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植物生理学实验基础 1
1.1植物生理学实验守则 1
1.2植物生理学实验中常用仪器使用方法简介 2
1.3化学试剂规格的划分及配制方法 23
1.4实验材料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25
1.5实验数据的处理 28
第2章 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概述 31
2.1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概念与特点 31
2.2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意义 31
2.3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选题引导 32
2.4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方案确立与实施 33
2.5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法 33
2.6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方法 34
2.7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简介 36
第3章 热激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观察及其生理生化机制 48
3.1实验背景 48
3.2实验目的 48
3.3植物材料的培养和处理 49
实验1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红墨水染色法和TTC法) 49
实验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伤害率与存活率的测定 50
3.4热激对玉米幼苗耐热性的影响 51
实验3组织活力的测定(TTC法) 51
实验4细胞质膜透性的检测(电导仪法) 52
实验5生物膜过氧化程度的鉴定(丙二醛法) 53
3.5抗氧化系统在热激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形成中的作用 55
实验6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紫外吸收法) 55
实验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NBT法) 56
实验8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紫外吸收法) 58
实验9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测定(愈创木酚法) 59
实验10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测定(紫外吸收法) 60
实验11抗坏血酸(AsA/DHA)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61
实验12谷胱甘肽(GSH/GSSG)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62
实验13硫化氢(H2 S)含量的测定 64
3.6渗透调节物质在热激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形成中的作用 66
实验14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67
实验15甜菜碱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68
实验16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69
3.7热激蛋白在热激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形成中的作用 73
实验17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 74
实验18热稳定蛋白(含热激蛋白)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 75
实验19热激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77
3.8玉米幼苗在热激及其后的恢复和高温胁迫过程中活性氧水平的变化 79
实验20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79
实验2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的测定 84
实验22一氧化氮(NO)含量的测定 87
3.9玉米幼苗在热激及其后的高温胁迫和恢复过程中钙调素活性的变化 88
实验23磷酸二酯酶的提取和活性测定 88
实验24玉米幼苗中CaM活性的测定 89
3.10玉米幼苗在热激及其后的恢复和高温胁迫过程中质膜NADPH氧化酶和H+-ATPase活性的变化 91
实验25质膜微囊泡的分离和纯化 91
实验26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测定(XTT比色法) 93
实验27质膜H+-ATPase活性的测定 94
3.11玉米幼苗在热激及其后的恢复和高温胁迫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 95
实验28用光合蒸腾作用测定系统测定植物呼吸速率 95
3.12玉米幼苗在热激及其后的恢复和高温胁迫过程中水分状况的变化 97
实验29植物组织水势和渗透势的测定 97
实验30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102
3.13玉米幼苗在热激及其后的恢复和高温胁迫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变化 104
实验31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104
实验32脂氧合酶(LOX)活性的测定 105
3.14玉米幼苗在热激及其后的恢复和高温胁迫过程中ABA水平的变化 106
实验3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脱落酸含量 106
3.15 本章设计性实验选题 109
第4章 气孔运动中的信号交谈 115
4.1实验背景 115
4.2实验目的 115
4.3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处理 115
4.4光照和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115
实验34光照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115
实验35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116
4.5钙信使系统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117
实验36 Ca2+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117
实验37 CaM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118
4.6活性氧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119
实验38 H2O2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119
实验39 NO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119
4.7植物激素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120
实验40 ABA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120
实验41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121
实验42硫化氢(H2 S)对气孔运动的影响 122
4.8本章设计性实验选题 122
第5章 烟草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原生质体培养 125
5.1实验背景 125
5.2实验目的 125
5.3烟草植株的培养 125
5.4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悬浮培养细胞体系的建立 126
实验43愈伤组织的诱导 126
实验44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悬浮培养细胞体系的建立 129
实验45悬浮培养细胞存活率的测定(显微计数法) 130
实验46悬浮培养细胞存活率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31
实验47悬浮培养细胞活力的测定(TTC法) 132
实验48悬浮培养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132
实验49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 133
实验50原生质体活力的测定(FDA染色法) 135
5.5本章设计性实验选题 136
第6章 高等植物叶绿体及其色素 139
6.1实验背景 139
6.2实验目的 139
6.3叶绿体色素理化性质及含量的测定 139
实验51光合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 139
实验52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的测定 141
实验53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142
实验54叶绿体光诱导荧光强度的测定 144
6.4本章设计性实验选题 146
附录 148
附录A硫酸铵饱和度常用表 148
附录B实验中常用酸、碱的相对密度和浓度的关系 150
附录C常用固态酸、碱、盐的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参考表 150
附录D常用有机溶剂及其主要性质 151
附录E常用酸、碱指示剂 153
附录F标准计量单位 154
附录G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其主要性质 156
附录H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57
附录Ⅰ维生素及其主要性质 159
附录J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160
参考文献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