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3 木质林产品议题谈判 6
1.3.1 谈判进程 7
1.3.2 主要缔约方的立场 9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1.4.1 森林经营对森林碳储量影响 11
1.4.2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研究现状 13
1.4.3 分解率和使用寿命 18
1.4.4 转化系数 22
1.4.5 减排潜力 24
1.4.6 存在的问题 26
1.5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27
1.5.1 研究目标 27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7
1.6 技术路线 28
第2章 研究方法 30
2.1 木质林产品分类 31
2.1.1 基于FAO定义的分类 31
2.1.2 基于HWP用途的分类 32
2.2 数据的采集和样品测定 32
2.2.1 产品使用寿命调查 32
2.2.2 基本密度和含水率测定 34
2.2.3 含碳率 35
2.3 碳储量的估算 37
2.3.1 1961年以前生产和贸易数据 38
2.3.2 灰色系统模型GM(1,1)的建立 39
2.3.3 碳储量的估算 41
2.3.4 未来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42
2.4 不确定性的估算 43
2.4.1 不确定性的合并 43
2.4.2 蒙特卡洛模拟 45
第3章 木质林产品的相关概念 47
3.1 木质林产品涵义和范围 47
3.2 其他概念 50
3.2.1 最终产品 50
3.2.2 寿命周期和寿命 50
3.2.3 估计和核算 51
3.2.4 方法/途径 51
3.2.5 国家专门数据 53
3.2.6 碳储量和碳储量变化 53
3.2.7 碳质量 54
3.3 计量方法 55
3.3.1 IPCC缺省法 55
3.3.2 储量变化法 55
3.3.3 生产法 57
3.3.4 大气流动法 59
3.4 小结 61
第4章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分析 62
4.1 中国在用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62
4.2 在用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 68
4.3 各类在用产品碳储量 70
4.3.1 在用锯材产品碳储量 70
4.3.2 在用人造板产品碳储量 72
4.3.3 在用纸和纸板产品碳储量 74
4.3.4 在用其他工业原木产品碳储量 77
4.4 不同产品对在用木质林产品碳库的贡献 79
4.5 由薪材加工成产品的碳储量 84
4.5.1 薪材所加工产品的碳储量 85
4.5.2 薪材生产的产品碳储量变化 88
4.6 中国所有在用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及变化 89
4.6.1 中国所有在用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89
4.6.2 中国所有在用产品的碳储量变化 92
4.7 进出口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动态 95
4.7.1 进出口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95
4.7.2 进出口工业原木的碳储量 98
4.7.3 进出口其他产品碳储量 101
4.8 不确定性分析 108
4.9 小结 110
第5章 不同行业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115
5.1 建筑用材碳储量 115
5.2 家具用材碳储量 121
5.3 造纸业用材碳储量 126
5.3.1 造纸业现状 126
5.3.2 造纸用材需求预测 127
5.4 煤炭业用材碳储量 131
5.5 我国工业和建筑耗材碳储量 135
5.6 木质林产品的减排潜力 141
5.6.1 替代建筑材料的减排潜力 141
5.6.2 延长使用寿命的减排潜力 142
5.7 两种分类途径的对比 143
5.8 小结 144
第6章 计量方法的选择及其应用对我国的影响 148
6.1 计量方法的比较和选择原则 148
6.1.1 四种方法的比较 148
6.1.2 方法的选择原则 150
6.1.3 与UNFCCC和京都议定书报告的联系 152
6.1.4 和国家政策的联系 153
6.2 不同方法对我国的潜在影响 154
6.2.1 IPCC缺省法对我国的潜在影响 155
6.2.2 储量变化法对我国的潜在影响 157
6.2.3 生产法对我国的潜在影响 158
6.2.4 大气流动法对我国的潜在影响 158
6.3 小结 159
第7章 讨论与结论 160
7.1 讨论 160
7.1.1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160
7.1.2 木质林产品分类 162
7.1.3 关于核算方法 163
7.1.4 关于转化系数 165
7.1.5 计量方法应用的影响 166
7.1.6 未来谈判 167
7.2 结论 168
7.2.1 关于基本参数结论 169
7.2.2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及其变化 169
7.2.3 各类在用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 170
7.2.4 进出口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170
7.2.5 不确定性方面 170
7.2.6 不同行业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结论 170
参考文献 172
缩略词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