娠期糖尿病 252
二、糖尿病合并妊娠 254
第五节 糖尿病与外科手术 255
一、麻醉选择 255
二、术前处理 255
三、术中处理 256
四、术后处理 257
第十章 老年糖尿病 258
第一节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58
一、发生率 258
二、老年糖尿病的易发因素 259
三、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259
第二节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 261
第三节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261
一、饮食疗法 262
二、运动 262
三、糖尿病的自我保健 262
四、口服降糖药 263
五、胰岛素治疗 263
六、血糖控制目标 264
第十一章 儿童糖尿病 265
第一节 概述 265
第二节 儿童糖尿病的特点 266
第三节 儿童糖尿病的病因学说 266
一、遗传 267
二、病毒感染 267
三、自身免疫 267
四、胰岛素拮抗激素 268
第四节 儿童糖尿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68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68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 268
三、鉴别诊断 269
第五节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 271
一、控制目标 271
二、教育与管理 272
三、运动疗法 273
四、饮食疗法 274
五、口服降糖药 274
六、胰岛素治疗 275
七、酮症酸中毒的防治 276
八、积极防治慢性并发症 278
第六节 预后 278
第十二章 继发性糖尿病 279
第一节 胰腺疾病 279
一、急性胰腺炎继发的糖尿病 279
二、慢性胰腺炎继发的糖尿病 280
三、胰腺全切除继发的糖尿病 281
第二节 医源性糖尿病 282
一、诊断要点 283
二、治疗 283
第三节 垂体瘤 283
一、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继发的糖尿病 284
二、皮质醇增多症继发的糖尿病 285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287
一、诊断要点 287
二、治疗 288
第五节 肝脏与糖尿病 288
一、糖尿病对肝脏的影响 289
二、肝源性糖尿病 295
附录 297
附录1 糖尿病常用化验指标正常参考值 297
附录2 常用缩写语中英对照表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