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 1
一、大动脉疾病 2
二、周围动脉疾病 3
三、静脉疾病的外科治疗 4
四、淋巴疾病的外科治疗 5
五、学术活动和组织 5
六、问题和展望 7
第二章 血管外科疾病的检查和评估 10
第一节 血管外科病例病史采集的重要性 10
第二节 血管疾病体检技术的回顾和发展以及必要性 11
一、常用的体检技术 11
二、无创性检查方法 12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在血管外科疾病中诊断作用的回顾、现状及展望 22
一、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22
二、磁共振技术 26
三、动脉造影 28
四、静脉造影 31
第三章 血管外科疾病的药物治疗 34
第一节 抗凝疗法 34
一、抗凝剂的分类 34
二、应用抗凝剂的有关问题 38
三、问题与思考 38
第二节 纤溶疗法 39
一、溶栓制剂的类型 39
二、应用纤溶制剂的有关问题 40
三、问题与思考 41
第三节 抗血小板疗法 42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和临床应用 42
二、问题与思考 44
第四节 降黏疗法 45
一、蛇毒制剂 45
二、其他降黏制剂 46
三、血液稀释疗法 47
第四章 血管替代品 48
第一节 历史回顾 48
第二节 人工血管植入后的生物学变化 48
一、组织形态学改变 48
二、人造血管新内膜细胞增生的调节 49
三、自体血管植入后的组织生物学改变 49
四、人工血管植入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49
五、人工血管植入的免疫学变化 49
第三节 人工血管现状 49
一、种类 49
二、特殊结构 50
三、常用人工血管的选择 50
四、人工血管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51
第四节 人工血管发展现状 52
一、新型合成材料的开发 52
二、表面改性人工血管的研制 53
第五节 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研究现状和展望 55
一、血管组织工程的发展历史 55
二、组织工程血管研究的三要素及发展情况 56
第五章 腔内血管介入治疗 60
第一节 支架型血管系统 60
一、支架型人工血管的设计原理、历史及现状 60
二、支架型人工血管的种类及特性 61
三、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所带来的新问题以及克服 62
四、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应用研究展望 63
第二节 外周血管支架 63
一、外周血管支架应用历史回顾及现状 63
二、外周血管支架的设计原理 63
三、外周血管支架的种类和特性 64
四、覆膜支架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65
五、目前支架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展望 66
第三节 扩张球囊 66
一、扩张球囊应用历史回顾及现状 66
二、扩张球囊的设计原理 67
三、扩张球囊的种类和特性 67
四、新型扩张球囊的研究应用进展及展望 68
第四节 经皮机械性血栓/斑块切除术 68
一、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的分类、原理与应用 69
二、经皮机械性斑块切除的分类、原理与应用 70
第五节 经皮激光血管成形术 73
一、经皮激光血管成形设备的基本结构、种类和工作原理 73
二、经皮激光血管成形术的发展 75
三、激光血管成形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76
四、操作技术 76
五、并发症 76
六、激光血管成形术应用的评价和展望 77
第六节 血管镜 78
一、血管镜应用的历史和现状 78
二、血管镜的结构和种类 83
三、血管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研究展望 84
第七节 血管腔内超声消融 86
一、血管腔内超声消融应用现状 86
二、血管腔内超声消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研究展望 89
第八节 腹腔镜 89
一、腹腔镜技术用于腹腔血管疾病的历史和现状 89
二、腹腔镜在腹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应用现状 89
三、腹腔镜在腹主-髂动脉扩张性疾病应用现状 90
四、腹腔镜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前景展望 90
第六章 腹主动脉-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92
第一节 腹主动脉-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和治疗的历史 92
第二节 腹主动脉-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方法 93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 93
二、辅助检查 94
第三节 TASC分级的演变对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决策的影响 95
第四节 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发展、演变和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96
一、主-髂动脉内膜剥脱术 96
二、主-髂(股)动脉旁路移植术 96
三、解剖外途径旁路移植术 99
第五节 血管腔内治疗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地位及进展 101
一、经皮经血管腔内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101
二、其他血管腔内治疗技术 102
三、复合式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开放手术联合治疗 102
第六节 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103
一、一般性治疗 103
二、特殊药物治疗 103
三、基因治疗 103
四、干细胞移植 103
第七章 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 105
第一节 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05
一、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105
二、近30年病变模式的改变和治疗方式变化 106
三、流出道评估的临床意义 107
四、治疗方式选择和疗效评价 107
五、股-腘动脉病变TASC分型的演变对治疗方式选择的意义 108
六、新技术和新型器材的应用对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治疗方法的影响及实践 112
第二节 下肢多平面动脉阻塞性疾病 114
一、流入道评估和重建方式 114
二、远端流出道治疗时机 115
三、联合腔内技术和传统手术治疗MLAOD 116
四、随访意义 116
第三节 膝下动脉阻塞性疾病 117
一、历史回顾 117
二、临床理念 117
三、新技术 118
四、腔内治疗器材 119
五、存在问题及展望 119
第四节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 120
一、概论 120
二、糖尿病足的治疗 120
三、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新进展 123
第五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124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和治疗的历史回顾 124
二、流行病学 125
三、病因 125
四、病理解剖 126
五、临床表现及分期 126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27
七、治疗 128
八、预后 130
第八章 急性肢体缺血 131
第一节 急性肢体缺血 131
一、历史回顾 131
二、病因 131
三、临床特点和诊断 132
四、辅助检查对肢体急性缺血的意义 132
五、肢体活力状态的评价和判断 133
六、疾病鉴别 133
七、治疗 133
第二节 代谢性肌肾综合征 135
一、病因 135
二、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136
三、临床表现 138
四、诊断 138
五、临床过程及预后 140
六、治疗 140
第九章 血管损伤 143
第一节 血管损伤概述 143
第二节 流行病学 143
第三节 血管损伤机制 144
第四节 血管损伤病理生理 144
第五节 临床表现 144
第六节 辅助检查 145
第七节 治疗原则 145
第八节 不同部位的血管损伤 148
一、胸部 148
二、颈部 149
三、腹部 151
四、骨盆血管损伤 153
五、四肢血管损伤 154
第九节 医源性血管损伤 154
一、建立血管通路造成的血管损伤 155
二、血管腔内操作造成的血管损伤 157
第十节 腔内技术在血管损伤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58
第十章 动脉瘤 160
第一节 动脉瘤的基础研究 160
一、概述 160
二、动脉瘤的分类与病因 160
三、动脉瘤发病机制 163
第二节 主动脉弓部动脉瘤 170
一、概述 170
二、诊断 171
三、治疗 171
第三节 胸主动脉瘤 177
一、胸主动脉瘤诊断治疗历史回顾及现状 177
二、胸主动脉瘤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 177
三、胸主动脉瘤切除重建手术的现状 179
四、胸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现状及进展 180
第四节 腹主动脉瘤 182
一、概述 182
二、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历史、演进、现状和展望 183
三、腹主动脉瘤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 184
四、腹主动脉瘤诊断的影像学选择 186
五、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的现状 187
六、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的现状 189
七、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技术要点 190
八、近肾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 192
第五节 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进展 195
一、历史回顾 195
二、分型 196
三、流行病学 196
四、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 197
五、分支动脉灌注不良综合征 199
六、临床表现 200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201
八、治疗 202
第十一章 颈动脉疾病 212
第一节 颈动脉闭塞疾病 212
一、背景 212
二、基本概念 212
三、病史及查体 212
四、临床表现 212
五、影像检查 213
六、病理 215
七、药物治疗 215
八、手术治疗 215
九、介入治疗 217
十、颈动脉狭窄手术与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218
十一、合并严重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处理原则 219
十二、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的处理原则 219
第二节 颈动脉体瘤 220
一、病理生理及解剖 220
二、颈动脉体瘤的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征 221
三、临床表现 221
四、诊断 221
五、治疗 222
六、并发症及预后 222
第十二章 肠系膜血管疾病 224
第一节 急性肠系膜缺血 224
一、概述 224
二、历史回顾 224
三、解剖学 224
四、病理生理 225
五、临床表现 226
六、实验室检查 226
七、影像学检查 227
八、诊断 228
九、治疗 228
十、预后 230
第二节 慢性肠系膜缺血 231
一、慢性肠系膜缺血的背景介绍 231
二、慢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232
三、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研究进展 235
第十三章 肾血管性高血压 237
第一节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现和历史回顾 237
第二节 肾动脉狭窄的原因 238
一、动脉硬化 238
二、大动脉炎 238
三、纤维肌肉增生 239
第三节 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病机制 239
一、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经典发病机制 239
二、肾血管高血压的其他补充升压机制 240
第四节 无创检查和血管造影 241
第五节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 242
一、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内科治疗 243
二、肾动脉再血管化和外科治疗 244
三、总结 247
第十四章 多发性大动脉炎及内科和外科治疗对策 248
一、概述 248
二、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248
三、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 249
四、血流动力学、好发部位与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理 251
五、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分期及特点 252
六、对大动脉炎诊断标准的看法 252
七、多发性大动脉炎影像学诊断的探讨 253
八、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 254
九、对多发性大动脉炎分型的一些看法 256
十、多发性大动脉炎内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意义 259
十一、多发性大动脉炎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261
第十五章 静脉疾病 267
第一节 下肢静脉疾病 267
一、对下肢静脉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的再认识 267
二、静脉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 269
三、下肢静脉曲张病因学探讨及外科治疗对策 271
四、各种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方法的比较 274
五、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自然病程和分型的认识 275
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外科手术的现状及进展 277
七、争议与展望 279
第二节 “胡桃夹”综合征 280
一、病因及解剖生理 280
二、临床表现 280
三、诊断 281
四、治疗 281
第三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285
一、DVT形成的机制 285
二、DVT的临床表现 288
三、实验室检查 288
四、辅助检查 289
五、诊断 290
六、治疗 290
第四节 肺动脉栓塞 293
一、历史回顾 293
二、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原因与传统概念的更新 294
三、肺动脉栓塞的分型 294
四、临床表现 295
五、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295
六、肺动脉栓塞的治疗 296
七、肺动脉栓塞的预防 299
第五节 布加综合征 303
一、概论、发病机制及病理 303
二、分型 305
三、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306
四、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311
五、我国学者在布加综合征方面作出的贡献 317
第十六章 淋巴管疾病 320
第一节 淋巴水肿概述 320
一、淋巴水肿分类 320
二、淋巴水肿分期 321
三、原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结构改变与分型 321
四、继发性淋巴水肿发病机制 321
五、影像技术 322
第二节 淋巴水肿的治疗 324
一、手术治疗 324
二、非手术治疗 327
三、总结与展望 328
第三节 乳糜回流障碍概述 328
一、概述 328
二、病因 329
三、原发性乳糜回流障碍发病机制 329
四、乳糜回流障碍病理生理 330
五、诊断 331
六、治疗 331
第四节 乳糜腹 331
一、发病情况 332
二、病因与分类 332
三、发病机制 332
四、原发性乳糜腹的病理生理 333
五、临床表现 338
六、诊断 339
七、治疗 340
第十七章 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 344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 344
一、前言 344
二、分类 344
第二节 血管瘤 346
一、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 346
二、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 347
三、治疗 347
四、特殊类型血管瘤 348
第三节 血管畸形 348
一、病理基础与发病机制 348
二、临床表现 349
三、诊断与治疗 351
四、特殊类型血管畸形 357
五、栓塞与硬化剂治疗的并发症 359
六、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术前准备 359
七、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术后处理与随访 359
八、结论 360
第十八章 肿瘤与大血管 361
第一节 概述 361
一、原发或继发肿瘤的种类、好发部位及临床特点 361
二、肿瘤侵及大血管的外科治疗原则 362
三、肿瘤侵及大血管的手术切除率 363
四、血管重建方法的选择 363
五、肿瘤侵及大血管的生存率 364
第二节 动脉肿瘤 364
一、原发性动脉肿瘤的形态学 365
二、组织病理分型 365
三、诊断 365
四、治疗 366
第三节 静脉肿瘤 367
一、分类 367
二、临床表现 367
三、术前评估 369
四、肿瘤切除 370
五、预后及生存率 373
六、位于胸部的静脉肿瘤 374
第十九章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外科技术 376
一、血管通路发展简史 376
二、血管通路的选择和应用 376
三、血管通路的总结和未来发展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