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四书》释题 1
二、《四书》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3
三、《四书》在宋代集结的社会思想根源 5
四、《四书》各篇的学习顺序 7
五、道教与儒家《四书》 8
第二章 《大学》通说 10
一、《大学》释名 11
二、《大学》作者 15
三、《大学》版本 17
四、《大学》的主旨及学源 19
第三章 《大学》之道的基本纲领 22
一、明明德 23
二、亲民 27
三、止于至善 32
第四章 《大学》与心性修养 37
一、知止 37
二、定、静、安、虑、得 39
三、格物致知 40
四、诚意、正心、修身 45
第五章 孔子与《论语》 48
一、孔子身世 48
二、孔子其人 50
三、《论语》其书 57
第六章 仁——儒家学派最基本的思想构建(上) 61
一、“仁”是做人的根本 62
二、仁者是有智慧、能辨是非的人 63
三、仁者是可救民众于水火的人 64
四、如何为“仁” 65
第七章 礼——儒家学派最基本的思想构建(下) 74
一、礼以“仁”为本 75
二、礼以“和”为用 78
三、礼必有“文” 83
第八章 立言、立功、立德——《论语》与文化养生 86
一、什么是文化养生 86
二、《论语》的文化养生原则 87
三、孔子的文化养生实践 90
四、《论语》文化养生的最高境界——“三不朽” 96
第九章 《孟子》通说 99
一、孟子其人 99
二、孟母 104
三、《孟子》其书 106
第十章 《孟子》的性善论 109
一、孟子“性善说”的提出 110
二、《孟子》对“人性善”的证明 112
三、《孟子》的修养论 119
第十一章 《孟子》的战争观 128
一、畏天之威,以小事大 128
二、乐天之命,以大事小 131
三、《春秋》无义战 133
四、“大勇”与“小勇” 134
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6
第十二章 《孟子》的政治哲学 138
一、国君为一国政治成败的关键 138
二、国皆可为“王” 139
三、亲亲、仁民、爱物 142
四、法先王,重才举贤 147
五、士卿之责 150
第十三章 《中庸》通说 153
一、《中庸》其书 154
二、《中庸》的作者 156
三、《中庸》与道教 159
第十四章 什么是“中庸” 164
一、中庸释义 165
二、中庸之道的本体论根源——天命、率性、修道 166
三、哪些行为符合中庸之道 168
四、中庸之道易行乎?难行乎 174
第十五章 《中庸》的中和之道 179
一、“中和”是人生最高的修养境界 179
二、中和之道与礼乐教化 181
三、中和之道与君子修身 184
第十六章 《中庸》的至诚之道 190
一、“诚” 190
二、成己成物 193
三、至诚无息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