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污染与监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军等编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7701512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1—1 人类的环境概述 1

一 环境的概念 1

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三 生态系统的概念 3

四 环境中的能量流动和食物链的关系 5

1—2 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循环 5

一 碳的循环 6

二 氮的循环 6

三 磷的循环 6

四 氧和氢的循环 7

1—3 环境的自净作用 7

一 大气的自净作用 7

二 水域的自净作用 8

三 土壤自净 8

1—4 环境污染及环境监测 8

一 环境污染的概念 8

二 环境监测的概念 9

第二章 农业污染 11

2—1 农畜废物及垃圾 11

一 家畜粪尿的污染 11

二 家禽粪尿 12

三 农业垃圾 12

2—2 农药污染 14

一 常用农药的类型 14

二 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及其危害 17

2—3 化肥污染 21

一 微量元素 21

二 氮肥 22

三 氮肥对其它环境的破坏 23

四 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23

第三章 农业环境监测概述 24

3—1 农业环境监测的对象和监测项目的选择 24

一 监测对象 24

二 选择项目的原则 26

3—2 监测与污染的时空分布关系 26

一 监测与污染物的时间分布关系 27

二 监测与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关系 28

3—3 分析方法的选择 28

一 分析方法及特点 28

二 仪器分析法 30

三 分析方法的选择 31

3—4 环境标准 32

一 环境质量标准 32

二 污染源排放标准 33

第四章 水质概述 35

4—1 天然水的性质 35

一 水的循环和分类 35

二 各类水的性质 36

4—2 纯水的性质 40

4—3 生活饮用水和生产用水的水质要求 41

一 对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41

二 对工业用水的水质要求 45

三 农业生产对水质的要求 49

4—4 水污染物 51

一 水污染源及各类污水的性质 51

二 废水的排放标准 55

第五章 水污染与监测 56

5—1 水质分析项目 56

一 按目的选择项目 56

二 掌握水质概况的分析 56

5—2 水样采集和保存 57

一 采样点的选择 57

二 采样仪器 59

三 采样方法 60

四 水样的保存 62

5—3 水样的预处理 65

一 悬浮物的去除 66

二 有机物的分解 66

三 浓缩和分离 68

5—4 水质监测结果的表示方法 70

一 ppm(百万分率) 70

二 ppb(十亿分率) 70

三 毫克当量/升(me/Ⅰ) 70

四 其它表示方法 71

第六章 水的物理性质和固体物质的测定 72

6—1 水的物理性质的测定 72

一 水温 72

二 臭和味 73

三 色度 75

四 浑浊度 76

五 电导率 77

6—2 水中固体物质的测定 80

一 水中固体物质 80

二 固体测定 81

第七章 水的酸度、碱度及PH值 83

7—1 水的酸度 83

一 水的酸度及其来源 83

二 酸度的测定 85

三 酸度的表示方法 87

7—2 水的碱度 88

一 水的碱度 88

二 碱度的测定和计算 88

三 碱度的表示方法 93

7—3 水的pH值 97

第八章 水的硬度 98

8—1 水的硬度及其分类 98

一 水的硬度 98

二 硬度测定的意义 98

三 硬度分类 99

四 硬度单位 99

8—2 水的硬度的测定 99

第九章 水中的金属污染 102

9—1 铬 102

一 铬的来源及危害 102

二 铬的测定 104

9—2 镉 107

一 镉的污染及其危害 107

二 镉的测定 109

9—3 汞 115

一 汞的危害 116

二 汞的测定 116

9—4 铅 119

一 铅对人体及植物的危害 120

二 铅的测定 120

第十章 非金属无机物 124

10—1 氯离子 124

一 氯离子的存在形式 124

二 氯离子的测定方法 124

10—2 砷 126

一 砷的危害 127

二 砷的测定 128

10—3 氰化物 132

一 氰化物的来源与危害 132

二 氰化物的测定 133

10—4 余氯 135

一 余氯的概念 135

二 余氯的测定 137

10—5 氟化物 139

一 氟的水污染源及危害 140

二 氟的测定 140

第十一章 水中有机物 143

11—1 水的溶解氧(DO) 143

一 溶解氧 143

二 溶解氧测定水样的采集 144

三 溶解氧的测定 144

11—2 化学耗氧量(COD) 148

一 化学耗氧量(化学需氧量) 148

二 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148

三 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149

四 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149

11—3 生化需氧量(BOD) 150

一 生化需氧量及其测定意义 150

二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151

三 计算 154

四 仪器测定 155

11—4 酚类化合物 156

一 酚类的危害 156

二 酚类的测定 157

11—5 有机氯农药 160

一 有机氯农药的危害 160

二 有机氯的测定 161

第十二章 氮素化合物 165

12—1 水体的氮污染 165

12—2 分析方法 167

一 氨氮 167

二 硝酸盐氮 169

12—3 污水肥分的分析 169

第十三章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 172

13—1 生物污染 172

一 吸收 172

二 浓缩 173

13—2 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 174

一 概述 174

二 微生物计数法 175

三 生物体系法 175

四 生物测试 178

第十四章 大气污染 182

14—1 农区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184

一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184

二 污染源 184

三 大气污染对农业的影响 186

14—2 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 187

一 气象因素 187

二 山区地形 189

14—3 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 190

一 分子状态 190

二 粒子状态 190

14—4 大气采样点的布置及采样时间 191

一 大气采样点的布置 192

二 作业环境中采样点的布置 194

三 采样时间 195

14—5 采样方法和仪器 196

一 采样方法 196

二 采样仪器 209

14—6 气样体积换算和气体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213

一 气样体积的换算 214

二 气体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216

14—7 标准气样的配制 218

一 配制标准气样的目的 218

二 标准气样的产生 218

三 静态配气法 221

四 动态配气法 225

14—8 二氧化硫 229

一 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 229

二 二氧化硫的测定 230

14—9 氮氧化物 239

一 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及危害 240

二 测定方法 242

14—10 一氧化碳 245

一 来源 245

二 污染情况及危害 245

三 测定方法 246

14—11 硫化氢 250

一 污染源及危害 251

二 测定方法 251

14—12 氟化物 253

一 氟化物的来源与危害 253

二 测定方法 255

14—13 颗粒状物质 257

一 颗粒状物质的危害 258

二 自然降尘量的测定 259

三 飘尘浓度的测定 263

四 尘粒组分的测定 265

11—14 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278

一 植物受害途径与一般症状 279

二 大气污染的常见指示植物及其症状 280

三 利用地衣监测大气污染 283

四 根据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监测大气污染程度 284

第十五章 土壤与生物污染监测 285

15—1 土壤污染概述 285

一 土壤污染概念 285

二 影响土壤污染程度的因素 286

15—2 土壤污染的监测 287

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287

二 土壤污染物测定的基本方法 294

15—3 生物体中污染物质的监测 296

一 土壤中的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污染途径 296

二 生物浓缩 297

三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300

四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监测 303

第十六章 测试数据的处理 314

16—1 术语概念 314

一 分析误差 314

二 精密度 314

三 准确度 315

四 灵敏度、最低检出浓度及测定上限值、测定下限值 315

五 空白试验 316

16—2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317

一 有效数字 317

二 零的作用 318

三 原始数据处理 319

四 计算规则 320

五 数字修约 321

六 实验数据的取舍 322

16—3 校准曲线的绘制 324

一 校准曲线 324

二 校准曲线的绘制 325

16—4 监测质量的控制 328

附表 330

一 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330

二 第一类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 336

三 第二类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 337

四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38

五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41

六 农药安全使用试行标准 343

七 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