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信息经济学初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建群著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611029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对电视信息经济学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对电视信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阐述。同时对电视媒体的内容,品质等诸多方面从经济学意义上做了深入探索。同时阐述了电视信息经济学的概念,理论与实践。分析了中国电视领域的历史与现状。对专业研究有参考意义。

1.绪论 1

1.1 什么是电视信息经济学 1

1.2 为什么做电视信息经济学研究 3

1.2.1 理论的碰撞 3

1.2.2 实践的困境 6

1.3 本书的基本逻辑 8

1.4 基本假定、主要变量和研究范围 10

1.4.1 基本假定 10

1.4.2 主要变量 12

1.4.3 研究范围 13

1.5 本书的研究方法 15

1.5.1 数理分析方法 15

1.5.2 博弈论 16

1.5.3 规范研究方法 18

1.6 理论的适用性 21

1.6.1 电视播出收看活动是一种市场交易 21

1.6.2 电视播看活动中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 23

2.理论基础及现有文献 24

2.1 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 24

2.1.1 信息经济学概述 24

2.1.2 逆向选择研究综述 26

2.1.3 搜索品、经验品、信用品的区分 27

2.2 电视播出市场的信息经济学研究 29

2.2.1 国内研究 29

2.2.2 国外研究 30

2.3 关于电视节目品质的研究 31

2.3.1 关于电视节目质量的研究 31

2.3.2 关于电视节目同质化问题的研究 38

2.3.3 关于电视节目低俗化问题的研究 43

2.3.4 关于电视肤浅化问题的研究 50

3.播看信息关系的基本问题 52

3.1 电视播出市场信息关系概述 52

3.1.1 电视播出市场上的三类信息关系 52

3.1.2 电视播出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对应关系 54

3.1.3 播看双方节目信息关系基本问题 55

3.2 电视播看信息关系的特点 56

3.2.1 了解信息与交易同步 56

3.2.2 交易物质量鉴别的复杂性 58

3.2.3 交易物的变动性 59

3.3 天然状态下的电视播看信息不对称 60

4.电视播看信息关系发展史 62

4.1 第一次播看信息对称化——节目系统化 62

4.1.1 独立节目与节目系统 62

4.1.2 独立节目播看中的信息关系 64

4.1.3 电视节目必然不断走向系统化 66

4.1.4 节目系统的种类 67

4.1.5 节目系统化与播看信息对称化 75

4.1.6 其他促进信息关系对称化的因素 77

4.1.7 各种信息传递行为的作用 82

4.2 第一次播看信息对称的打破 83

4.2.1 频道数量对信息传递效率的影响 84

4.2.2 频道的增加 86

4.3 第二次播看信息对称化——频道系统化 89

4.3.1 频道专业化 89

4.3.2 频道系列化 91

4.3.3 频道系统化与第二次播看信息对称化 93

4.4 电视播看信息关系循环发展规律 93

4.4.1 电视播看信息关系循环发展规律 93

4.4.2 长期信息不对称存在的可能性 94

5.中国电视播看信息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96

5.1 影响中国电视播看信息关系的特殊因素 96

5.1.1 始终处于追赶状态的中国电视 96

5.1.2 电视播出机构与政府的特殊关系 98

5.1.3 节目质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102

5.2 第一阶段:1958——1966 102

5.3 第二阶段:1966——1993 108

5.3.1 信息对称的打破与缓慢重建:1966——1976 108

5.3.2 信息对称化过程中的短暂波折:1976——1978 111

5.3.3 播看信息关系的全面对称化:1979——1997 114

5.4 第三次循环:1997年至今 130

5.4.1 电视频道的增加 130

5.4.2 播看信息关系的非对称化 137

5.4.3 频道专业化的困境 140

5.4.4 频道系列化的体制制约 157

5.4.5 信息不对称的长期化 158

5.5 当前各类频道的播看信息关系状况 158

5.5.1 中央电视台 159

5.5.2 省级卫视 161

5.5.3 省市地面频道 161

6.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电视节目品质问题 163

6.1 两种信息关系下播出方行为目标的差异 163

6.1.1 信息对称条件下播出方的行为目标 164

6.1.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电视播出行为的目标和方式 165

6.2 节目质量 170

6.2.1 电视节目质量的含义 170

6.2.2 信息对称时的节目质量模型 172

6.2.3 信息不对称时的节目质量模型 177

6.2.4 模型小结 180

6.2.5 中国电视节目质量的变迁 181

6.3 同质化 186

6.3.1 同质化基本问题 186

6.3.2 基本模型 190

6.3.3 多频道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同质化模型 196

6.3.4 中国的电视节目同质化 202

6.4 低俗化 206

6.4.1 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含义 206

6.4.2 关于电视节目低俗化原因的现有研究 207

6.4.3 市场化运作与电视的“俗” 209

6.4.4 信息不对称与电视的低俗 210

6.5 肤浅化 213

6.5.1 电视的肤浅不能归因于媒介形式 214

6.5.2 电视的肤浅与播出收看模式的关系 214

6.5.3 多频道收视环境使电视更加肤浅 218

7.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电视节目形态问题 222

7.1 节目内部形态 222

7.1.1 类型化 222

7.1.2 模式化 226

7.2 节目组织形态 228

7.2.1 节目系统的稳定性 229

7.2.2 节目系统信息的复杂与差异程度 233

7.2.3 栏目的内部结构 234

7.2.4 美国电视系列剧的播出季结构 240

8.启示与对策 254

8.1 启示 255

8.1.1 市场机制是平衡播看信息关系的重要保障 255

8.1.2 冷静面对技术进步 258

8.1.3 改进电视管理方式 268

8.1.4 电视管理体制急需调整和改革 273

8.2 对策 277

8.2.1 控制电视频道数量 277

8.2.2 调整频道结构 279

8.2.3 发展付费电视,深化频道专业化 280

8.2.4 积极推进制播分离 281

参考文献 287

中文文献 287

英文文献 297

术语表 302

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