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寻找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智慧 1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 2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方法和创新内容 16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创新元素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影响 27
第二讲 龙的传人讲龙德 35
一、龙德哲学 36
二、中华人文精神的勃兴 40
第三讲 从“德”字变迁看中华伦理政治的起源 43
一、前甲骨文时代的“德”与文明起源 44
二、甲骨文的“德”与祭祀文化 52
三、金文时期的“德”与伦理文明的出现 54
第四讲 天长地久的法则 57
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 57
二、“天网恢恢”的生态整体观 59
三、“知常曰明”的生态保护观 63
第五讲 敬畏天命 69
一、“知命畏天”的生态伦理意识 69
二、“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 77
三、“弋不射宿”的生态资源节用观 82
第六讲 养体、养心与养德 86
一、对继善成性思想的发挥 86
二、对乾道刚健思想的发挥 95
三、对德位思想的发挥 103
第七讲 天行有常与圣人制天命 119
一、“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 119
二、“制用天命”的生态伦理实践观 126
三、“圣人之制”的生态资源爱护观 131
第八讲 兵亦有道:《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 137
一、《孙子兵法》中的战争战略 138
二、《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战略 147
三、《孙子兵法》中的国家战略思想 156
第九讲 讲读《易传》 174
一、立意高远的《彖传》 174
二、别成一义的《象传》 180
三、依文言理的《文言传》 185
四、博大精深的《系辞传》 193
五、阐述天道、地道与人道的《说卦传》 220
六、借序卦以序人伦的《序卦传》 224
七、坚持对应统一的《杂卦传》 229
八、仁与易——《易传》儒家思想的深层透视 234
第十讲 “孔门心法”的易理之源 246
一、关于《大学》 246
二、关于《中庸》 252
第十一讲 究天人之际,息君民之心 273
一、天人感应 274
二、对《易》理的发挥 281
第十二讲 辩证哲理、玄妙人生 291
一、扬雄其人 291
二、《太玄经》其书 296
第十三讲 难舍红尘 314
一、周敦颐归隐思想的形成 315
二、周敦颐归隐思想与陶渊明思想的一致性 321
三、《爱莲说》并非佛理颂歌 325
第十四讲 宋理宗缘何只对瑶族发给“特许状” 331
一、周敦颐是千家峒瑶家子弟 332
二、宋理宗对周敦颐的推崇 335
第十五讲 湖湘文化的理学传统 342
一、湖湘文化理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342
二、湖湘文化理学传统与船山理学的关系 349
第十六讲 兴衰之《易》理 354
一、关于《随》 356
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360
三、“消不久也” 364
四、“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366
五、“黄离元吉” 367
六、“日昃之离” 369
七、“突如其来,焚如,死如,弃如” 373
八、“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376
九、“见险而能止” 379
十、关于《夬》 384
附 录 国学贵在弘道——忆石峻先生思国学使命 391
后记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