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春秋 管仲撰 3
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3
政之所行 在顺民心 4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 5
知时者可立以为长 6
上下不和 令乃不行 7
疑今者察之古 不知来者视之往 8
道之所用贵在其重 8
人情不二 民情可得而御 10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10
辟则惠 闭则颣 11
慎其所积 11
得之必生 失之必死 12
国之亡以其长者 13
人主好佚欲 14
荣辱在为 14
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 15
闻贤而不举则殆 16
政者正也 17
不能废法而治国 18
贤人不至谓之蔽 19
上之所好民必甚焉 19
论人之要 20
称身之过者强 21
服于威杀然后从 23
利莫大于治 23
治莫贵于得齐 24
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 25
粟多则国富 26
主明 27
商君书&战国 商鞅撰 31
不拘陈规 因势改革 31
治国三要 法信权 34
弱民去虱 37
申鉴&汉 荀悦撰 44
治国四不要五要 44
五政详说 45
任贤十难 48
君臣之患 二难二罪 49
人臣三罪 忠有三术 50
义屈 51
中论&汉 徐幹撰 55
心术以正己为本 55
虚心才能聪明 57
信行已谤慎友 60
人君之患 多才艺而不识大体 63
政论&三国(魏)刘廙撰 69
为政使吏清廉之道 69
识辨爱己者的效应 71
高高在上 虽日月有所不遍 73
体论&三国(魏)杜恕撰 77
人主得体与否种种 77
君子小人之分界 83
警惕左右有五恶 84
人主听察安危之机要 85
政要论&三国(魏)桓范撰 91
为君九虑七恕难 91
为政务在正身 94
政善于内 兵强于外 95
名声与考吏 96
直谏不顾己身之安危 99
典语&晋 陆景撰 104
人无全能 得人在料其所长 104
人君华屋玉食 不忘庶民饥寒 105
傅子&晋 傅玄撰 110
圣人崇仁 推己以及人 110
祸莫大于无信 111
节吏厚禄 致清之道 114
荣利之心不可绝 求之以方 116
听言恕直 118
举贤 121
检商贾 125
法刑 127
安民 130
曲制 132
假言 133
矫伪 134
中说&隋 王通撰 138
天下之乱 圣人在下 138
稽德则远 138
言不中 行不谨 辱也 139
易乐者必多哀 轻施者必好夺 140
非至公血诚不能安 140
事君 使人 化人之道 141
先德后刑 142
邦家有社稷 143
导之以德 144
不登高 不履危 144
古之仕也以行其道 146
禄以报劳 官以授德 146
存我者所以厚苍生 147
舍其所争 取其所弃 148
通变与执方 148
诗书盛而秦世灭 149
推之以诚 镇之以静 150
大制不割常守中 151
好成者败之本 152
贱物贵我 君子不为 153
自知者英 自胜者雄 153
心与迹的区别与统一 154
以天下之身 成天下之务 155
对与问 156
并天下之谋 兼天下之智 157
无咎者善补过 158
推波助澜 纵风止燎 159
非仁义发 中不能济 160
僮仆称其恩可以从政 161
帝制衰而天下言利 162
多言德之贼 多事生之仇 163
远而无介 就而无谄 164
不能仁则智息 164
同不害正 异不殊俗 165
以势交者 势倾则绝 165
在险而运奇 不若宅平而无为 167
如之何可使为政 168
言有物而行有常 169
庄以待之 信以从之 169
谦而无怨 170
天下无道 圣人彰焉 171
人谋不臧 咎矣夫 172
圆而不同 直而不抵 172
绝由去媒 谗佞远 173
好成人之美 可以立 174
正主庇民之道 174
不广求故得 175
凝滞者 智之蝥 176
乐贤者而哀不贤者 177
多言不可与谋 177
先择而后交 178
不责人所不及 178
有不善争改 179
人事修而天地之理得 179
非知之艰 行惟之艰 180
德才兼备 识亮齐推 181
乘之与革之 181
谠人容其讦 佞人杜其渐 182
富而教之 183
君子服人心 不服人之言 185
得时则行 失时则蟠 186
至治之代 法悬而不犯 187
动失之繁 静失之寡 188
执其中者唯圣人 189
监察不止 奸之府 189
帝范&唐 李世民撰 193
帝范序 193
君体篇 196
求贤篇 197
纳谏篇 199
去谗篇 201
诫盈篇 203
崇俭篇 204
务农篇 206
崇文篇 208
帝范后序 210
贞观政要&唐 吴兢撰 215
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雍蔽 215
草创与守成孰难 217
殷鉴不远 219
论九德十思 221
守天下难易 224
相惜颜面 225
岂得一日万机 独断一人之虑 227
小事不论 大事又将不可救 228
有谠言直谏 拭目当以师友待之 229
罪重于中钩 任逾于管仲 230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232
激浊扬清 嫉恶好善 233
君从谏则圣 234
明主思短而益善 235
魏徵论君臣一体 237
人臣进谏与冒白刃何异 242
善善而不能用 恶恶而不能去 244
众人之唯唯 不如一士之谔谔 245
使臣为良臣 勿使臣为忠臣 245
未用其长 惟见其短 247
人皆苦不自觉 247
若君自贤 不可得 249
量才授职 务省官员 250
书都督、刺史官名于屏风上 251
误用恶人 不善者竞进 251
魏徵进审官求贤之说 252
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 257
从善则有誉 改过则无咎 258
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259
以天下为公 无私于物 259
法者 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261
魏徵论近君子而远小人 262
魏徵论德礼诚信乃治国之大纲 264
以欲从民者昌 以民乐己者亡 268
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邪 269
不受人鱼 其鱼乃存 270
百姓安宁 自身常得欢乐 271
履忠正 蹈公清 长守富贵 272
治国守法 事须画一 272
魏徵论明德慎罚居安思危 273
务弘仁义 莫行诈力 277
常无懈怠 各保其终 278
十渐之戒 279
帝学&宋 范祖禹撰 288
大学之要 288
民可近 不可下 289
圣狂之分 贵在务学 290
能马上得之 不可马上治之 291
治乱由于任人 292
君如盂 民如水 293
明、威、断三字勿失 294
顺时修德 其灾自息 295
葬者宜俭 296
嘉言无攸伏 野无遗贤 297
天下皆吾赤子 298
重教化 铸刑书 299
反身修德而不以愠怒加之 300
恶利口之覆邦家 301
州县提纲&宋 陈襄撰 305
洁己 305
平心 306
专勤 307
节用养廉 307
勿求虚誉 308
防吏弄权 309
防闲子弟 310
戒亲戚贩鬻 310
责吏须自反 311
吏言勿信 312
时加警察 313
三不行刑 314
疑事贵思 314
面审所供 315
详读案牍 316
通愚民之情 316
禁告奸扰农 317
告奸必惩 318
无轻役民 319
详画地图 320
差役循例 320
禁差役之扰 321
安养乞丐 322
疑似必察 322
事须隔问 323
廉则财赋给 324
整齐簿书 324
作邑自箴&宋 李元弼撰 328
正己与三莫 328
为政之要 328
为公与戒行 329
官箴&宋 吕本中撰 333
当官之法 唯有三事 333
常思有以及人 334
关防小人 335
难事勿辞 335
不可忽而不治 336
详读公案 336
清心省事为本 337
后生少年多为猾吏所饵 337
以暴怒为戒 338
沉思静虑 339
以尽心为急 339
忧于身者不拘于人 339
人之自私犹己之自私 340
务合人情 340
直不犯祸 和不害义 341
但务着实 342
公罪不可无 342
不要两头探 343
百官箴&宋 许月卿撰 346
治乱之分 346
典学好师 346
慎行从敛 348
为政在人 取人以身 349
藏富于民 351
《春秋》不书无麦于夏 351
下情上通 政是以永 353
为民守财勿能妄费 354
从谏如流 355
昼帘绪论&宋 胡太初撰 358
尽己篇 358
御吏篇 360
听讼篇 362
催科篇 364
理财篇 366
差役篇 368
赈恤篇 370
势利篇 372
远嫌篇 374
朱文公政训&宋 朱熹撰 378
谨行为刑 378
明号令 严刑罚 379
宽政与严政 380
勿要喜出人罪以求福报 381
为官者需公字为先 382
为政须逐日结押 不可拖下 383
勿以治国平天下为指掌之事 383
立大本 溯源流 384
泉人怀之如父母 385
平易近民 386
思量到人所思量不到处 386
勿将官钱胡使 387
狱刑从宽 必长奸惠恶 388
任人唯贤 唯才是举 389
人命所系 切勿宽弛 390
西山政训&宋 真德秀撰 394
正己之道未至 爱人之意不孚 394
四事自勉 394
去其十害 395
贤与不肖 在乎勉与不勉 397
必期于去民之瘼而后已 398
虚心无我 乐于闻善 399
四事当勉 400
崇风教 404
三事忠告&元 张养浩撰 409
省己 409
克性之偏 410
戒贪 411
心诚爱民 智无不及 412
法律为师 412
事不预知 难以应卒 413
治官如治家 414
瘴说 415
禁家人侵渔 416
察情 417
弭讼 418
勿听谗 419
亲族之讼宜缓 419
别强弱 420
民病如己病 420
御吏 421
约束 422
省事 422
威严 423
先劳 424
勉学 425
劝农 425
恤鳏寡 426
戢强 427
存恕 428
狱诘其初 429
详谳 429
自责 430
多方救赈 431
预备 432
均赋 432
不可奴妾流民 433
各守涯分 434
宁人负我 435
处患难 435
分谤 436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 437
郊迎新代 437
克终 438
不可自鬻 438
完归 439
轻去就 440
致政 441
进退皆有为 442
以义处命 442
求进于己 443
自律 444
示教 445
询访 447
按行 448
审录 450
荐举 451
纠弹 452
奏对 454
修身 455
用贤 456
重民 457
远虑 459
任怨 460
献纳 461
退休 463
治世龟鉴&元 苏天爵撰 467
为戒必于方盛之时 467
轻财而重民 467
人才者 国家之基本 468
观大节必于细事 470
小人君子不可俱收并用 470
仇士良谈小人得志之方 471
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 473
民生之休戚系于守令之贤否 473
养民之道在爱其民力 474
兴一利必有一害 475
以义方训子 以礼齐家 477
圣学心法序&明 朱棣撰 481
治业之成 必由学问 481
人君应与天下同好同恶 482
勤其始 虑其终 483
陶民于仁义 纳民于道德 484
圣王于百姓 保民如赤子 484
致治之要 以育才为先 485
择贤必取于众论 486
纳言广其聪明 从善增其不及 486
礼者治国之纪 乐者人情之统 488
敬大臣并非屈己 489
赏罚必得其当 489
生财必有道 490
富有天下亦必量入为出 491
勤则不懈 廉则不污 492
内训&明 徐皇后撰 496
《内训》原序 496
德性章 501
修身章 503
慎言章 504
谨行章 506
警戒章 508
积善章 509
崇圣训章 511
事父母章 512
事君章 514
待外戚章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