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接受美学之译介研究综述 2
第二节 本书的撰写缘起、研究方法、架构意义 17
第二章 存在论“主体间性”的审美主义倾向 23
第一节 交往的问题域 25
第二节 交往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35
第三节 完整的接受美学的实质是主体间性基础上的交往美学 45
第三章 主体间性的审美反应文论 49
第一节 “暗隐的读者”的主体间性 51
第二节 主体间性的文学文本观 59
第三节 主体间性的阅读现象学 68
第四节 文本与读者的主体间性交往 82
第四章 从效应美学到虚构诗学 97
第一节 审美反应理论的不足之处及其调整应对 98
第二节 迈向主体间性的文学人类学 104
第五章 文学史作为主体间性的建构 119
第一节 文学史传统范式的省思检视 120
第二节 接受文学史主体间性的七点论纲 133
第三节 接受文学史主体间性的再审视 146
第六章 主体间性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 157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主体间性 158
第二节 主体间性的审美认同模式 166
第三节 主体间性的文学解释学方法论 174
第七章 主体间性接受美学与新兴传媒文化 181
第一节 接受研究中的大众文化 183
第二节 大众传媒文化批判的批判 188
参考文献 219
后记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