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程序的经济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晓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0211829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刑事审判程序的运作存在着成本与收益的问题。本书作者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诉讼制度的变迁,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判断诉讼制度的运作是否有效率,判断诉讼制度对所投入资源的利用能否实现效用最大化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本书的出版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引言 1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经济分析之研究范式 3

一、法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3

(一)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

(二)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10

(三)法经济学的基本信条 20

(四)法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23

二、法经济学范式之评述 30

第二章 刑事审判程序经济分析的基本范畴 36

一、诉讼资源 36

二、刑事诉讼的投入与产出 39

三、刑事诉讼的成本与收益 42

(一)诉讼成本 42

(二)诉讼收益 45

(三)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的关系 46

四、程序收益与程序价值 47

五、诉讼效率 49

(一)效率的经济学解释 49

(二)司法效率 57

(三)刑事诉讼效率 58

(四)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率的契合 61

六、诉讼模式之经济分析 65

(一)诉讼经济对诉讼模式选择的意义 65

(二)两种典型的刑事诉讼模式的特点 66

(三)两种刑事诉讼模式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69

(四)对诉讼模式的实验经济学之检验 70

(五)对我国刑事诉讼模式构建的思路展望 72

七、刑事诉讼场域中的“潜规则” 72

(一)刑事诉讼场域中的“潜规则”的表现形式 73

(二)制度变迁:新规则之确立 77

八、刑事诉讼经济分析的权衡原理 80

(一)刑事诉讼中的权衡原理 80

(二)权衡原理的应用举例 82

第三章 刑事审判基本原则之经济学解析 85

一、刑事诉讼原则概述 85

二、刑事诉讼经济原则 87

(一)刑事诉讼经济原则释义 87

(二)刑事诉讼经济原则的理念基础 88

(三)确立刑事诉讼经济原则的考量因素 90

(四)刑事诉讼经济原则的体现 93

(五)刑事诉讼经济原则之功能局限性 108

三、刑事审判诸原则之经济学解析 110

(一)程序法定 110

(二)无罪推定 111

(三)司法独立 113

(四)不告不理 116

(五)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 118

(六)有效辩护 121

(七)集中审理 126

(八)直接言词 128

(九)证据裁判与自由心证 129

(十)禁止双重危险与一事不再理 132

第四章 第一审程序之经济分析 136

一、法经济学视角下一审程序存在的问题 136

(一)陪审制之经济分析 136

(二)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人民陪审员制度 145

(三)审判组织之经济分析 150

(四)庭前审查程序之经济分析 154

(五)证据开示制度之博弈分析 159

(六)庭外调查证据之经济分析 164

(七)交叉询问制度之经济分析 165

(八)证人出庭作证之经济分析 170

二、普通程序简易审之经济分析 182

(一)普通程序简易审的实际运作程式 182

(二)实施普通程序简易审的预设条件 184

(三)简易审的诉讼经济之考量 185

三、简易程序之经济分析 193

(一)简易程序运作情况的实证分析 193

(二)简易程序存在问题之制度性解决 206

四、认罪协商制度之经济分析 209

(一)认罪协商的制度变迁史略——以美国为例 210

(二)辩诉交易盛行之原因分析 212

(三)辩诉交易的经济性 214

(四)我国引进辩诉交易之分析 219

第五章 第二审程序之经济分析 222

一、上诉审基本功能之经济分析 222

(一)上诉程序的功能 222

(二)上诉程序的经济分析 224

二、我国二审程序的突出问题及其经济分析 226

(一)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的变相消解 226

(二)上诉不加刑原则之经济学意义 227

(三)二审开庭审理 231

(四)二审审理范围 234

(五)不周全的上(抗)诉的期限 237

(六)重复追诉的诉讼不经济问题 241

三、我国普通救济程序之重构 243

第六章 再审程序之经济分析 245

一、经济分析再审程序的重要性 245

二、西方主要国家的再审程序对效率的追求 246

三、我国再审程序存在的诉讼不经济问题及其解决 247

(一)关于再审申诉的规定 248

(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的诉讼不经济问题 253

(三)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程序适用的不经济问题 260

(四)再审的审理模式之经济分析 261

余论 266

主要参考文献 268

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