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校建设 3
一、机构与组织 3
学校机构及其负责人 3
学校各委员会简介 7
二、教务管理 10
三、科学研究 13
四、图书设备 14
五、人事工作 17
六、总务财务 20
七、校舍建设 21
八、外事工作 24
九、学生组织 25
第二章 各学系、学部、学院、研究所简介 31
一、中国语言文学系 31
二、经济系 31
三、法律系 32
四、管理系 33
五、外语系 34
六、行政学系 35
七、建筑系 35
八、精密机械仪器系 36
九、电子工程系 37
十、应用数学系 38
十一、结构与市政工程系 38
十二、应用物理系 39
十三、应用化学系 40
十四、体育部 41
十五、半工半读高等专科学院 42
十六、成人教育部 43
十七、校外课程部 43
十八、英语中心 44
十九、电脑中心 45
二十、电教中心 45
二十一、特区经济研究所 46
二十二、新能源设计研究所 47
二十三、比较文学与美学研究所 47
二十四、国学研究所 47
二十五、通信技术研究所 48
二十六、结构工程研究所 48
二十七、生化研究室 48
二十八、反光材料研究所 49
二十九、系统工程研究所 49
三十、建筑设计院 49
第三章 规章制度 53
一、关于排课、调课、调换教师、教室的规定 53
二、深圳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54
三、深圳大学实习(社会调查)实施办法 59
四、关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若干规定(初稿) 61
五、深圳大学实行学分制的具体做法 65
六、深圳大学奖学金条例 68
七、深圳大学课程考试及考查暂行规则 70
八、关于不要在校园张贴大字报的规定 73
九、学生法庭章程(草案) 74
第四章 专文 77
一、从深圳大学的改革看改革&罗徵启 77
二、勤工俭学使深圳大学起了深刻的变化&罗徵启 83
三、更新观念,迎接挑战&应启瑞 94
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的中心&郑天伦 96
五、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俞仲文 99
六、深圳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初步设想与实践&罗远祥 102
七、大学应与实业界密切合作&邓飞帆 105
八、多种模式培养人才&赵以钧 107
九、改革法学教育,培养法律人才&李泽沛 109
十、外语系改革初探&雷崇立 113
十一、坚持改革创新才有出路&郭用宪 115
十二、努力改善和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唐才儒 117
十三、培养现代化经济管理的高级人才&张敏如 121
十四、中文系三年工作简况&乐黛云 123
十五、发展特区大学中文系的特色&胡经之 125
十六、应用化学系的改革与展望&戴各生 127
十七、电子工程系展望&吴祖坤 129
十八、成人教育部三年工作回顾&廖远耿 131
十九、按照成人特点组织教学,逐步形成自己办学特点&廖汉光 134
二十、我校人事制度上的一项改革&李业盛 136
二十一、从深圳大学看特区高等教育的特点及趋势&黄卫平 138
第五章 校史资料 147
一、深圳大学筹备委员会名单 147
二、深圳大学第一届领导班子名单 148
三、广东省高教局调查组《关于创办深圳大学的建议》 149
四、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办深圳大学的报告》 153
五、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圳大学校址和基建问题的会议纪要》 156
六、广东省、深圳市领导同志关于筹办深圳大学的批示 157
七、广东省人民政府给国务院《关于增设深圳大学的请示报告》 158
八、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筹建深圳大学的复函》 160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增设深圳大学的通知 161
十、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一定要保证深圳大学按期开学的紧急通知》 162
十一、教育部黄辛白副部长对深圳教育工作的指示(摘要) 163
十二、梁湘同志在深圳大学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165
十三、张维校长在深圳大学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大会上的开幕词 166
十四、中共深圳市委批转深圳大学关于《深圳大学改革创新方案》的通知 167
十五、深圳大学改革创新方案 168
十六、深圳大学第二期改革创新方案 172
十七、罗徵启同志在深圳大学首届党委会上的工作报告 176
十八、三年历程 180
附录: 185
一、二级以上能力资格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185
二、1986年至1987年度第二学期教师开课一览表 188
三、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193
四、《红楼梦》电脑检索系统 194
五、台湾图书展销会 194
六、出国留学进修人员情况表 196
七、1986年在校本科学生人数 197
八、深圳大学1986年招生简章 198
九、深圳大学1986年招生工作浅析 201
十、深圳大学大事记(1983—1986年)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