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统筹协调 科学发展 1
第一节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2
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 3
市场繁荣 商品充足 11
第二节 城乡建设成就显著 15
城镇人口比重“过半” 15
新农村建设“喜盈门” 19
县域经济发展的“辽宁现象” 28
第三节 区域发展 百舸争流 31
全面振兴在辽宁 32
建设中的辽宁沿海经济带 37
西部大开发战略 37
第四节 基础建设不断巩固 41
交通运输能力改善 41
电力工业跨越发展 48
农村水利建设掀高潮 50
第五节 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52
实施“一揽子计划” 53
全球贸易复苏的引擎 56
弥足珍贵的经验 58
第二章 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61
第一节 发展方式持续转变 62
一、鞍钢技改收效显著 63
鞍钢的创新体系 63
绿色产品 65
二、“中国制造”享誉世界 66
中华轿车 66
海尔:真诚到永远 67
三、取消农业税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69
取消农业税 70
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70
四、节能减排 72
节能减排 全民行动 72
第二节 文化改革不断深化 74
一、《唐山大地震》票房过6亿 75
二、“一宫三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79
三、“八荣八耻” 89
“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89
七字歌谣 90
“八荣八耻”的基本思想 90
树立新时期的道德观 91
第三节 科技事业迅猛发展 94
一、太空“漫步”与空中“接吻” 94
“神舟”五号: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 94
“神舟”六号: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95
“神舟”七号:中国航天首次太空出舱活动 96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空中之吻 9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99
二、“嫦娥”奔月 100
嫦娥一号 100
嫦娥二号 101
三、“翔凤”展翅 105
四、“曙光”与“天河” 106
曙光4000与曙光5000 106
天河一号 108
第四节 党的建设与时俱进 110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110
二、党员保“先”成效显著 112
三、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113
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效果明显 114
第三章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117
第一节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 118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118
城乡居民收入 120
就业 120
城乡保障体系 120
社会福利事业 120
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初步建立 121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123
第二节 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125
安居工程保证住有所居 125
促进就业实现劳有所得 128
第三节 民主法治深入加强 1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30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 131
第四节 民族复兴 百年梦圆 134
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135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38
徐荣村——世博送展第一人 140
王韬——睁眼看世博第一人 141
张謇——世博实业第一人 141
李圭——参加世博第一人 142
郑观应——主张上海办博第一人 142
第五节 多难兴邦 众志成城 143
抗击非典疫情 144
战胜特大地震灾害 146
第六节 全面提升国际形象 150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 151
国庆阅兵彰显国威 152
护航舰队扬帆起航 153
金砖国家铸就辉煌 154
第四章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157
第一节 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带动辽宁经济驶入快车道 157
一、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全面推进 158
二、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 166
三、突破辽西北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175
四、县域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180
第二节 民主政治建设显著加强 181
一、人大工作迈出新步伐 181
二、政协工作跨上新台阶 183
三、统一战线发挥新优势 188
四、政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191
五、群团工作取得新突破 193
第三节 体制改革推动辽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94
一、郭明义模范形象深入人心 鼓舞“雷锋精神”广泛传扬 195
二、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推进文化创新焕发蓬勃生机 199
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 203
四、文化产业日益壮大 促进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 208
第四节 持续推进“一号民生工程” 210
一、辽宁棚户区改造迫在眉睫 210
二、中国大规模棚户区改造的先行者 212
三、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措施 214
四、棚改带来经济社会巨变 217
五、棚户区改造取得成功的启示 221
第五节 让老工业基地成为碧水青山的生态家园 223
一、打赢治理辽河流域水污染新的“辽沈战役” 223
二、实施修复生态环境的青山工程 234
第六节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39
一、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39
二、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进一步激发 243
三、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