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仁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3871405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历经前后四年的研究成果,凝聚了参加科考的所有专家、学者、保护区工作人员和相关领导多年的心血。全书分为9章,并附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脊椎动物、鱼类和贝类、昆虫等名录以及植被调查信息表,以方便读者查阅。本书的出版将是保护区、地方林业、农业、医药、环境等基础资料,也是从事植物、动物、环境、地质、气候、水文等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基本文献,将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第1章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1

1.1 自然环境 1

1.1.1 地理位置 1

1.1.2 土地权属 1

1.1.3 地质地貌 1

1.1.4 气候 2

1.1.5 水文 2

1.1.6 土壤 2

1.1.7 生物多样性 2

1.2 基础设施 3

1.3 社会经济 3

第2章 自然环境 4

2.1 地质地貌 4

2.1.1 地质 4

2.1.2 地貌 12

2.2 水文 14

2.2.1 水系 14

2.2.2 地表水 16

2.2.3 地下水 18

2.3 气候 18

2.3.1 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19

2.3.2 气候资源 20

2.3.3 主要气象灾害 30

2.3.4 气候特点 31

2.4 土壤 33

2.4.1 形成条件 33

2.4.2 形成过程 34

2.4.3 分类及分布特点 36

2.4.4 典型土壤 37

2.4.5 土壤的特点 40

2.4.6 土壤的管理 45

第3章 植物与植被资源 46

3.1 种子植物 46

3.1.1 植物区系形成的自然条件 46

3.1.2 种子植物区系 49

3.2 蕨类与苔藓植物 69

3.2.1 蕨类植物 69

3.2.2 苔藓植物 76

3.3 珍稀濒危植物 81

3.3.1 现状 81

3.3.2 区系特征 88

3.3.3 保护价值 90

3.3.4 致濒因素 91

3.3.5 保护对策 92

3.4 药用植物 93

3.4.1 资源分析 93

3.4.2 保护与利用 105

3.5 植被 106

3.5.1 野外调查与数据处理 106

3.5.2 各植被类型分布面积 107

3.5.3 主要植被类型 107

3.5.4 主要植被类型特征 110

3.5.5 不同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 137

3.5.6 植被的垂直分布 139

3.5.7 珍稀与地带性群落 141

3.5.8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植被总体特征 149

第4章 动物资源 152

4.1 脊椎动物 152

4.1.1 脊椎动物区系特征 152

4.1.2 脊椎动物种类及其分布 156

4.1.3 动物群及其特征 160

4.1.4 重要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其生态分布 162

4.2 鱼类与贝类 176

4.2.1 鱼类 176

4.2.2 贝类 179

第5章 昆虫资源 187

5.1 调查方法 187

5.2 昆虫种类组成 188

5.3 昆虫区系结构 189

5.3.1 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地位 189

5.3.2 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地位 190

5.4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昆虫和新记录种 191

5.4.1 珍稀昆虫 191

5.4.2 江西新记录种 192

5.5 昆虫群落特征 192

5.5.1 昆虫种类丰富 192

5.5.2 区系结构复杂 192

5.5.3 昆虫群落稳定 193

5.5.4 天敌昆虫比例高 193

5.6 资源与保护 193

5.6.1 药用昆虫 193

5.6.2 食用昆虫 194

5.6.3 观赏昆虫 194

第6章 真菌资源 196

6.1 研究方法 196

6.2 大型真菌资源及种类组成 196

6.3 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 198

6.3.1 阔叶林中的大型真菌 198

6.3.2 针阔混交林中的大型真菌 199

6.3.3 针叶林中的大型真菌 199

6.3.4 毛竹林中的大型真菌 199

6.3.5 灌木林中的大型真菌 200

6.4 资源评价 200

6.4.1 外生菌根菌 200

6.4.2 木腐菌 201

6.4.3 食用菌 201

6.4.4 毒菌 201

6.4.5 药用菌 201

6.4.6 灵芝科资源 202

第7章 旅游资源 203

7.1 资源利用 203

7.1.1 指导思想 203

7.1.2 利用的依据 203

7.1.3 利用的原则 204

7.1.4 发展目标 204

7.2 生态旅游资源 205

7.2.1 地文景观 205

7.2.2 水体景观 205

7.2.3 生物资源 205

7.2.4 气象景观 206

7.2.5 人文资源 206

7.2.6 可借资源 207

7.2.7 资源构成 208

7.3 主要的生态资源体 209

7.3.1 日东水库 209

7.3.2 赣江源漂流 210

7.3.3 赣源岽 210

7.3.4 横江重纸作坊旧址 210

7.3.5 武夷源贡茶基地 210

7.4 总体评价 211

7.4.1 休闲生态环境优良 211

7.4.2 人文资源内涵丰富 211

7.4.3 周边互补资源丰饶 211

7.4.4 资源利用潜力较大 211

7.5 保护与发展 212

7.5.1 保护管理 212

7.5.2 社会经济状况 212

7.5.3 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 212

7.5.4 制约因素 214

7.6 功能分区 215

7.6.1 功能定位 215

7.6.2 整体布局 215

7.6.3 功能分区 215

7.6.4 地块划分 216

7.6.5 系列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217

7.7 游览线路设计 218

7.7.1 区域旅游网 218

7.7.2 “赣鄱”特色旅游线 218

7.7.3 区域内生态旅游线 219

7.8 整体形象与市场推广 219

7.8.1 整体形象 219

7.8.2 市场结构与定位 220

7.8.3 市场推广 221

7.9 环境保育与文化保护 223

7.9.1 环境保育 223

7.9.2 文化保护 224

7.9.3 管理体制与保障体系 224

第8章 社会经济 227

8.1 调查背景与目标 227

8.2 调查方法与调查过程 227

8.2.1 调查方法 227

8.2.2 调查过程 228

8.3 自然保护区范围 228

8.4 林地权属情况 228

8.5 机构设置与建设情况 229

8.6 社区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状况 229

8.6.1 区内人口和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229

8.6.2 区外涉及的行政村人口和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230

8.7 社区共管 236

8.8 阶层意愿调查 237

8.8.1 调查样本选择 237

8.8.2 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意愿 237

8.9 经济社会特点 238

8.10 保护与发展 240

第9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 242

9.1 生物多样性评价 242

9.1.1 保护了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42

9.1.2 保存有罕见的珍稀野生植物群落 242

9.2 生态区位评价 243

9.2.1 保障赣江、鄱阳湖以致长江下游生态安全 243

9.2.2 构建武夷山脉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243

9.2.3 武夷山脉保护价值的重要补充 244

9.3 科研价值评价 245

9.3.1 研究我国东南部地区天然阔叶林保护和恢复的典型地区 245

9.3.2 具有较高的科学意义 246

参考文献 248

附录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