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1
开篇的话 1
第1问:学习中学语文的必要性是什么? 1
第2问:怎样保证语文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果? 3
第一单元 学习《这不是一颗流星》《羚羊木雕》《背影》短文两篇(《散步》《金黄的大斗笠》)等 5
第3问:本单元课文在选材上都有什么特点? 5
第4问:记忆有门吗? 7
第5问:《背影》的语言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8
第6问:形声字与同音字、形似字及多音多义字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掌握的汉字知识是什么? 9
自我测试 12
第二单元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最后一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论语》六则等 16
第7问:“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 16
第8问:百草园所吸引“我”的是什么? 17
第9问:什么是过渡?举例说明。 18
第10问:你怎样评价“三味书屋”的教书先生? 19
第11问:选材应注意什么?举例说明。 20
第12问:什么是照应?举例说明。 22
第13问:语言怎么会是钥匙? 23
第14问:叙述与议论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23
第15问:“溶”这个动词妙在哪里? 24
自我测试 25
第三单元 学习《小桔灯》 《枣核》 《榆钱饭》《扁鹊见蔡桓公》 诗词五首(《过故人庄》《出塞》《江南逢李龟年》《渔歌子》《卖炭翁》)等 28
第16问:小桔灯与小姑娘有什么关系? 28
第17问:作者以“枣核”为题的妙处是什么? 29
第18问:“枣核”与思乡有什么关系? 29
第19问:举例说明文章线索及作用? 30
第20问:《扁鹊见蔡桓公》行文之妙何在? 31
第21问:《史记》和《韩非子》中是如何记载扁鹊的故事的? 32
第22问:形容词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2
自我测试 33
第四单元 学习《老山界》 《纪念白求恩》 《生命的意义》等 36
第23问:写寂静,为何又写各种声响? 36
第24问:红军星夜爬山是怎样的场面? 37
第25问:什么是夹叙议的写法?举例说明。 38
第26问:《生命的意义》与《最后一课》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相同吗? 39
第27问:《记念白求恩》一文中对白求恩的称呼为什么有变化? 40
第28问:双重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41
自我测试 42
第五单元 学习《春》 《济南的冬天》《松鼠》 《桂林山水歌》等 45
第29问: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45
第30问:《春》结尾处的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46
第31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春》中是怎样体现的? 46
第32问:“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提的是哪儿? 47
第33问:请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说明老舍用词之妙。 47
第34问:对比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48
第35问:什么是“明比”和“暗比”?举例说明。 49
第36问: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松鼠的? 49
第37问:什么是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50
第38问:以虚喻实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51
第39问:怎样区别副词与形容词? 51
第40问:连词有什么作用? 52
自我测试 52
第六单元 学习《〈咏柳〉赏析》 《看戏》 《笑的武器》 《花市》等 55
第41问:《咏柳》与《〈咏柳〉赏析》有什么关系? 55
第42问:从《咏柳》中,赏析者为什么产生“赞美一切创造性劳动”的联想? 56
第43问:写看戏,为什么突出描写“暑气并没有收敛”? 56
第44问:作者怎样把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形象的? 57
第45问:“笑的武器”指什么?武器怎能用“笑”来修饰? 57
第46问:以《花市》为例,说明详写与略写的关系。 58
第47问:介词有什么作用?它与动词的区别是什么? 58
第48问:助词与叹词的区别是什么? 59
自我测试 59
第七单元 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回声》 《影子的故事》等 62
第49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好处是什么? 62
第50问: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这对介绍物候知识有什么作用? 62
第51问:举例说明如何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 63
第52问:下面的改写如何?为什么? 63
第53问:什么时候需要克服回声? 64
第54问:《回声》的趣味性在哪儿? 65
第55问:《影子的故事》一文的特点是什么? 65
自我测试 66
第八单元 学习《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寓言三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浓烟和烟囱》)《盘古开天辟地》等 70
第56问:皇帝为什么受骗? 70
第57问:《皇帝的新装》中的关键语句是什么? 71
第58问:“皇帝的新装”的故事为什么让人感到既荒唐可笑,又令人信服? 72
第59问:《天上的街市》为什么美? 74
第60问: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各是什么人? 75
第61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如何表现的? 75
第62问:《蚊子和狮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76
第63问:《浓烟和烟囱》是如何表现出它的寓意的? 76
自我测试 77
第二册 80
第一单元 学习《我的老师》 《挺进报》 《山的那一边》 《刘胡兰慷慨就义》等 80
第64问:如何交代记叙的要素? 80
第65问: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是怎样的关系? 81
第66问:《我的老师》为什么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83
第67问: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84
第68问:什么叫做照应? 86
第69问:怎样运用叙述的人称? 88
第70问:新闻有哪些特点? 89
自我测试 90
第二单元 学习《一面》 《一件珍贵的衬衫》 《同志的信任》 《挖荠菜》等 95
第71问:《一面》的开头运用了几个伏笔? 95
第72:怎样描写人物的肖像? 96
第73问:《一面》是怎样运用映衬的方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 99
第74问:怎样把握记叙的顺序? 100
第75问:怎样区别倒叙与插叙? 101
第76问:细节描写与细致描写相同吗? 102
第77问:对比描写有什么作用? 103
自我测试 104
第三单元 学习《夜走灵官峡》 《傻二哥》 《第二次考试》 《宋定伯捉鬼》等 109
第78问:什么是正面描写? 109
第79问:什么是侧面描写? 111
第80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有什么作用? 112
第81问:《第二次考试》中谁是主要人物? 114
第82问:怎样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114
第83问: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 116
自我测试 116
第四单元 学习《分马》 《社戏》 小小说两篇(《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 《狼》等 121
第84问:农民在当时为什么能分到牲口? 121
第85问:在分马的过程中,郭全海、老孙头是怎么做的?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122
第86问: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 123
第87问: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月夜行船时沿途景色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123
第88问:在偷吃罗汉豆一情节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124
第89问:六一公公送给“我”和母亲吃的豆,和昨夜吃的豆是一样的,为什么“我”感到没有昨晚的好呢? 125
第90问:《鞋》为什么将故事定在傍晚时分?为何以“鞋”为题? 125
第91问:屠户为何能战胜两只狡黠而凶狠的恶狼? 126
第92问:《狼》一文中,有记叙,有描写,有议论,请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126
自我测试 127
第五单元 学习《荔枝蜜》 《小麻雀》 《海滨仲夏夜》《桃花源记》等 131
第93问:作者是如何赞美蜜蜂的?又如何转而歌颂劳动人民的? 131
第94问:《小麻雀》一文是围绕什么展开情节的? 132
第95问:小麻雀后来是死了还是活下去了? 133
第96问:说说《小麻雀》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133
第97问:怎样理解小麻雀“那两颗小黑豆似的眼珠一径在我心里睁着呢”? 134
第98问:《海滨仲夏夜》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及画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34
第99问:作者以什么顺序描写了海滨夏夜沙滩景色? 135
第100问:《桃花源记》的线索是什么?以什么顺序安排材料? 136
第101问:村中人“叹惋”的是什么? 136
自我测试 137
第六单元 学习《驿路梨花》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等 141
第102问:“驿路梨花”作为题目如何体现作者的艺术匠心? 141
第103问:《驿路梨花》的作者运用新颖的构思,巧妙的结构安排,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达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请你具体说明。 142
第104问:为什么说《驿路梨花》是抒发崇敬之情的作品? 142
第105问:文中引用的陆游的诗的原文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143
第106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144
第107问:花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145
第108问:怎样区别说明文与记叙文? 145
第109问:两种说明顺序如何巧妙结合的? 146
第110问:说明文中为什么还运用描写和议论表达方式? 147
自我测试 149
第七单元 学习《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谈骨气》短论两篇(《失败是个未知数》《起点之美》)《弈喻》等 154
第111问:为何说《谈骨气》是作者“一气呵成”的? 154
第112问:《谈骨气》的事实论据为何能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 155
第113问:从《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看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156
第114问:“短文两篇”的说理让人自然接受的原因何在? 157
自我测试 158
第八单元 学习《梅岭三章》 《回延安》 新诗三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致黄浦江》《给乌兰诺娃》) 《木兰诗》 古代诗歌五首(《敕勒歌》《石壕吏》《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等 163
第115问:《梅岭三章》中,作者如何将现实、想象、理想结合为一体? 163
第116问:在《回延安》里,作者为何反复运用一个比喻词——母亲? 164
第117问:修辞方法在《回延安》中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66
第118问:《木兰诗》描述的故事为何能流传至今? 167
第119问:语法在阅读文章时有何作用? 168
自我测试 169
综合练习题(一) 174
综合练习题(二) 179
参考答案与提示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