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话剧史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本相,宋宝珍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8299953
  • 页数:678 页
图书介绍:《中国百年话剧史述》叙述了中国话剧的诞生、演变、发展的历程。对中国话剧的历史发展理出了一些线索,揭示了一些有规律性的内涵。反映了中国话剧史学的研究的进展。对中国百年话剧发展作了一次历史的总结。书稿着重于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这一百年来的中国话剧走过的历程。在叙述祖国大陆话剧发展演变的同时,还记述了中国话剧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兴衰历程。以话剧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为中心勾勒出了中国话剧的百年沧桑。还配置了各个相关历史时期的珍贵历史图片资料。

前言 1

第一编 新剧的诞生 3

第一章 新剧的诞生 3

第一节 中国人眼中的西方戏剧 3

第二节 戏曲改良与学生演剧 9

第三节 春柳社在东京的演出 14

第二章 新剧的兴起 21

第一节 王钟声与春阳社 22

第二节 任天知与进化团 24

第三节 春柳派演剧 28

第三章 文明戏的兴衰 35

第一节 郑正秋·新民社和“甲寅中兴” 35

第二节 一场关于文明戏的大讨论 37

第三节 文明戏的衰落 46

第二编 “五四”新剧 55

第一章 新旧剧之争 55

第一节 论争的缘起 55

第二节 激烈的论战方式 58

第三节 旧戏批判与新剧主张 60

第二章 “五四”新剧的再生 68

第一节 胡适与“易卜生主义” 68

第二节 中国的“娜拉剧” 75

第三章 宋春舫·国剧运动 81

第一节 宋春舫及其戏剧主张 81

第二节 余上沅及其“国剧”主张 89

第三节 依托民族资源,开展“国剧运动” 93

第四节 反思“问题剧”,倡导现代戏剧 95

第四章 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欧阳予倩 98

第一节 早期话剧的回顾与总结 99

第二节 从《泼妇》到《潘金莲》 101

第三节 桂剧改革和《忠王李秀成》 103

第四节 从《桃花扇》到《黑奴恨》 106

第五章 田汉与南国戏剧运动 109

第一节 南国社的兴起 109

第二节 南国社的艺术追求 112

第三节 探求人性的和谐 115

第四节 讴歌生命的“爱”与“美” 117

第六章 戏剧文学的确立 120

第一节 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20

第二节 丁西林的幽默喜剧 125

第七章 中国导演制的建立 130

第一节 洪深和中国导演制的建立 130

第二节 张彭春与南开新剧团 140

第八章 中国现代主义戏剧 152

第一节 与西方神秘戏剧的精神默契 153

第二节 生命的焦虑与生命的哲学 157

第三节 神秘与象征的现代意韵 160

第四节 中国神秘戏剧的艺术特征 162

第九章 中国女性戏剧的出现 164

第一节 出走情结:反抗庸常,背离传统 164

第二节 至上的爱与幻灭的悲哀 167

第三节 决死的心声中的现代意味 170

第三编 走向成熟 177

第一章 民间戏剧的崛起 177

第一节 艺术剧社和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成立 177

第二节 苏区的“红色戏剧” 181

第三节 话剧职业化的先驱——中国旅行剧团 186

第二章 田汉的“转向”及其创作 193

第一节 田汉的“转向” 193

第二节 粗犷的呼号 196

第三节 《回春之曲》和《复活》 198

第三章 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 203

第一节 苦闷的灵魂 203

第二节 《雷雨》是一首诗 206

第三节 《日出》也是诗 213

第四节 诡奇的《原野》 220

第四章 夏衍的戏剧 227

第一节 智者的痛苦 227

第二节 直刺时政的《赛金花》和《秋瑾传》 228

第三节 诗化现实主义的杰作——《上海屋檐下》 232

第四节 《法西斯细菌》和《芳草天涯》 236

第五章 中国话剧的拓荒者——熊佛西 241

第一节 “趣味说”及其喜剧理论 242

第二节 喜剧创作的成就 245

第三节 定县农民戏剧实验 248

第六章 洪深和他的“农村三部曲” 254

第一节 为农民伸张的《五奎桥》 255

第二节 探索农民命运的《香稻米》 257

第三节 百尺竿头《青龙潭》 260

第七章 李健吾的戏剧创作和戏剧批评 264

第一节 勤奋的一生 264

第二节 独具一格的戏剧创作 267

第三节 人性的现实的戏剧批评 271

第八章 戏剧理论和批评 276

第一节 关于戏剧批评 276

第二节 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特点 277

第三节 戏剧理论批评的两个潮流 281

第四节 学院派戏剧理论的薄弱 282

第九章 现代派戏剧的衰落 284

第一节 徐訏的“拟未来派剧” 284

第二节 现代派戏剧的衰微 286

第四编 在战火中壮大 293

第一章 抗战时期的戏剧运动 293

第一节 抗战前期的戏剧运动 293

第二节 抗战后期的戏剧运动 297

第三节 上海救亡演剧队和抗敌演剧队 302

第二章 现实主义的深化 309

第一节 宋之的和他的《雾重庆》 309

第二节 吴祖光和他的《风雪夜归人》 313

第三节 于伶和他的《长夜行》 321

第三章 曹禺戏剧创作的高峰 325

第一节 曹禺创作的高峰——《北京人》 325

第二节 《家》——改编的范例 335

第四章 郭沫若的历史剧及其史剧理论 341

第一节 壮美的《屈原》 341

第二节 “失事求似”的史剧理论 348

第五章 历史剧的兴盛 354

第一节 阳翰笙和太平天国史剧 354

第二节 阿英的南明史剧 357

第三节 姚克的《清宫怨》 360

第六章 喜剧的热潮 365

第一节 陈白尘和他的《升官图》 365

第二节 杨绛和她的风俗喜剧 369

第七章 解放区的戏剧运动 372

第一节 抗战前期延安的戏剧活动 372

第二节 八路军和根据地的话剧活动 376

第三节 话剧创作的成绩 377

第八章 台湾的戏剧运动 381

第一节 台湾话剧的诞生 381

第二节 1945—1949年的台湾话剧 386

第三节 “反共抗俄”剧的没落 390

第九章 香港的早期话剧 392

第一节 英人演剧和“白话剧” 392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戏剧运动 397

第五编 新中国话剧 409

第一章 中国话剧的春天 409

第一节 一个遍布全国的话剧体系 409

第二节 推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 412

第三节 欣欣向荣的话剧创作 417

第二章 “第四种剧本”及其论争 423

第一节 关于“第四种剧本”及其论争 423

第二节 关于《布谷鸟又叫了》的讨论 425

第三节 关于《同甘共苦》的讨论 429

第四节 关于对《洞箫横吹》的批判 432

第三章 人民的戏剧家——老舍 434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 434

第二节 前期的话剧创作 436

第三节 《龙须沟》——一首颂歌 438

第四节 中国话剧的经典——《茶馆》 442

第四章 田汉的绝唱 44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的戏剧活动 448

第二节 感天动地《关汉卿》 450

第五章 焦菊隐导演学派 456

第一节 戏剧大师焦菊隐 456

第二节 戏剧诗的演剧理念 458

第三节 心象学说 460

第四节 全方位的诗化途径 464

第六章 曲折与收获 467

第一节 在运动的旋涡中突进 467

第二节 “广州会议”的暖流与寒流 471

第三节 即将到来的中国话剧的冬天 476

第六编 非常时期 479

第一章 话剧的大劫难 479

第一节 “文革”中话剧的命运 479

第二节 大批“斯坦尼” 482

第二章 永恒的纪念 486

第一节 “没有骨灰”的伟大灵魂——田汉之死 486

第二节 永远的太平湖——老舍之死 490

第三节 一个圣洁的共产党人——孙维世之死 494

第三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戏剧 500

第一节 面临困境的台湾戏剧 500

第二节 台湾戏剧的组织者——李曼瑰 503

第三节 学者型剧作家——姚一苇 507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香港话剧 512

第一节 光复后的剧运 512

第二节 李援华和香港的曹禺戏剧节 518

第三节 钟景辉对香港话剧的贡献 525

第七编 新时期戏剧 533

第一章 在批判中重振 533

第一节 于无声处听惊雷 533

第二节 社会问题剧的兴起 537

第三节 革命历史的缅怀 540

第四节 现实主义的复归 545

第二章 关于戏剧观的论争 548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548

第二节 戏剧观的问题 552

第三节 “假定性”的提出和争论 554

第四节 关于戏剧危机的根源 556

第三章 探索剧的热潮 560

第一节 对人、人性的探索 561

第二节 输入新的表现元素 564

第三节 探索剧的结晶——《狗儿爷涅槃》 568

第四章 小剧场戏剧运动 571

第一节 危机与转机 572

第二节 ’93中国小剧场戏剧节 577

第三节 小剧场戏剧的勃兴 580

第五章 百花齐放的舞台 588

第一节 军旅戏剧 588

第二节 历史剧 593

第三节 儿童剧 598

第六章 一座享誉世界的剧院 602

第一节 骆驼坦步,龙马风神 603

第二节 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确立 608

第七章 20世纪80年代复兴的台湾剧场 610

第一节 小剧场戏剧运动 610

第二节 金士杰和“兰陵剧坊” 613

第三节 赖声川和“表演工作坊” 616

第四节 李国修和“屏风表演班” 619

第八章 走向兴盛的香港话剧 623

第一节 专业化的趋势 623

第二节 本土话剧创作的发展 625

第三节 香港戏剧的特点 626

第四节 一位杰出的剧作家——杜国威 629

第五节 一位创新的导演艺术家——毛俊辉 633

第九章 澳门戏剧 638

第一节 历史溯源 638

第二节 多元化的趋势 645

第三节 戏剧创作 650

第十章 跨入新世纪的中国话剧 657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戏剧盛宴 657

第二节 “先锋戏剧”的迷惘 661

第三节 北京的话剧风采 664

第四节 上海的话剧风情 668

第五节 走过百年 迈向春天 671

后记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