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 1
1.1.1创新的网络化范式 1
1.1.2企业的集群化发展 2
1.1.3集群创新网络的动态变化性 4
1.2研究问题的提出 4
1.3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7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8
1.4.1研究思路 8
1.4.2研究方法 9
1.5研究的结构安排 11
第2章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理论评述 14
2.1产业集群与创新理论 14
2.1.1早期产业集群理论 14
2.1.2新产业集群理论 15
2.1.3国内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 16
2.1.4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研究 17
2.1.5产业集群创新优势产生机理 18
2.2集群创新网络理论 21
2.2.1集群网络化创新范式的形成机理 21
2.2.2集群创新网络概念与构建机理 22
2.2.3集群创新网络结构与要素 24
2.2.4集群创新网络的多样化 27
2.3技术演化与创新网络演化理论 28
2.3.1技术的动态发展与网络演化 28
2.3.2环境不确定性与网络式创新范式的缺陷 30
2.3.3集群创新网络合作度、开放度与集群增长绩效 33
2.4文献评述及其与本书的逻辑联系 35
第3章 集群创新网络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和假设 37
3.1主要变量与概念模型 37
3.1.1研究的主要变量 37
3.1.2概念模型 39
3.2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的建立 41
第4章 集群企业问卷与案例研究设计 47
4.1问卷设计 47
4.1.1问卷调查的方法 47
4.1.2问卷质量控制方法 48
4.2变量的测量 49
4.2.1解释变量一:集群创新网络合作度 49
4.2.2解释变量二:集群创新网络开放度 50
4.2.3被解释变量:集群增长绩效 52
4.2.4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 54
4.3案例研究设计 55
第5章 集群创新网络合作度、开放度、环境不确定性与绩效分析 57
5.1集群的选择与状况介绍 57
5.1.1集群的选择 57
5.1.2宁波塑料产业集群介绍 58
5.1.3杭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介绍 58
5.1.4合肥汽车产业集群介绍 60
5.1.5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介绍 61
5.2样本描述性统计 62
5.3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63
5.3.1集群1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64
5.3.2集群2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67
5.3.3集群3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70
5.3.4集群4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73
5.4研究结果 75
5.4.1集群1:宁波塑胶产业集群 75
5.4.2集群2:杭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77
5.4.3集群3:合肥汽车产业集群 79
5.4.4集群4:永康五金产业集群 81
5.5集群之间的比较分析 83
5.6假设检验与分析 85
5.6.1假设检验 85
5.6.2结果分析 86
第6章 集群创新网络的案例分析:演化视角 88
6.1宁波塑胶产业集群:宁波利时与宁波和富 89
6.1.1初始阶段(1991—1995年) 89
6.1.2成长阶段1(1995—2002年) 90
6.1.3成长阶段2(2003—2008年) 91
6.1.4成熟阶段(2009年至今) 93
6.1.5本节小结 95
6.2杭州信息产业集群:银江电子 98
6.2.1初创阶段(2002—2006年):电子市场、松散网络与模仿式创新 98
6.2.2成长阶段(2007——2012年):从集成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跨网络创新模式 99
6.2.3本节小结 103
6.3合肥汽车产业集群:江淮汽车 104
6.3.1形成阶段(2000年以前)从以内生型为主导到技术引进 104
6.3.2成长阶段:围绕核心企业网络合作与集成式创新(2000—2008年) 105
6.3.3不确定环境下的开放式创新模式-跨集群创新(2008年至今) 107
6.3.4本节小结 108
6.4永康五金产业集群:星月集团 110
6.4.1发生和成长期(1993——2000年):网络内的分工合作与机会主义 110
6.4.2发展中期(2000—2006年):浪潮经济、知识积累与合作研发 112
6.4.3发展瓶颈期(2007年至今):集群网络锁定与星月集团的挑战 114
6.4.4本节小结 115
第7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118
7.1主要研究结论 118
7.2不确定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建议 122
7.3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125
7.3.1研究的创新性 125
7.3.2研究的局限性 127
7.4研究的未来展望 127
附录 129
附录1调查问卷 129
附录2访谈提纲 134
参考文献 137
索引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