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王船山礼学的研究基础 2
一、为何要研究船山礼学 2
二、船山礼学的义旨——指点出历史文化中仁礼互动的内涵 4
三、船山对礼学文献的评价——三礼中特重《小戴礼记》 6
四、船山礼学的研究价值 7
第二节 王船山的学术思想特色 11
一、船山传略及生平分期 11
二、船山的学术渊源 13
三、船山哲学思想特色 16
第三节 王船山礼学的研究进路——两端一致论 18
一、两端一致论是船山著作之诠释特色 18
二、当代学者对船山两端一致论之相应诠解 19
三、两端一致论在礼学上的应用——道器合一论 22
第二章 《礼记章句》的理论架构与方法进路 31
第一节 王船山《礼记章句》对《小戴礼记》的继承与诠释 31
一、《小戴礼记》的内容特色 32
二、船山论《小戴礼记》的来历及其价值所在 34
三、《礼记章句》成书年代及其历程 37
第二节 王船山对《礼记章句》方法进路的说明 38
一、仁礼互为体用,义为中介 39
二、礼为天道之所藏,而人道之所显 40
三、三礼与本体、定体 42
四、礼分始制与修行,为五经之实蕴 43
五、礼为躬行之密用,因科举而微言芜敝 46
六、船山之写作动机、治礼方法及期望 49
第三节 文献诠释方式——「章句」著述体裁的探讨 50
一、为何船山以「章句」作为著述体裁 50
二、通观行文义理的整体性 51
三、徐复观论「章句」的源流及发展 52
四、马瑞辰对「章句」的看法 52
五、船山的著述方式兼顾理事圆融及考据义理 53
第三章 礼体的分析——通过〈礼运篇〉大同小康两端之辩证 55
第一节 〈礼运〉是研究礼学的恰当切入点 55
一、大同、小康互为表里,应视为一体 56
二、提高〈礼运〉地位,并将〈大学〉、〈中庸〉还归于《礼记》一书的脉络 58
三、〈礼运〉之篇名析义 60
四、〈礼运〉的文章分段与内容大略 61
第二节 〈礼运〉的历史哲学 64
一、大同小康之异同及内涵意义 64
二、天道人情为孔子叙论〈礼运〉的纲领 69
三、礼之始源及其发展 71
四、礼之所自始,实创于大同之世 72
第三节 〈礼运〉的政治哲学 75
一、礼之所由亡,僭为其大端 75
二、有礼之政,政即礼 77
三、君者立于无过之地 79
四、合礼义以治人情的宗教文化观 81
第四章 礼用的论述之一——即「修养工夫」论内圣面的开展 83
第一节 〈大学〉、〈中庸〉论内圣外王之道 83
一、从朱子〈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上探儒学义理纲维 83
二、〈大学〉的内涵意义及价值——存理遏欲、自治治人 85
第二节 〈曲礼〉论「毋不敬」及「下学上达」之道 88
一、〈曲礼〉的篇名意义及文章结构 88
二、〈曲礼〉的思想内涵 90
第三节 〈表记〉、〈坊记〉、〈缁衣〉论「修己治人」之学 94
一、三文共为一书,本末相资,脉络相因,文义相肖 94
二、〈表记〉以敬为本,以仁义为纲,修身以立民极 97
第五章 礼用的论述之二——即「政治」论外王面的开展 105
第一节 〈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的文献考察 105
一、三文中正深切,为孔子之言 106
二、孔子尊君明道,乐与人善 107
第二节 〈哀公问〉的政治哲学 108
一、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108
二、人道政为大 112
第三节 〈孔子闲居〉论礼乐之原 115
一、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 115
二、五至——「志」之所至即尽心之义,而「诗礼乐哀」符应于四端之心 117
三、三无——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 119
四、五起——道德实践止于至善,由近及远的五个次第 120
第四节 〈仲尼燕居〉即事显理、斟酌众情 123
一、礼所以制中 124
二、礼也者,领恶而全好 125
第六章 礼用的论述之三——即「教化」论外王面的开展 127
第一节 〈王制〉论「教本政末,体立用行」 127
一、〈王制〉之文献考察 127
二、王者治天下不外政、教二端 128
三、性习相成 130
四、安土置民,然后兴学 131
第二节 〈文王世子〉、〈内则〉、〈学记〉论贵族教育 133
一、文王视膳之礼以孝弟立教 133
二、教学须配合时地之宜,及养老典礼 135
第三节 〈乐记〉论音乐的政教功能 137
一、论音乐的教育功能,及雅乐之沦亡 137
二、〈乐记〉内容驳杂,系受荀子性恶论影响 139
三、音乐本于人心之正,反对物感之说 141
第七章 结论 143
参考书目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