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磨砻而成大器” 1
“堕地得岁始” 1
“东南邹鲁”徽州 1
“儒商门第” 3
三十而立 5
维新与革命 5
坚持雅操,抱道自高 7
伏居燕市,成蛾化蝶 9
长归湖山 11
海上著名金石学家 13
内力内美的书法 14
文献学与美术史的杰出贡献 16
“不可仅以画史目之” 17
第二章 “内美静中参” 19
美学史中的“内美”和“外美” 19
中国画的“元问题” 20
“静观之法” 21
黄宾虹画学的“道心” 23
文人画之“第一义” 23
志于道,一画自阐苞符 25
据于德,理法为巩固精神之本 27
依于仁,“苞符”即成“德充符” 28
游于艺,纯任自然的自由境界 32
两类画家不知“游” 33
士夫画同文人画的区别 34
何谓“士夫” 36
“大家不世出” 39
文化上的积极的保守主义者 40
第三章 “太极图是书画秘诀” 45
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45
符号学论“符号” 47
“生命的逻辑形式” 47
“太极笔法”:太极起于一点 49
金石学盛与笔法革命:回归原点 52
与石涛的分歧在出发“点” 56
“太极笔法”:三根线 56
转笔与“屋漏痕” 60
太极全息:黄宾虹无废画 60
“山水画之皴是太极图中的S” 63
一波三折,东方用笔之上乘 63
一勾一勒,太极回环 65
“拨镫法” 67
“拨镫法”有疏密二体 70
“道者反之动” 73
《巉岩筑屋》分析 73
先疏后密:钩古与点染 75
生命之舞的最佳状态 76
布局之势,一勾一勒 79
“太极笔法”:中国古典画论的总结 79
第四章 “画之道在书法中” 82
中国画学的成熟离不开书法的泽溉 82
“画先于书,诀在书法” 82
笔法第一 86
骨法用笔与情理结构 87
以国际视野固守中国画的笔法内美 88
中国人通过汉字看世界 90
书法是中国人的人生姿态:笔墨“践形”观 91
五笔、五行、五德 92
第五章 “不齐之齐三角觚” 99
三角弧和三角觚 99
“三角不齐美” 100
研究中国绘画史的一个重要观点 104
粉碎虚空的组织形式 108
“象”与符号创造意识 110
黄宾虹画中的三角类型 112
黄宾虹画面的三角切割(构成) 114
第六章 “吾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 117
八桂豪游生奇论 117
在自然与绘画之间须有文字和书法为介 118
以山水作字:一弩一勒,合为太极 121
以字作画:书法、字法和画法 122
“指事”——中国山水画的成像通则 123
象意字与写意 125
重视写生是为了“由画到写” 125
《蓬溪道中》与真书八法 128
欧阳询真书结体三十六法与黄宾虹山水画的空间构造 128
中国画的空间构造就是一种书法的空间构造 153
第七章 “一烛之光,通体皆灵” 155
西洋绘画的物性之光和神性之光 155
国画与明暗 155
黄宾虹论明暗 158
黄宾虹的墨法革命 161
以“科学”反“玄学”——西洋画的光色对中国话的挑战 166
“科学”为“玄学”服务——黄宾虹的回应 166
“灵光” 169
第八章 “雨淋墙头月移壁” 177
学古知新为真知 177
黄宾虹是“不冒革新风险的延续型画家”吗? 178
何谓“革新” 181
黄宾虹晚年变法的“三大机缘” 184
宋画的启示 184
“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 187
“月移壁”二解 189
“洋笔墨”的影响 192
九十衰翁磅礴古今中外 197
超越误会境遇 202
刚健婀娜的花鸟画 204
深厚精醇的篆刻 206
内力内美的书法 208
“不可仅以画史目之” 208
论艺摘选 211
各家评论摘录 217
年表简编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