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纯真年代”? 3
西方的“中国崛起论”:话语传统与表述脉络 3
构建的消逝,或当代华语电影的“纯真年代” 21
再铭写本真性,或全球图像生产场域中的资本与权力 42
Ⅱ 发明传统 77
中西戏剧交流的误区与困境:“国剧运动”及其文化民族主义悖论 77
东方文艺复兴思潮中的梅兰芳访美演出 95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场域的“写意”戏剧观 137
Ⅲ 主体的眼睛 151
视觉与认同:《太太万岁》的时空转译及其文化政治 151
《色,戒》的戏中戏、中年危机与文化记忆 192
表演“中国”:美国舞台上的中国戏剧与中国形象 204
《木乃伊3》的中国显影及其跨国消费 233
娜拉在现代中国:一项知识的考掘 241
Ⅳ 普适性的建构 257
普适性的建构:新、旧剧观念论争中的西方知识状况 257
从书写符号拯救主体:重审“五四”时期的“戏剧文学” 278
赶超“当下”:“十七年”史剧论争的时代命题及历史根源 294
Ⅴ 开放的心灵 309
西方的中国形象:源点还是盲点? 309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元地理想象:实践与反思 321
开放的心灵:门多萨《大中华帝国史》的现代性世界观念体系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