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医学辐射防护学 第2版 供临床 基础 预防 特种医学 护理 生物医学工程 环境科学 核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强永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40388534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近年来国内外辐射防护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医药院校教学实际需要编写而成。全书共分20章,其中1~5章为辐射防护基础部分,6~7章属于放射损伤临床部分,第9~16章为医学应用防护部分,第8章和第17~19章为放射防护监督管理部分,第20章为医学非电离辐射防护。全书在保留第1版精华基础上,增加了新进展、新知识,精选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36个案例,对临床放射安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配有与纸质教材配套的数字课程,有利于学生拓展学习、自主学习。本书作为医药院校各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管理部门放射防护培训教材以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供备考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使用。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人类环境中的辐射 2

一、辐射的特点与组成 2

二、天然辐射、人工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3

第二节 医用辐射的发展与回顾 5

一、辐射的医学应用概述 5

二、医学辐射防护学的发展 7

第二章 核辐射的物理学基础 14

第一节 原子结构、X射线与核素 14

一、原子结构 14

二、X射线 15

三、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 17

四、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 17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裂变与聚变 18

一、原子核的质量亏损与结合能 18

二、核衰变类型与规律 19

三、核裂变与核聚变反应 22

第三节 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的物理基础 24

一、电离与激发作用 24

二、散射与吸收 24

三、轫致辐射与湮没辐射 24

四、切连科夫辐射 25

第三章 辐射计量学基础 27

第一节 电离辐射剂量学 28

一、吸收剂量(D) 28

二、比释动能(K) 29

三、当量剂量(HT,H)与剂量当量(HT,R) 29

四、有效剂量(E) 31

五、待积剂量 33

六、涉及群体的剂量 33

第二节 辐射监测实用量 34

一、个人剂量 34

二、辐射场实用量 35

三、CT剂量指数 35

四、器官剂量(DT) 36

第三节 非电离辐射计量学 38

一、电磁辐射计量 38

二、核磁共振计量 40

三、超声辐射计量 41

四、激光辐射计量 42

第四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原理 44

第一节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作用 44

一、辐射的种类与物质作用的特点 44

二、辐射与物质作用的物理机制 47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作用的生物化学基础 48

一、辐射与自由基等活性基团 48

二、自由基等活性基团对生物分子的损伤作用 52

三、电离辐射的原发效应与继发效应 53

四、辐射对信号转导的作用 55

五、电离辐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56

第三节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常用指标 57

一、传能线密度 57

二、相对生物效能 58

三、相对生物效能权重吸收剂量 61

四、辐射敏感性 61

第四节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因素 63

一、辐射源相关的因素 63

二、受照机体的相关因素 66

三、环境相关因素 67

第五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70

第一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分类 70

一、按时间和躯体划分的效应 70

二、按效应发生规律性质划分的效应 71

第二节 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与组织反应 71

一、随机性效应 71

二、确定性效应与组织反应 72

第三节 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74

一、电离辐射所致的细胞死亡与凋亡 74

二、细胞存活曲线及其参数 75

三、电离辐射诱发细胞染色体畸变 76

四、电离辐射诱发的旁效应 78

第四节 电离辐射致癌与遗传效应 79

一、电离辐射致癌效应 79

二、电离辐射遗传效应 83

第五节 电离辐射其他效应 84

一、宫内照射效应 84

二、儿童确定性效应 86

三、成年人确定性效应 87

第六节 小剂量/低剂量率照射生物效应 93

一、小剂量低剂量率照射的生物作用 93

二、小剂量低剂量率照射生物效应的几种观点 95

第六章 放射损伤的临床基础 98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98

一、造血系统的组成 98

二、血液系统的放射损伤特点 99

三、电离辐射致出血综合征 99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01

一、免疫系统的放射敏感性 101

二、急性放射损伤并发感染及其特点 101

三、慢性照射的免疫效应 102

第三节 放射损伤的临床常见疾病 103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103

二、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107

第四节 局部放射损伤 108

一、放射性白内障 108

二、放射性皮肤疾病 110

三、甲状腺和性腺放射损伤 112

四、骨损伤、心血管系统放射损伤 114

五、其他放射治疗引起的损伤 115

第五节 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 117

一、计算病因概率的几个概念 117

二、病因概率(PC)的计算 117

三、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与依据 118

第六节 内照射放射病 119

一、放射性核素体内摄入与代谢 119

二、内照射放射病的临床特点 121

三、内照射放射病的诊断 122

四、处理原则与救治措施 123

第七章 放射复合伤与中子损伤 127

第八章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 128

第一节 放射防护标准发展概述 128

一、国际放射防护标准的演进 129

二、我国放射防护标准的发展 131

第二节 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的主要内容 132

一、辐射防护的目的 132

二、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32

三、潜在照射与干预 135

第三节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的具体要求 137

一、辐射工作场所及区域划分 138

二、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分级和防护要求 138

三、剂量限值和豁免与解控 139

四、约束 142

五、安全文化素养 143

第四节 放射性废物的治理 143

一、放射性废物及其特点 143

二、放射性废物分类及管理原则 144

三、放射性废物处理的途径与方法 144

第五节 电离辐射标志与警告标志 148

第九章 医疗照射防护概论 152

第一节 辐射源与辐射量估算 153

一、点状源的概念及其计算 153

二、X射线机及辐射量的估算 156

第二节 医疗照射的防护 157

一、医疗照射防护发展与现状 157

二、医疗照射防护的责任与义务 161

三、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61

四、特殊人群防护的基本要求 172

五、事故性照射的预防与调查 175

第三节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75

一、尽量减少源的强度和照射野面积 175

二、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 176

三、空间防护——增大人体与放射源的距离 176

四、屏蔽防护——利用屏蔽物 176

第四节 屏蔽材料与厚度估算 176

一、X射线或γ射线的衰减规律 177

二、医疗照射屏蔽厚度的估算方法 182

三、屏蔽材料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 191

第十章 医用X线诊断的防护 195

第一节 X线诊断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防护要求 195

一、X线诊断工作人员操作要求 196

二、X线诊断中受检者的防护要求 196

第二节 对牙科和乳腺摄影的防护要求 198

一、牙科X线摄影的防护要求 198

二、乳腺摄影的防护要求 199

第三节 数字X线摄影的防护要求 200

第四节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的防护要求 201

一、剂量因素方面的要求 201

二、对操作者的行为要求 202

第五节 儿科放射学的防护要求 202

一、儿童低剂量照射的健康危险 203

二、常用X线检查所致的儿童典型剂量 203

三、正当性判断 206

四、防护最优化 206

第六节 孕妇接受X线检查的辐射防护问题 208

一、X线栓查所致胎儿典型剂量 209

二、关于育龄妇女的X线检查 210

三、孕妇X线检查的辐射防护 210

四、对胎儿宫内照射后是否终止妊娠的考虑 211

第十一章 核医学诊疗中的防护 214

第一节 核医学的概念及其危害因素 214

一、核医学设备概述 215

二、核医学显像、功能测定与核医学治疗 216

三、核素进入人体途径与主要危害因素 216

第二节 核医学诊疗防护的基本原则 217

一、核医学诊疗防护的基本原则 218

二、核医学诊疗正当化与最优化 218

第三节 核医学诊疗患者的防护要求 222

第四节 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要求 223

第五节 核医学操作的防护要求与剂量估算 225

一、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要求 225

二、临床核医学诊断中的防护要求 226

三、临床核医学治疗中的防护要求 226

四、核医学内照射剂量估算方法 227

第十二章 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放射防护 231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防护的特殊性 232

一、远距离和近距离治疗的特点 232

二、人员组成和设备条件要求 233

第二节 实施放射治疗的防护一般要求 234

一、放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234

二、远距离放射治疗安全操作要求 235

三、近距离放射治疗安全操作要求 235

第三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防护 236

一、近距离放射治疗工作条件 236

二、近距离治疗的防护 236

第十三章 介入放射学与整骨复位的放射防护 240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的防护 240

一、介入放射学概述 240

二、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剂量 241

三、介入放射学的人体生物效应 243

四、介入放射学的剂量估算方法 245

五、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246

第二节 整骨复位中的放射防护 250

一、X射线引导下整骨复位的特点 251

二、受照剂量与影响因素 251

三、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253

四、整骨复位的防护原则 253

第十四章 医疗照射实践的质量保证 256

第一节 质量保证与许可证制度 256

一、医疗照射质量保证 256

二、放射诊疗的行政许可制度 258

第二节 诊断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的质量控制 260

一、诊断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通用要求 260

二、普通摄影、乳腺和牙科X射线机的专用要求 260

三、介入放射学和近台同室操作设备的专用要求 261

四、诊断X射线机机房设施的技术要求 261

第三节 临床核医学的质量控制 262

一、核医学工作场所要求 262

二、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 263

第四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 264

一、放疗设备或装置的质量控制要求 264

二、放疗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要求 265

第五节 医疗照射质量控制检测 266

一、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 266

二、放射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271

三、临床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275

第十五章 含放射性物质制品、消费品及伴生X射线产品的防护 279

第一节 含放射性物质制品、消费品的基本特征 280

第二节 建筑材料和室内氡气的防护 281

一、建筑的分类与照射指数 281

二、对建筑材料防护和销售的要求 282

三、室内氡及其防护 283

第三节 其他含放射性物品、应用品的防护 284

一、发光涂料 284

二、仪器与仪表 285

三、地热水 287

四、饮用水 287

五、食品 288

六、日用陶瓷、牙瓷 289

第四节 含放射性物品的其他防护要求 290

一、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其他要求 290

二、含密封放射源的消费品其他要求 290

三、个人受照剂量的要求 290

四、包装和说明书的要求 291

第五节 视屏装置的安全与防护 291

一、视屏装置对人体的不良作用 291

二、视屏操作者的防护措施 292

第十六章 非人类物种辐射防护 294

第十七章 医用辐射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295

第一节 辐射事故的概念与分级 295

一、辐射事故的概念 295

二、辐射事故的分级与管理 295

三、放射诊疗中的放射事件和事故性医疗照射 296

第二节 医用辐射事故及其预防 297

一、医用辐射事故概况 297

二、辐射事故原因分析 299

三、医用辐射事故的预防 300

第三节 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302

一、医用辐射事故的调查 302

二、事故的处理原则 303

三、事故的经验教训 305

第十八章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 307

第一节 放射工作人员的从业条件 308

一、放射工作人员的从业条件 308

二、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办理 308

第二节 放射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 309

一、培训的目的与要求 309

二、培训的知识与内容 310

第三节 个人剂量监督管理 310

一、个人监测的定义与目的 310

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要求 311

第四节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311

一、职业健康监护定义和目的 311

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 312

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禁忌证 312

四、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要求 313

五、职业健康检查 314

第五节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与鉴定 316

一、放射性疾病诊断的基本要求 316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 317

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鉴定 318

第六节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权益 318

一、职业健康权益的法律依据 319

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权益 319

第十九章 医用辐射的卫生监督管理 321

第二十章 医用非电离辐射的防护 322

第一节 电磁辐射对机体作用及防护 322

一、电磁辐射的分类 323

二、电磁辐射的来源与传播途径 323

三、电磁辐射的医学应用 325

四、电磁辐射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325

五、电磁辐射对机体的损伤 326

六、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的综合评价 329

七、电磁辐射危害的防护 329

八、电磁辐射职业卫生标准 330

第二节 磁共振对机体的作用及可能危害 331

一、磁共振技术及医学应用 332

二、MRI对机体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332

三、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要求 334

第三节 激光对机体的作用和防护 335

一、激光对机体的作用 335

二、激光对机体的危害及影响因素 336

三、激光的防护措施 339

四、激光安全标志 340

五、激光职业卫生标准 340

第四节 超声波对机体作用和防护措施 342

一、超声波对机体的作用 342

二、超声波对机体的健康效应 343

三、超声波的安全与防护 344

四、医用超声相关标准 345

第五节 非电离辐射的安全策略 346

主要参考文献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