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调剂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邵志高主编;王蔚青,潘峥副主编;王轶,王蔚青,邵华,邵志高,潘峥编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4146207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实用调剂学》按照国家卫生部社区药学专业人员岗位培训大纲编写,以从事调剂工作的药师“三基”训练为核心,融药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三基”训练内容于一体,内容包括调剂学的基本概念、调剂学的基础理论、药学综合知识、调剂业务技能,注重药师的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也适用于药师、执业药师考试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护士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调剂学的定义、性质与内容 1

一、调剂学的定义 1

二、调剂学的性质 1

三、调剂学的任务 1

第二节 法律法规 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3

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

四、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4

五、《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6

六、《处方管理办法》 7

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9

第三节 药典与药品标准 9

一、药典 9

二、药品标准 11

第二章 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 12

第一节 概述 12

一、医疗机构 12

二、医院药学 12

三、医院药学的特点 13

四、医院药学的组织结构 13

第二节 医院药房 14

一、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特点与任务 14

二、急诊药房调剂工作特点与要求 15

三、住院药房调剂工作特点与任务 17

四、中药调剂工作特点与任务 17

五、医院药房的设置 18

六、医院药房的基本设施 18

七、医院药房人员要求 19

第三节 社会药房 19

一、社会药房的性质 20

二、社会药房的特点 20

三、社会药房人员要求 20

四、社会药房的调剂 20

第四节 调剂工作岗位职责 21

一、调剂科(室)主任(组长)职责 21

二、处方审核岗位职责 22

三、处方调配岗位职责 22

四、处方复核岗位职责 22

五、发药岗位职责 23

六、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调剂岗位职责 23

七、调剂科(室)药品分装岗位职责 23

八、药物咨询岗位职责 23

九、调剂值班人员职责 23

第五节 调剂工作规章制度 24

一、处方管理制度 24

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调剂管理制度 25

三、有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26

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7

五、用药错误登记制度 27

六、调剂室交接班制度 27

第三章 调剂学的相关基础理论 29

第一节 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理论基础 29

一、药物作用机制 29

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1

第二节 药剂学理论基础 33

一、药物剂型与制剂 33

二、药物传递系统 34

三、医院制剂 34

第三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基础 35

一、药物体内转运机理 35

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36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 38

四、临床给药方案设计 40

五、治疗药物监测 46

第四节 化学理论基础 51

一、药物化学 51

二、天然药物化学 51

三、生物化学 53

四、药物分析 55

第五节 医学理论基础 56

Ⅰ.生理学 56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 56

二、血液 57

三、血液循环 58

四、呼吸 61

五、消化和吸收 63

六、能量代谢与体温 65

七、肾脏的排泄与重吸收功能 66

八、内分泌与激素 67

Ⅱ.病理生理学 68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69

二、疾病概论 69

三、病因学总论 69

四、发病学总论 70

五、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71

Ⅲ.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71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72

二、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72

三、细菌的致病性 72

四、条件致病菌 72

五、二重感染 72

六、消毒与灭菌 72

第四章 药物相互作用 74

第一节 药剂学相互作用 74

一、物理性配伍变化 75

二、化学性配伍变化 75

三、药物与赋形剂的相互作用 75

四、药物与容器的相互作用 75

五、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 76

六、输液配制的配伍变化 76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76

一、改变药物吸收 76

二、改变药物分布 78

三、改变药物体内代谢过程 79

四、改变排泄 79

五、干扰水及电解质平衡 80

第三节 药效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80

一、改变药物在受体部位的作用 80

二、协同与拮抗相互作用 81

第四节 常用药物相互作用 82

一、抗菌药物 82

二、抗结核药 86

三、抗肿瘤药 86

四、免疫抑制剂 87

五、中枢抑制药 89

六、抗精神病药 90

七、镇痛药 92

八、解热镇痛药 92

九、抗癫痫药 93

十、精神振奋药 94

十一、抗抑郁药 94

十二、强心苷类药 95

十三、抗高血压病药 96

十四、拟交感胺类药 98

十五、血液系统药 99

十六、利尿药 100

十七、抗组胺药 101

十八、激素 101

十九、麻醉药 102

二十、肌肉松弛药 103

第五章 药品不良反应及其监测 104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 104

一、药品不良反应定义 104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104

三、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106

四、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106

五、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 107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108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108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程序和要求 109

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范围 109

四、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110

第六章 用药错误及其防范措施 11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12

一、用药错误的定义 112

二、用药错误的分类 112

第二节 用药错误的防范 115

一、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115

二、明确岗位职责,增强防范意识 116

第三节 用药错误的监测与管理 118

一、用药错误的监测 118

二、用药错误的管理 118

第七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原则 120

第一节 小儿用药的原则 120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动学的影响 120

二、小儿用药的特殊性 121

三、小儿某些疾病用药 122

四、小儿用药的原则 123

五、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法 124

六、儿童用药的依从性 124

第二节 老年人用药的原则 125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 125

二、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25

三、老年人的药物治疗的特殊性 126

第三节 孕妇用药的原则 127

一、妊娠期生理变化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27

二、妊娠期药动学的特点 128

三、妊娠期慎用或禁用药 128

四、FDA妊娠安全性分级 133

第四节 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原则 133

第五节 肝肾功能不良患者的用药原则 134

一、肝功能不良患者的用药原则 134

二、肾功能不良患者的用药原则 136

第八章 药物剂型 139

第一节 药物剂型分类 139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139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39

三、按制法分类 140

第二节 《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九版)收载的药物剂型 140

一、中药的剂型(一部) 140

二、化学药物的剂型(二部) 143

三、生物制品的剂型(三部) 149

第三节 药物传递系统 151

一、缓释/控释给药系统 151

二、迟释制剂 153

三、脉冲给药系统 153

四、经皮给药系统 154

五、靶向给药系统 154

第九章 药品名称与药品说明书 156

第一节 药品 156

一、药品的定义 156

二、药品的属性 156

三、药品的分类 158

第二节 新药的概念与分类 159

一、新药的定义 159

二、新药的分类 159

三、药品注册 160

四、新药研究 161

第三节 药品名称 162

一、国际非专利药名(药品通用名) 162

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163

三、药品商品名称 164

第四节 药品说明书 165

一、药品说明书的基本概念 165

二、药品说明书的法律地位 165

三、药品超说明书使用管理 166

第十章 药品包装与标签、药袋 168

第一节 药品包装 168

一、概述 168

二、药品包装的要求 168

三、药品包装的特殊要求 169

四、药品包装材料 169

五、药品包装材料的要求 169

六、药品包装材料分类 170

第二节 药品的标签 170

一、药品标签的分类 170

二、标签标示的内容 170

三、处方药标签 171

四、非处方药标签 172

第三节 药袋 172

一、调剂部门药品分装 172

二、药袋内容 172

三、药袋式样 173

第十一章 药品外观质量检查 174

第一节 一般外观质量检查 174

一、药品性状变化 174

二、制剂外观检查 175

第二节 制剂外观质量检查及处理原则 176

一、注射剂 176

二、片剂 178

三、口服固体制剂 178

四、口服液体制剂 180

五、其他制剂 180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82

第一节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182

一、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182

二、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184

第二节 药物制剂的化学分解 186

一、药物制剂水解反应 186

二、药物的氧化反应 188

三、其他变化 190

第三节 解决化学不稳定的方法 192

一、改善物理状态及外界条件 192

二、调整pH 192

三、添加稳定剂(注意!在输液中不宜应用) 192

四、改变溶剂、剂型或生产工艺 193

五、制成稳定的盐类或衍生物 193

六、药品贮藏的规定 193

第十三章 药物溶解、药剂稀释与表面活性剂 195

第一节 溶解、溶解度及溶解速度 195

一、溶解 195

二、溶解度 195

三、溶解速度 196

第二节 溶剂 197

一、极性溶剂 197

二、非极性溶剂 198

三、半极性溶剂 198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99

一、增溶 199

二、助溶 201

三、成盐 201

四、改变溶剂和变更化学结构 202

第四节 药剂的稀释 202

一、溶液的稀释 202

二、粉剂的稀释 202

三、注射用粉针剂、冻干制剂的溶解与稀释 202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 249

一、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249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49

三、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251

四、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253

第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配合变化 255

第一节 概述 255

一、药物配合使用的临床意义 255

二、药物配合变化的含义 255

三、药物的配合分类 255

四、研究药物制剂配合变化的意义 256

第二节 药物的配合变化 256

一、湿润或液化 256

二、燃烧或爆炸 257

三、产生沉淀或分层 257

四、产生气体 258

五、变色 259

六、潜在变化 259

第三节 配合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259

一、处理原则 259

二、处理方法 259

第四节 注射液的配合变化 260

一、注射液的配合变化与pH的关系 261

二、注射液配合变化的一些规律 264

三、注射液配合变化的实验方法 264

第五节 中药配伍禁忌 265

一、配伍禁忌 266

二、妊娠禁忌 266

三、服药宜忌 267

第十五章 处方调剂 270

第一节 处方 270

一、处方的定义 270

二、处方的性质 270

三、处方的分类 270

四、处方书写规则 271

五、处方有效期限与处方药量规定 271

六、处方的内容 272

七、处方颜色 272

八、处方中常用的外文缩写 272

第二节 处方调剂程序 273

一、处方审核 273

二、处方调配 277

三、检查与核对 277

四、发药 278

第三节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 278

一、处方审核 278

二、划价 279

三、处方调配 279

四、检查与核对 280

五、发药 280

六、中药饮片煎煮及服用方法 280

第十六章 药品的计量 282

第一节 药品的计量单位 282

一、剂量单位 282

二、抗生素的计量单位 282

第二节 药物浓度表示法及计算 283

一、百分浓度 283

二、比例浓度 283

三、摩尔浓度 284

四、计算 284

第三节 药物剂量及计算 285

一、药物剂量与作用强度关系 285

二、给药剂量计算 286

第十七章 药物过敏及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288

第一节 药物过敏反应 288

一、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288

二、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 288

三、药物过敏反应的治疗措施 289

第二节 药物皮肤敏感试验 290

第三节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292

一、青霉素G钠(钾)过敏试验 292

二、头孢菌素类过敏试验 293

三、链霉素过敏试验 294

四、结核菌素过敏试验 294

五、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295

六、盐酸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295

七、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 296

八、有机碘造影剂过敏试验 296

九、门冬酰胺酶过敏试验 296

十、精制抗蝮蛇毒血清过敏试验 297

十一、精制抗炭疽血清过敏试验 297

十二、精制抗狂犬病血清过敏试验 297

第十八章 药学信息与服务 298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98

一、药学信息学 298

二、药学信息 298

三、药物信息 298

四、循证药物信息 298

五、美国药典信息 299

六、药物信息的特点 299

第二节 药物信息 299

一、药物信息获取途径 299

二、药物信息源的分级 299

三、药物信息的评价与管理 300

第三节 药物信息服务 301

一、药物信息服务的意义 301

二、药物信息服务的目的 302

三、药物信息服务的特点 302

四、药物信息服务的实施 302

五、药物信息服务的质量要求 303

第十九章 药学服务与安全用药宣传教育 304

第一节 药学服务 304

一、药学服务的内涵 304

二、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05

三、实施药学服务的基础 305

四、实施药学服务的基本要素 306

五、药师实施药学服务的素质与技能 306

第二节 药学服务的知识与技能 307

一、与患者沟通 307

二、药历的书写 308

第三节 患者用药教育与宣传 311

一、用药教育的必要性 311

二、患者用药教育的内容 311

三、患者用药教育的形式 312

四、特殊群体的用药教育 313

五、患者用药教育环境 314

第四节 用药咨询 314

一、患者用药咨询 314

二、医师用药咨询 317

三、护士用药咨询 317

四、社区公众用药咨询 317

第二十章 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318

第一节 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318

一、药物经济学的定义、服务对象 318

二、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319

三、药物经济学名词释义 319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及其意义 320

一、药物经济学常用评价方法 320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321

第二十一章 常用医学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323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323

一、白细胞计数 323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324

三、红细胞计数 328

四、血红蛋白 329

五、血小板计数 329

六、红细胞沉降率 330

第二节 尿液检测 331

一、尿液的酸碱度 331

二、尿液的比重 332

三、尿蛋白检查 332

四、尿糖(尿葡萄糖检查) 333

五、尿胆红素 334

六、尿胆原 334

七、尿液隐血 335

八、尿沉渣白细胞 335

九、尿沉渣管型 336

十、尿沉渣结晶 336

十一、酮体 336

十二、尿肌酐 337

十三、尿尿酸 337

十四、尿淀粉酶 338

十五、尿溶菌酶 338

第三节 粪便检查 339

一、粪隐血 339

二、粪胆原 339

三、胆红素 339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340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340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341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 342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 342

五、胆碱酯酶 343

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343

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345

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345

九、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345

十、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346

十一、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346

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 346

一、血清尿素氮 347

二、血清尿酸 347

三、血清肌酐 348

四、肌酐清除率 349

第六节 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测 349

一、空腹血糖测定 349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50

三、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352

四、血清C-肽检测 352

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353

第七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354

一、血清总胆固醇 354

二、甘油三酯 354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55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55

五、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55

六、血清淀粉酶 356

附录 357

Ⅰ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 357

Ⅱ 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药物目录(2011版) 390

Ⅲ 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有关管理规定 403

Ⅳ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406

Ⅴ 处方管理办法 411

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418

Ⅶ 药物对妊娠的危害性等级的药物检索表 429

Ⅷ 一些药物的治疗浓度、中毒浓度与致死浓度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