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之思维方法 3
译序 3
译例 8
第一章 序论 9
第一节 东洋人的思维方法问题 9
第二节 思维法则、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形态 11
第三节 思维方法与语言 12
第四节 思维方法与论理 16
第五节 思维方法与诸文化现象 19
第六节 表现在外来文化之容受形态上的思维方法 20
第二章 在单纯的判断与推理之表现形式上所表现的思维方法的特征 22
第一节 汉语在语言上的特征 22
第二节 包摄判断及同一判断 26
第三节 内属判断 36
第四节 存在判断 41
第五节 推理 48
第六节 连锁式 56
第三章 表现在诸文化现象上尤其是表现在对佛教之容受形态上的思维方法之特征 61
第一节 序 79
第二节 具象的知觉之重视 79
第三节 抽象思维之未发达 79
第四节 个别性之强调 99
第五节 就具象的形态而爱好其复杂多样性 104
第六节 现实主义的倾向 111
第七节 个人中心主义 123
第八节 重视身份的秩序 133
第九节 尊重自然之本性 141
第十节 折衷融和的倾向 147
第四章 结论 160
第一节 一般东洋人之思维方法 160
第二节 东洋思想之普遍性与特殊性 171
第三节 思维方法之差异的认识根据与实在根据 181
修订版后记:徐复观教授留下的两本译品 188
诗的原理 197
译序 197
概论:诗是什么? 201
内容论 204
第一章 主观与客观 204
第二章 艺术的两大范畴——音乐与美术 207
第三章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211
第四章 抽象观念与具象观念 216
第五章 为生活的艺术 为艺术的艺术 221
第六章 表现与观照 227
第七章 观照的主观与客观 229
第八章 感情的意味与知性的意味 232
第九章 诗的本质 236
第十章 人生中的诗的概观 241
第十一章 艺术中的诗的概观 245
第十二章 特殊的日本文学 251
第十三章 诗人与艺术家 257
第十四章 诗与小说 263
第十五章 诗与民众 268
形式论 272
第一章 韵文与散文 272
第二章 诗与非诗的识域 277
第三章 描写与情象 282
第四章 叙事诗与抒情诗 285
第五章 象征 290
第六章 形式主义与自由主义 296
第七章 情绪与权力感情 299
第八章 从浪漫派向高蹈派 302
第九章 从象征派向最近诗派 306
第十章 诗的逆说精神 310
关于《诗的原理》的翻译问题——给李辰冬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