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与宪政选择 由宪政主义析论我国六次修宪》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水吉译
  • 出 版 社:风云论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9570416424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宪政主义原理 1

前言 1

第一节 宪政主义的意涵 1

一、美国宪政主义的渊源及其意涵 1

二、宪政主义的意义 4

三、宪政主义的特质 6

第二节 宪政主义与民主 13

一、宪政民主的意涵 13

二、民主多数决 16

三、政党政治 18

四、法治之治 23

第三节 权力分立与制衡原理 30

一、有限政府的概念(limited government) 30

二、分权制衡的思想渊源 32

三、权力分立原则 33

四、权力分立的内涵 34

五、权力制衡之概念 37

六、权力制衡的五种面向 37

七、权力制衡机制 39

第四节 人性尊严 40

一、人性尊严在宪法上之意涵 40

二、宪法中人性尊严之本质 42

三、人性尊严在宪法上之发展与保障 45

四、结语 48

第五节 人权保障 49

一、基本人权的概念 49

二、传统人权与现代人权 52

三、国际人权之形成与发展 52

四、人权的保障方式 55

五、我国人权保障之历史演进 56

六、结语 63

第六节 正当法律程序 64

一、前言 64

二、正当法律程序之意涵 67

三、美国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与正当法律程序之实践 69

四、正当法律程序之适用 72

五、日本有关正当法律程序之实践 73

六、我国大法官会议有关正当法律程序之解释 75

七、结语 78

第二章 民主化与宪政选择 81

第一节 民主化概念分析 81

一、民主的概念 81

二、民主的意涵 83

三、民主政治的渊源及意涵 83

四、自由主义与民主 86

五、民主的指标 87

六、结语 88

第二节 民主化的进程 89

一、自由主义的意涵及演变 89

二、近代自由主义理论 91

三、自由主义与民主宪政新趋势 92

四、自由化、民主化意涵 93

五、民主化政体类型 94

六、民主化三种途径 96

七、民主化的先决条件 97

第三节 威权体制转型与民主化 98

一、民主转型的意涵 98

二、威权政体的意涵及转型 99

三、政体转型的结构因素 103

四、威权体制转型的面向 109

第四节 民主巩固与宪政选择 113

一、民主巩固的意涵 113

二、民主巩固的五大要素 114

三、民主巩固的前景 117

四、民主巩固的面向 119

五、宪政选择的意涵 119

六、影响宪政选择的因素 120

七、典型的政府体制类型 123

第三章 民主化与我国之宪政变迁 135

第一节 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135

一、解严的背景 135

二、威权体制转型的影响因素 141

三、解严的时代意义 146

第二节 宪政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148

一、宪政变迁 148

二、宪政变迁的途径 155

三、影响宪法修改的因素 161

第三节 修宪的理论基础 170

一、国民主权与修宪 170

二、制宪权与修宪权 170

三、我国的修宪问题 172

第四节 修宪的界限 174

一、修宪界限论 175

二、修宪无界限论 176

三、我国宪法之修改界限 177

第五节 我国修宪方式之争论 179

一、废除临时条款,回归宪法 179

二、修改临时条款 180

三、制定中华民国基本法 180

四、制定新宪法 181

五、附增台湾条款 181

六、修宪确定采增修条文方式 181

第六节 修宪的程序 182

一、修宪程序的正当性原则 182

二、修宪程序的本质 186

第四章 我国六次修宪之过程与内涵 191

第一节 第一次宪法增修 191

一、国是会议的背景 191

二、国是会议的意义 194

三、国是会议的内容与共识 195

四、国是会议的功能 197

五、国民党成立宪改小组 199

六、国大临时会的意义及重大政治事件 201

七、宪法增修目的及内容 206

八、第一阶段修宪的检讨 209

第二节 第二次宪法增修 212

一、第二届国大代表选举 212

二、两党对第二次宪法增修案拟议过程 214

三、第二次宪法增修过程重大政治事件 219

四、第二次宪法增修后政府体制之分析 222

第三节 第三次宪法增修 248

一、第三次宪法修正之经过 248

二、第三次宪法修正之体例与内容 251

三、第三次宪法修正后政府体制之分析 261

第四节 第四次宪法增修 263

一、第四次宪法增修之背景 263

二、国家发展会议形成修宪共识 267

三、第四次修宪重要意涵 269

第五节 第五次宪法增修 273

一、修宪动机 273

二、修宪内容 274

第六节 第六次宪法增修 275

一、修正背景 275

二、本次增修条文的主要内容分析 276

第五章 由宪政主义析论六次修宪之合法性与正当性 285

第一节 合法性与正当性概念分析 285

一、合法性之概念分析 285

二、正当性之概念分析 287

第二节 由分权制衡析论六次修宪之合法性与正当性 289

一、前言 289

二、分权制衡的理由 291

三、分权制衡与宪政体制合法性、正当性之关连 294

四、分权制衡与六次修宪合法性、正当性之关连 304

第三节 由国民主权原则析论六次修宪之合法性与正当性 308

一、前言 308

二、主权思想的价值 309

三、个人主权者的时代 310

四、国民主权的核心思想 312

五、国民主权思想的盲点 313

六、从国民主权到民主宪政 316

七、国民主权与六次修宪合法性、正当性之关连 319

第四节 由政党政治析论六次修宪之合法性与正当性 321

一、政党政治是迈向自由民主宪政的基础 321

二、政党体系的类型 322

三、政党原则 325

四、政党的功能 326

五、政党政治与六次修宪合法性、正当性之关连 329

六、结语 338

第五节 由责任政治析论六次修宪之合法性与正当性 339

一、责任政治之意涵 339

二、责任政治与民意政治之关连 340

三、责任政治与权力制衡之关连 342

四、责任政治与六次修宪合法性、正当性之关连 343

第六章 从六次修宪析论我国民主巩固之进程 347

第一节 从政治传统析论民主巩固进程 349

一、前言 349

二、我国政治传统思想之特质 351

三、戊戍政变与宪政发展 357

四、中华民国宪法制定过程及特色 363

五、从我国政治传统看宪政发展 365

六、我国政治传统与民主巩固之关连 368

第二节 从国家认同析论民主巩固进程 372

一、前言 372

二、民族主义的核心概念 373

三、国家认同的几个面向 374

四、民族认同的几个面向 375

五、制度认同的几个面向 378

六、国家认同和民主化 380

七、国家认同的冲突和民主巩固 383

八、制度认同与民主巩固 385

第三节 从宪政体制探讨民主巩固进程 387

一、总统制民主的缺点 387

二、议会民主制的特质 388

三、总统民主制的特质 389

四、我国宪政体制与民主巩固之进程 390

五、宪政换轨机制与民主巩固 393

第四节 从政党体系探讨民主巩固进程 400

一、政党与选举制度 400

二、选举制度对民主政治之影响 402

三、政党重组与宪政危机 406

四、政党政治对民主巩固之影响 407

五、结语 409

第五节 从宪政文化析论民主巩固进程 411

一、政治文化的意涵 411

二、政治文化与宪政文化之关联 414

三、宪政文化的意涵 415

四、宪政文化与民主巩固之关连 419

第七章 六次修宪之结果、发现与建议-什么是理想的宪政选择- 425

第一节 六次修宪结果、发现与建议 425

一、第一次修宪的结果、发现与建议 425

二、第二次修宪结果、发现与建议 427

三、第三次修宪结果、发现与建议 430

四、第四次修宪结果、发现与建议 432

五、第五次修宪结果重点 434

六、第六次修宪结果、发现与建议 437

第二节 什么是理想的宪政选择 438

一、两个模型的建构—提供学说争议焦点的思考核心基础 438

二、我国的宪政体制 439

三、比较宪政工程 447

第三节 宪政选择的期许——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宪政体制 460

一、宪法时刻 461

二、六次宪改的脉络 462

三、对转型脉络的期许 463

四、宪政选择的期许 465

附录——六次宪法增修条文 469

第一次增修 469

第二次增修 472

第三次增修 476

第四次增修 482

第五次增修 490

第六次增修~现行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498

主要参考书目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