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宪法概念 1
第一章 宪法的意义 1
第二章 宪法的特性 2
第三章 宪法的种类 4
第二篇 中国制宪略史 7
第一章 清季的立宪 7
第一节 预备立宪 7
第二节 宪法大纲 8
第三节 十九信条 9
第二章 辛亥革命及北京政府时代之制宪 9
第一节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9
第二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
第三节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 11
第四节 中华民国约法 11
第五节 曹锟时代的中华民国宪法 12
第六节 段祺瑞时代的宪法案 13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代之制宪 14
第一节 训政时期约法 14
第二节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 15
第三节 中华民国宪法(国大宪法) 16
第三篇 中华民国宪法全文诠释 21
第一章 总纲(一——六条) 21
第一节 国体 22
第二节 主权 25
第三节 人民 26
第四节 领土 27
第五节 民族 29
第六节 国旗 29
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义务(七——二四条) 31
第一节 权利(平等权 自由权 参政权 公权) 34
第二节 义务 56
第三节 宪法保障 58
第三章 国民大会(二五——三四条) 60
第一节 国民大会之性质 61
第二节 国民大会组织 62
第三节 国民大会职权 63
第四节 国民大会代表任期 65
第五节 国民大会集会及其地点 66
第六节 国民大会代表之保障 67
第七节 有关国民大会之法律 68
第四章 总统(三五——五二条) 68
第一节 总统地位 69
第二节 总统权责 69
第三节 总统资格 73
第五节 总统任期 74
第六节 总统宣誓 75
第七节 总统缺位 75
第八节 总统之保障 77
第五章 行政(五三——六一条) 78
第一节 行政院地位 79
第二节 行政院组织 79
第三节 行政院权责 80
第六章 立法(六二——七六条) 83
第一节 立法院地位 84
第二节 立法院职权 84
第三节 立法委员之选举 85
第四节 立法委员任期及会议 86
第五节 立法委员保障 88
第六节 立法委员限制 90
第七节 有关立法院之法律 90
第七章 司法(七七——八二条) 92
第一节 司法院地位 92
第二节 司法院权限 92
第三节 司法官保障 94
第四节 有关司法院之法律 95
第八章 考试(八三——八九条) 95
第一节 考试院地位及职权 96
第二节 考试委员之地位 97
第三节 有关考试院之法律 98
第九章 监察(九○——一○六条) 98
第一节 监察之地位与职权 99
第二节 监察委员之产生 99
第三节 监察委员任期 100
第四节 同意权之行使 100
第五节 监察权之行使 101
第六节 监察委员之保障 103
第七节 监察委员之限制 103
第八节 审计长之产生 103
第九节 审计权之行使 104
第十节 有关监察院之法律 104
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一○七——一一一条) 104
第十一章 地方制度(一一二——一二八条) 112
第一节 省(一一二——一二○条) 113
第一节 县(一二一——一二八条) 119
第十二章 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一二九——一三六条) 124
第十三章 基本国策(一三七——一六九条) 136
第一节 国防(一三七——一四○条) 137
第二节 外交(一四一条) 141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一四二——一五一条) 143
第四节 社会安全(一五二——一五七条) 154
第五节 教育文化(一五八——一六七条) 164
第六节 边疆地区(一六八——一六九条) 173
第十四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改(一七○——一七五条) 176
第一节 宪法与法律 176
第二节 宪法解释 178
第三节 宪法修改 179
第四节 宪法施行 182
附录 183
(一)宪法实施之准备程序 183
(二)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组织规程 184
(三)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罢免法 185
(四)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 192
(五)立法委员选举罢免法 194
(六)监察委员选举罢免法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