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兔死狗烹——翦除功臣是拱卫皇权的一个定式 1
功臣不得善终 1
顾命大臣难顾命 2
邓艾、钟会之死 5
丞相的命运 7
过河拆桥 里克伏剑 11
汉高祖诛灭异姓王 13
第二章 严防至亲——子、弟、外戚是真龙天子们既恨又怕的最大权力竞争者 16
亲父为虎 亲兄为狼 16
监视废帝 19
《淮南子》作者们全部被杀 21
杀诸王宾客数千人 24
楚王谋反株连千人 28
削夺诸藩 31
汉章帝抑制外戚 33
汉昭帝诛兄 34
第三章 权力制衡——坐收渔利的最大学问 37
宋太祖分割相权 37
徐有功的浮沉 39
不可让皇帝“手滑” 41
唐昭宗借力打力 44
诛跋扈权臣 47
处世圆滑的李吉甫 48
刺臂杀萧裕 49
晋穆帝引鹬击蚌 52
黄金搭配守合肥 53
汉武帝设刺史内外相维 55
蜀国之亡 58
齐初重用典签 59
第四章 防患未然——历代君王不断加强监察权的出发点 61
三司分治 权归中央 61
废中书,罢丞相 62
赵匡胤分相权为三 65
明成祖的特务制度 66
唐太宗亲择刺史 67
唐太宗的警告 69
赵匡胤的政治悲喜剧 71
隋文帝惩子不亏法 76
何并大胆拔虎须 77
第五章 臣子替罪——天子无过的真实原因 80
行乐致祸 80
丞相引决消天灾 82
皇帝找替死鬼 83
成济替罪 85
林则徐代主受过 86
汉景帝弃车保帅 90
私愤杀首辅 91
眠者背不贴席 93
第六章 伴君伴虎——让臣子们总感到琢磨不透和威压是驭臣第一要素 99
白起自刎 99
曹操杀杨修 101
长期关押言官 102
孙皓滥杀失人和 104
明世宗变诏狱为地狱 106
明太祖善恶不辨造血案 107
嘉靖帝翻云覆雨酿冤狱 110
这种宰相不做也罢 113
武则天诬杀长孙无忌 115
李林甫残杀异己 119
第七章 捕风捉影——祸从天降,防不胜防的文字狱 123
奸相大兴文字狱 123
乌台诗案 125
雍正与《大义觉迷录》 129
冤杀查嗣庭 131
汉宣帝首创“文字狱” 132
乾隆文祸 134
武则天“罗织”言祸 136
清初迭兴文字狱 138
第八章 树正锄奸——诤臣良士运用“邪”法“诡”道的真实目的 144
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144
二桃杀三士 146
察人防人 李沆杜奸 147
杨一清借刀杀贼 149
牛僧孺束缚奸雄 153
元褒自担受贿罪 154
尚文守正察奸 155
星吉独持风裁 156
就地处决平人心 157
常安民巧逐吕惠卿 158
艺匠计赚权臣 158
王曾曲意顺从奏真情 159
空白诏书锄奸臣 159
崇祯计诛魏忠贤 160
第九章 指鹿为马——打击异己的不变方法 164
密谋陷害韩非 164
游雅忌贤护短 166
窦皇后飞书陷梁竦 168
武三思凶妄杀五王 169
指鹿为马,逼宫篡位 171
杨素妒害史万岁 172
铁木迭儿恃宠报怨 174
赵高陷杀李斯 175
王钦若离间贬寇准 178
鳌拜专权戮无辜 179
田蚡冤陷窦婴 181
宇文构陷杀李浑 183
来俊臣酷法陷无辜 185
秦桧专权害忠良 190
第十章 八面玲珑——善窥人意,曲意逢迎的奸邪之辈 194
窦怀贞的骑士风度 194
皇甫侍郎巧媚自固 196
天下中庸有胡公 197
善于揣摩的宰相 199
陈万年谄媚保身 201
安禄山装傻藏奸 203
持禄取容的帝师 205
萧至忠钻营用遗骨 208
杨再思佞贵保身 209
“剥下获宠”的王鉷 210
第十一章 借力打力——以柔克刚是中国传统政治学的核心之一 212
落井下石杀吕布 212
王允计诛董卓 214
卢杞援恶助己 216
马希声矫诏杀高郁 218
费无极杀人不见血 220
蔡确兴狱,连升高位 221
智借外力反要挟 225
司马熹引势造力 225
苏代借身广告 227
范蠡坐观,勾践认错 227
冯谖说秦,孟尝复用 229
冯旦借刀除奸 230
杨彪借刀除逆贼 231
洪秀全借刀杀人 233
第十二章 党同伐异——党同伐异,荣损与共是中国古代封建官场的痼疾 235
宇文述结党营私 235
太监与宰辅的联盟 237
东林党和阉党之争 239
“朋党”与荐贤 243
杨、史联盟杀政敌 245
党同伐异 247
“两钺”助奸,汪直专权 249
北宋的党争 251
将相联合保权力 257
结党相伐,败者自尽 257
意气用事的君子党 261
乱汉十常侍 262
第十三章 以退为进——狡兔三窟,避祸保身的多重藩屏 265
陈灌远虑 杜患保身 265
萧何清素 刘邦奈何 266
拒权为保全 268
萧何功成愈谨慎 270
一棵“温树”表心迹 271
王衍谈玄自保 272
申时行“务承帝指” 274
以退为守 谦恭保身 276
黄老名臣汾阳王 277
东陵瓜献计保相国 277
隰斯弥砍树 278
智谋高深解心疑 278
王戎远见保平安 280
阮籍避祸强装醉 280
郭德谨慎弃黄金 281
郭崇韬祭礼捐赂贿 281
阿谀避祸 281
乱世中的冯道 283
大隐于朝 284
第十四章 推陈出新——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 286
耶律楚材力革蒙古旧规 286
王安石矢志“改易更革” 289
叔孙通应时定礼制 291
武则天建言革新 294
李昇定举制南唐 296
张苍定汉朝律历 298
朱元璋废相制固皇权 299
周公旦一改商风 303
楚昭王不祭云河 304
西门豹巧破陋俗 305
汉文帝倡改厚葬之风 307
王莽改制 310
曹操创立“租调制” 312
魏孝文帝改革婚俗 317
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 320
李冲改订租调制度 324
武则天反对男尊女卑 327
刘晏改革财政 329
杨炎推行“两税” 331
王安石行“富国”新法 334
忽必烈以农桑为立国之本 337
光绪帝准旗人自谋生计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