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 机械制图法之基础 1
1章机械制图法 1
1.1关於制图 1
1.2图面种类及大小 2
1.3投影法 2
1.4尺度 2
1.5线 2
1.6文字 2
1.7图形表示法 4
1.8断面法 7
1.9尺寸註明法 10
1.10其他 18
1.11尺寸公差之表示 18
1.12表面粗度之表示 20
(1)表面记号 20
(2)加工记号 21
(3)加工记号之註明法 21
(4)註明实例 22
1.13形状及位置精度之图示法 23
(1)图示方法 23
2章 机械元件之制图 25
2.1螺旋制图 25
(1)螺旋之图示法 25
(2)螺旋之表示法 25
(3)螺栓螺帽等之简化图 27
2.2熔接记号及铆接记号 28
(1)熔接种类及记号 28
(2)熔接记号之註明方法 29
(3)铆接之记号 33
2.3齿轮制图 34
(1)齿轮之图示 34
(2)啮合齿轮之简略图 37
2.4弹簧制图 39
2.5滚动轴承制图 43
(1)图示方法 43
(2)公称号码之註明方法 43
2编 机械 元件 44
3章 螺旋零件及垫圈,销 44
3.1螺旋 44
(1)螺旋 44
(2)右旋螺纹与左旋螺纹 44
(3)单纹螺纹与多纹螺纹 44
(4)螺旋之图示法 45
3.2螺纹之种类 45
(1)三角螺纹 45
(2)管用螺纹 48
(3)方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 49
(4)球螺纹 49
3.3螺旋之等级 49
3.4螺旋之表示法 50
3.5螺旋零件 51
(1)螺栓与螺帽 51
(2)特殊螺栓与特殊螺帽 54
(3)机器螺钉 55
(4)固钉螺钉 55
(5)攻螺丝螺钉 55
(6)木螺钉 59
3.6垫圈 59
3.7防松螺帽 60
(1)双螺帽 60
(2)防松用特殊螺帽 60
(3)由垫圈、销、机器螺钉之各种方法 61
3.8销 61
3.9作用於螺旋之磨擦力 62
(1)旋紧扭矩与旋松扭矩 62
(2)螺旋之效率 63
3.10作用於挟紧螺栓之力 63
3.11螺旋之强度 64
(1)阳螺旋之静抗拉强度 64
(2)阳螺旋之疲劳强度 65
(3)螺帽之长度 66
(4)螺栓头座面与螺帽座面之宽度 67
4章 铆钉接头 68
4.1铆钉接头与铆钉 68
(1)铆钉接头之种类 68
(2)铆接与填隙 68
(3)铆钉之种类 68
(4)铆钉之材质 69
4.2铆钉接头之强度 70
4.3铆钉接头之效率 70
(1)板之效率 70
(2)铆钉之效率 70
(3)合并效率 70
(4)铆钉效率之计算例 71
4.4铆钉接头之实例 71
(1)铆钉搭接之形式与尺寸实例 71
(2)两面搭板双行铆钉对接之形式与尺寸实例 72
(3)锅炉,压力容器用铆钉接合各部之尺寸比率 72
5章 熔接设计 74
5.1遮蔽金属电弧熔接 74
5.2熔接接头之形式 74
5.3熔接之方式 74
(1)起槽熔接 74
(2)填角熔接 75
(3)联珠熔接 75
(4)槽缝熔接 75
(5)塞孔熔接 75
5.4关於起槽熔接之起构设计 75
(1)起槽设计之原理 75
(2)起槽之标准形与用途 77
5.5熔接接合之静强度 77
(1)对接熔接接合之抗拉强度 77
(2)前面填角熔接接合之静强度 78
(3)侧面填角熔接接合之静强度 79
(4)各种熔接接合静强度之实用计算公式 80
5.6熔接接合之疲劳强度 81
5.7许用应力 81
(1)对於静负荷之许用应力 81
(2)对於覆变负荷之许用应力 82
5.8在熔接设计上应注意之事项 82
(1)起槽之设计旨在达到完全之熔接 83
(2)在设计上应合乎熔接条可作适当而正确之操作目的 83
(3)加肋熔接之间隙设计 83
(4)应避免銲珠带之集中 83
(5)关於管子熔接应注意事项 84
(6)不等厚待銲件之熔接 84
(7)待銲件在动负荷下之熔接设计 84
(8)熔接位置之决定法 84
6章轴,联结器,键 85
6.1轴 85
(1)轴径之计算 85
6.2联结器 86
(1)联结器之种类 86
(2)永留联结器 86
(3)离合器 89
6.3键 91
(1)键之种类 91
(2)键之尺寸与强度 91
7章 轴承 102
7.1轴承之种类 102
7.2滑动轴承 102
(1)轴颈轴承之磨擦 102
(2)轴颈轴承在设计上应注意之事项 104
(3)轴颈轴承之构造实例 106
7.3滚动轴承 108
(1)轴承之种类及特征 108
(2)滚动轴承之公称号码 110
(3)寿命与额定负荷 111
(4)轴承负荷与相当负荷 112
(5)轴承之配合 113
8章 挠性传动装置 120
8.1挠性传统装置之种类 120
8.2平带传动 120
(1)平带之种类 120
(2)平带轮 121
(3)依平带传动之传递马力 123
8.3三角皮带传动 125
(1)三角皮带与三角皮带轮 125
(2)三角皮带之传递马力 126
(3)三角皮带传动之设计要领 127
8.4链条传动 128
(1)链条传动之特征与种类 128
(2)滚子链 129
(3)滚子链最大转数 129
(4)滚子链之额定负荷与传递马力 132
(5)滚子链用链轮齿形与尺寸 132
(6)无声链条 133
9章 齿轮 137
9.1齿轮之种类 137
9.2齿轮各部之名称与术语 138
9.3轮齿之大小 139
9.4正齿轮之要项 140
9.5正齿轮之齿形曲线 140
(1)摆线 140
(2)渐开线 141
9.6正齿轮基准齿形之尺寸比率 141
9.7齿形之干涉 141
9.8啮合率 142
9.9齿面之滑动 142
9.10移位齿轮 143
9.11齿轮之速度比 145
9.12齿轮各部之尺寸比 145
(1)轮辐 145
(2)轮毂 146
(3)轮缘 146
(4)齿面宽 146
9.13正齿轮之强度计算 147
(1)抗弯强度之设计式 147
(2)齿面强度之计算式 148
9.14螺旋齿轮 148
(1)螺旋齿轮之要项 148
(2)标准螺旋齿轮之计算 149
9.15斜齿轮 150
(1)斜齿轮之构造 150
(2)直斜齿轮之设计 151
9.16螺轮 151
(1)螺轮之要项 151
(2)螺轮之齿面压力 152
(3)螺轮之效率 152
(4)螺轮之设计 153
9.17蜗桿与蜗轮 154
(1)蜗齿轮之要项 154
(2)蜗齿轮之速比 154
(3)作用於蜗桿轴之力 154
(4)蜗齿轮之效率 155
(5)自动止动 155
(6)蜗桿,蜗轮之设计 155
9.18塑胶齿轮 157
(1)塑胶齿轮之特长 157
(2)塑胶齿轮设计要点 158
10章管、阀 161
10.1管之种类 161
10.2管之标准尺寸 162
10.3管接头 164
(1)螺旋形管接头 164
(2)凸缘管接头 164
(3)密合垫 166
(4)塑胶管接头 168
10.4阀之种类 168
10.5球形阀之设计 169
(1)升程 169
(2)阀座面压 169
(3)阀桿与手轮 170
(4)阀箱 170
(5)阀本体 171
(6)阀箱之阀盖 171
(7)填料函,填函盖,填料 171
(8)凸缘球形阀之实例 171
10.6配管制图 173
(1)配管 173
(2)管路图 173
(3)管装配图 173
3编 机械 设计 175
11章 机械设计通则 175
11.1工程设计的思考方法 175
11.2工程设计的顺序及其管理 176
(1)工程设计的顺序 176
(2)工程设计顺序的管理原则 178
11.3总合设计的诸局面 179
(1)总合设计的推进法 179
(2)总合设计的实施要领 180
11.4标准数 182
11.5普通尺寸差 184
11.6配合制度 186
(1)适用范围 186
(2)用语 186
(3)尺寸划分 188
(4)IT基本公差 188
(5)孔与轴之种类及其表示法 188
(6)配合制度及其表示法 188
11.7有关於加工方法之事项 193
(1)铸造法 193
(2)熔接法 193
(3)机械加工 194
11.8材料表示法及重量估计法 195
(1)材料表示法 195
(2)重量估计法 197
12章 绞车 199
12.1齿轮装置及电动机之所需马力 199
(1)齿轮装置 199
(2)电动机之动力 199
12.2钢丝索 202
12.3索筒 205
12.4棘轮 206
12.5刹车 206
(1)带刹车 206
(2)块状刹车 207
13章 机械压机之设计 211
13.1绪言 211
(1)加压力之决定方法 211
(2)冲程数之决定方法 212
(3)容许应力之决定方法 212
13.2主要部分之设计 213
(1)机架 213
(2)曲柄轴 217
(3)连结部 221
(4)动力之决定 222
(5)飞轮 223
(6)离合器 224
(7)刹车 224
(8)规格 225
14章 泵 226
14.1泵之设计 226
(1)泵形式之决定 226
(2)泵大小,吸入口及流出口内径之决定 226
(3)原动机输出NKW之决定 227
(4)叶轮轴径之决定 228
(5)动叶轮轮毂直径之决定 229
(6)动叶轮入口直径之决定 229
(7)动叶轮轮叶入口直径之决定 230
(8)动叶轮之轮叶入口角之决定 230
(9)动叶轮轮叶入口宽度之决定 231
(10)动叶轮出口直径之决定 231
(11) 动叶轮之轮叶出口角之决定 232
(12) 动叶轮出口宽度之决定 232
(13) 动叶轮轮叶之画法 232
(14) 蜗旋壳入口宽度之决定 233
(15) 关於通过蜗旋壳涡鼻端之圆之直径与基础圆直径及涡鼻角度 233
(16) 蜗旋壳开口角之决定 233
(17) 蜗旋壳之断面积 234
(18)扩散喷嘴 234
(19) 填函填料 234
(20) 动叶轮轮叶板或隐闭板与壳内侧之轴方向间隔 234
(21)耐磨环之间隙之决定 235
(22) 轴推力之均冲法 235
(23) 主要材料 236
15章 锅炉 240
15.1通说 240
(1)法规之适用 240
(2)锅炉之设计条件 241
(3)原材料之尺寸与日本工业规格 241
(4)锅炉之种类形式适用范围 242
(5)文献图书 243
15.2陆用兰卡夏锅炉 243
(1)概说 243
(2)主要构造 244
(3)性能设计 246
(4)强度设计 249
(5)设计书之筹划 267
16章 煤油发动机 269
16.1概要 269
16.2气缸 270
16.3气缸盖 270
16.4吸入、排气阀 271
16.5活塞及活塞销 271
16.6连桿 272
16.7曲柄 273
16.8飞轮 274
16.9设计例 275
(1)基本设计 275
(2)气缸 275
(3)吸、排气阀 275
(4)活塞 275
(5)连桿 275
(6)曲柄 276
(7)飞轮 277
17章 工具机 278
17.1切削力 278
(1) Kronenberg式 278
(2) A.S.M.E.式 278
(3)海老原式 279
17.2切削速率 279
(1) Kronenberg式 280
(2) A.S.M.E.式 280
(3)海老原式 282
17.3马力数之决定 282
17.4变速排列 283
17.5传动机构 283
17.6主轴、传动轴、轴承 283
17.7车床底,滑座及机架 284
17.8例题:车床主軴台 284
(1)设计规格 284
(2)设计上所需要之诸条件 284
(3)切削力 286
(4)切削速率 286
(5)马力之计算 286
(6)动力传递机构 286
(7)齿轮之设计 287
(8)锯齿形线图 288
(9)三角皮带及槽轮 288
(10) 各齿轮轴之设计 288
(11) 主轴 289
(12) 轴承之寿命 292
(13) 结语 293
18章 油压伺服系统 295
18.1油压伺服系统之设计 295
18.2规格 295
(1)目标值 295
(2)控制对象 296
18.3负荷线图 296
(1)各种负荷曲线 296
(2)最大消费动力之决定 298
18.4油压控制元件之特性 299
(1)各种油压控制元件之特性 299
(2)输出之最大动力 300
(3)负荷之匹配 301
18.5动特性之检讨 301
附录 307
索引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