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蔡天宝 3
序&王赓武 5
导论&柯木林 7
第一章 海疆殊域—古代新加坡&吴庆辉 23
第二章 移民与早期贸易 45
第一节 乘风破浪下南洋—早期华族移民浪潮&崔贵强 47
第二节 风帆时代的新加坡—开埠初期的中国帆船贸易&吕世聪 李业霖 61
第三章 新华社会 75
第一节 神权·绅权·帮权—帮权结构与帮权政治&林孝胜 77
第二节 闽帮精神—从恒山亭到福建会馆&林孝胜 93
第三节 广客帮总机构—从海唇福德祠到绿野亭公所&曾玲 113
第四章 清廷与华社 129
第一节 八方风雨会星洲—晚清官员访问新加坡&崔贵强 131
第二节 我视新洲成旧洲—中国驻新加坡领事&林孝胜 147
第三节 顶戴花翎—晚清“售卖官衔制度”与新加坡华人&颜清湟 171
第四节 晚晴园内外—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华社会&陈丁辉 189
第五章 迁民社会与峇峇社会 199
第一节 泽被功敷—华族领导层与其政治变革&杨进发 201
第二节 义结金兰—华人秘密结社的演变&麦留芳 215
第三节 一櫂冲开瘴海烟—新华“士”阶层&梁元生 231
第四节 海门奇葩—峇峇文化&黄慧敏 245
第五节 峇峇双杰—林文庆与宋旺相&李元瑾 269
第六章 报业文化 281
第一节 南渡衣冠 各领风骚—战前新加坡华文日报&崔贵强 283
第二节 从百花齐放到一枝独秀—战后新加坡华文日报&崔贵强 张静 301
第七章 儒学与宗教 319
第一节 浮海居然道可行—新加坡的儒学运动&梁元生 321
第二节 三教合一—儒释道在新加坡的发展&徐李颖 331
第八章 出版物与文学 357
第一节 华风远被—开埠以来的华文出版业&李金生 359
第二节 与君话冷炎州月—新华古典文坛&柯木林 373
第三节 蕉风椰雨文学—新加坡华文文学&杨松年 385
第四节 东方红—左翼文学的文革潮&朱成发 399
第九章 风雨华教 413
第一节 开智启蒙 薪尽火传—从华文教育到华文教学&梁秉赋 415
第二节 华语还是方言—讲华语运动&郭振羽 425
第十章 文化与艺术 439
第一节 南洋画风—早期新华社会与南洋美术的形成&张夏帏 441
第二节 唱尽人间喜与忧—新加坡的表演艺术&蔡曙鹏 457
第三节 影视百年—华语电影与电视剧的发展&叶舒瑜 477
第十一章 家书抵万金 495
第一节 侨汇·侨批·民信业—新加坡侨汇与民信业&柯木林 497
第二节 华侨特有的专递服务—各帮信局及其行业组织&李志贤 507
第十二章 经济活动—华商与华资银行&林孝胜 533
第十三章 四海同心 义薄云天—抗日救亡运动&林孝胜 555
第十四章 昭南岛的沧桑—华侨“排斥论”与“利用论”交织下的军政&蔡史君 573
第十五章 政治运动 587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在新马—其兴衰、贡献与影响(1912-1949)&杨进发 589
第二节 默迪卡—独立斗争二十年&陈剑 603
第十六章 建国之路 623
第一节 选贤任能—历届大选与政治演进&林金圣 625
第二节 因时制宜—独立后的国策与社会变迁&陈剑 639
第三节 经济转型的新加坡—回顾、反思与展望(1965-2020)&陈企业 郭明忠 刘丹彤 661
第四节 现代新加坡之父—耀眼的华人政治家李光耀&严孟达 林孝胜 675
第十七章 缘聚岛国—当代新移民&欧雅丽 691
第十八章 两百年来谁著史—回望新加坡华人研究&崔贵强 709
附录一 新加坡历史大事记 729
附录二 新华先贤五十名 735
附录三 重点古迹与文物 763
附录四 参与撰写本书作者 790
附录五 主要参考资料 793
编后语 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