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凤来,贺志忠主编;张型双,高凤清,李翠霞,彭立学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40134047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相关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而成的高校教材。以党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广大科研工作者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较为准确地阐释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制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该书既可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通用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前言 1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必然性 5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4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体系 19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9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22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7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7

一、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8

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30

三、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33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35

一、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根本问题的新实践 3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7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4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51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53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5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61

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6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68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68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68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71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73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76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76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78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83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87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87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各方面的创新 96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100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100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1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11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11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15

三、抓住机遇,加快社会全面发展 11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23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3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性 12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2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13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13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内涵 13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142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43

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45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50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52

一、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 15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 15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155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意义 156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58

一、十三年的奋斗历程 158

二、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60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64

第一节 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64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64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166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171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73

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性 173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75

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180

四、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城经济协调发展 186

第三节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89

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189

二、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191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93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3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5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7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201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 20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2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1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12

二、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14

三、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22

一、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22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 223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28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235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235

一、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35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8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40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42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44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44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247

三、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249

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51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54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54

二、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257

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62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65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65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67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70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70

一、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70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 27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8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8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296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296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299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2

一、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302

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推进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304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306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09

第一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309

一、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09

二、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311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15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17

第二节“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320

一、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 320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 324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325

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25

二、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328

三、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329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35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35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335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339

三、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344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47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47

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51

三、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 355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57

一、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旧秩序必须改变 357

二、积极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360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36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66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366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社会阶层 372

三、加强社会主义各民族的大团结 376

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7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83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383

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87

后记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