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青之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542646613
  • 页数:812 页
图书介绍:共六编六十五章,详细介绍了各时代教育概况、教育制度、教育家及学说。陈氏认为:”中国有了学校就有了科举,有学校制度就有科举制度。二千年的教育制度史就是一部科举制度史。”而产生于五代之末的书院制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点特色”。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分汉学与宋学两派”,汉学派以读书为目的,宋学派以修己为目的,”前者为记诵主义的教育家,后者为实践主义的教育家”。陈氏最后结论说:”汉、唐、清三朝的教育家,多属于前一派”,”宋、元、明三朝的教育家,多属于后一派”。

第三十三章 中明教育家及其学说 403

第一节 概论 403

第二节 陈白沙 404

第三节 湛甘泉 408

第四节 王阳明 412

第五节 罗整菴与吕泾野 426

第六节 王门弟子 431

第三十四章 晚明教育家及其学说 436

第一节 概论 436

第二节 东林学派 437

第三节 刘蕺山 444

第五编 半封建时代后期的教育 455

第一期 清 455

第三十五章 满清帝国之政治与教育 455

第三十六章 清代学风之复古 458

第三十七章 清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 461

第一节 概论 461

第二节 国子监 463

第三节 地方学校 467

第四节 其他学校 472

第五节 书院 474

第六节 科举 474

第七节 结论 477

第三十八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一) 480

第一节 概论 480

第二节 孙夏峰 481

第三节 李二曲 485

第四节 张杨园 491

第五节 陆桴亭 496

第六节 陆稼书 505

第三十九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二) 510

第一节 概论 510

第二节 黄棃洲 511

第三节 顾亭林 515

第四节 颜习斋 520

第五节 李恕谷 525

第四十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三) 529

第一节 概论 529

第二节 吴中惠氏 530

第三节 江永 533

第四节 戴东原 534

第五节 王鸣盛与钱大昕 542

第四十一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四) 545

第一节 概论 545

第二节 方望溪与姚惜抱 545

第三节 章实斋 547

第六编 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551

第一期 自英法联军至中日之战 551

第四十二章 社会之变迁与新教育之产生 551

第一节 社会的变迁 551

第二节 新教育之产生 554

第四十三章 萌芽期的新教育之趋势及种类 557

第一节 概论 557

第二节 方言教育 559

第三节 水师教育 563

第四节 陆军教育 564

第五节 留学教育 565

第六节 结论 567

第二期 自甲午之役至辛亥革命 570

第四十四章 外力之压迫与新教育之勃兴 570

第一节 外力压迫之警醒 570

第二节 新教育之勃兴 572

第四十五章 本期教育思潮与宗旨 577

第一节 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思潮 577

第二节 教育宗旨 579

第四十六章 教育行政机关的组织 581

第一节 概论 581

第二节 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582

第三节 地方教育行政机关 583

第四十七章 学校制度及实施 586

第一节 概论 586

第二节 直系教育 588

第三节 师范教育 597

第四节 实业教育 600

第五节 学堂行政组织及教职员 603

第六节 管理考试及奖励 606

第七节 结论 609

第四十八章 学部成立后学堂教育之推进 611

第一节 概论 611

第二节 女子教育与简易学塾 612

第三节 中小学与师范教育 614

第四节 高等教育 618

第五节 结论 620

第四十九章 留学教育 623

第一节 游学与游历 623

第二节 资格与学科 625

第三节 管理与奖励 627

第四节 结论 628

第五十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学说 631

第一节 概论 631

第二节 张之洞 632

第三节 梁启超 639

第三期 自民国建元至欧战告终 647

第五十一章 民国成立后七年内之教育背景与教育 647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与教育 647

第二节 复古运动与教育 650

第五十二章 教育思潮与宗旨 654

第五十三章 本期教育制度 665

第一节 教育行政组织 665

第二节 学校系统 666

第三节 直系教育 668

第四节 师范教育 672

第五节 实业教育 676

第六节 结论 678

第五十四章 小学教育之改制 680

第五十五章 本期教育之实际情形 683

第一节 各种学校之概况 683

第二节 义务教育与国语运动 688

第四期 自五四运动至三一八惨案 694

第五十六章 一九一九年之解放运动 694

第一节 何谓解放运动 694

第二节 解放运动与教育 697

第五十七章 教学法之进步 706

第五十八章 教育制度之改造 712

第一节 概论 712

第二节 学校系统 713

第三节 中小学课程标准 718

第四节 县市教育行政机关 726

第五十九章 三种教育之运动 728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运动 728

第二节 平民教育的运动 732

第三节 国家主义的教育运动 735

第六十章 结论 739

第五期 自国民政府建都南京至现今 743

第六十一章 国民革命与教育 743

第六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之教育宗旨及教育政策 747

第六十三章 国民政府之教育制度 754

第一节 概论 754

第二节 教育行政制度之一度改造 755

第三节 学校系统 759

第四节 各项学校令及其规程 763

第五节 各级学校课程标准 766

第六节 毕业会考及成绩核算法 775

第六十四章 现今教育之趋势 778

第一节 生产教育 778

第二节 乡村教育 785

第三节 结论 791

第六十五章 中国教育今后之出路 794

第一节 中国现在之国情 794

第二节 已往教育之错误 797

第三节 今后教育之出路 803

第四节 结论 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