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生命起源与人体发生 3
第一章 宇宙和生命的起源 3
第一节 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3
一、天体和天体系统 3
二、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4
三、恒星的起源和演化 6
四、星系的起源和演化 7
第二节 地球的演化 8
一、地球圈层的形成 8
二、地壳运动与海陆变化 9
三、地球气候的冷暖交替 10
第三节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10
一、生命的起源 10
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 11
三、生物的进化 12
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15
第一节 蛋白质 15
一、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15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5
三、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6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1
五、蛋白质的分类 24
第二节 核酸 24
一、核酸的分子组成 25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 28
第三章 人类的起源 33
第一节 人类在生物界的位置 33
一、人原属于动物的一种 33
二、人体是动物体发展中的质变 34
第二节 人类的产生 35
一、人是从古猿分化来的 35
二、劳动创造了人 36
三、人类发展的过程 37
第三节 人类特征的产生和发展 38
一、直立姿势的产生和发展 38
二、人的形成和发展 38
三、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38
四、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39
第四章 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41
第一节 概述 41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41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1
三、真核细胞内部结构体系 42
第二节 细胞膜 43
一、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43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43
第三节 细胞质 48
一、内质网 48
二、高尔基复合体 50
三、线粒体 51
四、核蛋白体 52
五、溶酶体 56
六、过氧化物酶体 58
七、中心粒 58
八、细胞骨架 59
九、细胞质基质 60
第四节 细胞核 60
一、核膜 60
二、核基质 61
三、染色质 61
四、核仁 62
五、细胞核的功能 63
第五节 细胞的增殖 63
一、细胞增殖周期的概念 63
二、间期的特点 63
三、丝裂期特点 64
四、细胞周期的调控 64
第六节 减数分裂与配子发生 64
一、减数分裂 65
二、精子的发生 66
三、卵子发生 68
第七节 细胞的整体性 69
一、从形态结构来看细胞的整体性 69
二、从生理功能上来看细胞的整体性 69
第八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69
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70
二、细胞的受体功能 71
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72
第五章 人体胚胎发生概要 76
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受精 76
一、精子的发生、成熟与获能 76
二、卵子的发生与排卵 77
三、受精 77
四、人类生殖工程 78
第二节 胚胎早期发育 78
一、卵裂、胚泡形成及植入 78
二、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80
第三节 胎膜和胎盘 84
一、胎膜 84
二、胎盘 86
第四节 胚体外形的建立 88
第五节 孪生、多胎和联体畸胎 89
一、孪生 89
二、多胎 90
三、联体畸胎 90
第六节 先天性畸形与优生 91
一、先天性畸形的发生概况 91
二、常见先天性畸形 91
三、致畸因子 92
四、胚胎致畸易感期 92
五、优生 92
第六章 医学遗传学概要 93
第一节 单基因遗传 93
一、分离律 93
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95
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98
四、自由组合律 99
五、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自由组合 100
六、连锁与互换律 101
七、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 102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 105
一、多基因遗传的论点和特点 105
二、多基因遗传病 106
第三节 人类的染色体及染色体病 106
一、人类的正常核型 106
二、X染色质和Y染色质 108
三、染色体异常与疾病 110
第四节 基因及基因突变 115
一、基因 115
二、基因突变 115
第五节 遗传工程 115
第七章 生态平衡 117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17
一、生态系统 117
二、生态平衡 117
第二节 生态失调 117
一、资源滥用 118
二、环境污染 118
第二篇 人体形态与结构 123
第一章 绪言 123
一、正常人体形态与结构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123
二、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器官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123
三、人体解剖学的方位和术语 123
四、生命的基本特征 124
五、机体与环境 125
六、人体功能的调节 126
第二章 基本组织 128
第一节 上皮组织 128
一、被覆上皮 128
二、腺上皮和腺 131
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133
第二节 结缔组织 134
一、疏松结缔组织 135
二、致密结缔组织 137
三、脂肪组织 138
四、网状组织 138
五、软骨组织 138
六、骨 140
第三节 肌组织 142
一、骨骼肌 142
二、心肌 143
三、平滑肌 145
第四节 神经组织 145
一、神经胶质细胞 145
二、神经元 146
三、突触 148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 149
五、神经末梢及其形成的结构 151
第三章 运动系统 154
第一节 骨学 154
一、概述 154
二、躯干骨 157
三、颅骨 161
四、附肢(四肢)骨 164
第二节 骨连结 170
一、概述 170
二、躯干骨的连结 171
三、颅骨的连结 173
四、附肢骨的连结 173
第三节 肌学 180
一、概述 180
二、躯干肌 182
三、头颈肌 185
四、上肢肌 188
五、下肢肌 191
第四章 消化系统 202
第一节 消化管 203
一、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203
二、口腔 204
三、咽 208
四、食管 209
五、胃 210
六、小肠 214
七、大肠 216
八、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 219
第二节 消化腺 220
一、肝 220
二、肝外胆道系统 225
三、胰 227
第三节 腹膜 228
一、腹膜与器官的关系 228
二、腹膜形成的结构 230
三、腹膜的功能 232
第五章 呼吸系统 234
第一节 肺外呼吸道 235
一、鼻 235
二、咽 236
三、喉 236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239
五、气管与主支气管的组织学结构 240
第二节 肺 241
一、肺的位置与形态 241
二、肺内支气管和肺段 242
三、肺的组织结构 243
四、肺的血管 246
第三节 胸膜 246
一、胸膜的分布 246
二、壁胸膜的分布 246
三、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 247
第四节 纵隔 248
一、纵隔的概念 248
二、纵隔的分区和内容 249
第六章 泌尿系统 250
第一节 肾 250
一、肾的形态与位置 250
二、肾的被膜 251
三、肾的剖面结构 253
四、肾实质的微细结构 253
五、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 257
第二节 输尿管 257
第三节 膀胱 257
一、膀胱的形态 258
二、膀胱的位置 258
三、膀胱壁的结构 259
第四节 尿道 259
第七章 生殖系统 260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 260
一、男性内生殖器 260
二、男性外生殖器 262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 265
一、女性内生殖器 265
二、女性外生殖器 269
第八章 循环系统 271
第一节 概述 271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271
二、血液循环 271
第二节 心 273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273
二、心腔的结构 273
三、心壁的结构 275
四、心的传导系统 277
五、心的血管 278
六、心包 278
第三节 血管 279
一、各类血管的微细结构 279
二、肺循环的血管 281
三、体循环的血管 281
第四节 淋巴系统 302
一、淋巴管道 302
二、淋巴器官 303
三、人体各部主要淋巴结群 304
四、淋巴器官的微细结构 307
第九章 感觉器 310
第一节 视器 310
一、眼球 310
二、眼副器 312
三、眼的血管 315
第二节 前庭蜗器 315
一、外耳 316
二、中耳 316
三、内耳 318
第十章 神经系统 320
第一节 概述 320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320
二、反射和反射弧 321
三、神经系统的一些常用术语 321
第二节 中枢神经 322
一、脊髓 322
二、脑干 327
三、小脑 334
四、间脑 335
五、端脑 336
第三节 中枢神经传导路 345
一、感觉传导路 346
二、运动传导路 350
第四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 354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354
二、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 356
第五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358
一、脑的血管 358
二、脊髓的血管 360
第六节 周围神经系 362
一、脊神经 362
二、脑神经 371
第七节 内脏神经 381
一、内脏运动神经 382
二、内脏感觉神经 385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387
第一节 概述 387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生理意义 387
二、激素生理作用的一般特征 387
三、激素的分类 388
四、激素的作用原理 388
第二节 甲状腺 389
一、甲状腺的形态位置 389
二、甲状腺滤泡的组织结构 389
第三节 甲状旁腺 390
一、甲状旁腺的形态位置 390
二、甲状旁腺的组织结构 390
第四节 肾上腺 391
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391
二、肾上腺的组织结构 391
第五节 垂体 392
一、垂体的形态和位置 392
二、垂体的组织结构 392
第三篇 人体机能与代谢 397
第一章 血液 397
第一节 概述 397
一、体液与内环境 397
二、血液的组成及一般理化特性 397
第二节 血浆 399
第三节 血细胞 399
一、红细胞 399
二、白细胞 401
三、血小板 403
第四节 凝血与止血 404
一、血液凝固 404
二、纤维蛋白溶解 406
三、生理止血 407
第二章 血液循环 408
第一节 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408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408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412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415
一、心动周期的概念 415
二、心脏泵血的过程 416
三、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418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419
五、心音与心电图 420
第三节 血压与血流 421
一、动脉血压 421
二、静脉血压与血流 422
三、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 424
第四节 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 426
一、神经调节 426
二、体液调节 428
第三章 呼吸系统 430
第一节 肺通气 430
一、肺通气的动力 430
二、肺通气的阻力 431
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432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和血液气体运输 433
一、气体的交换 433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35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437
一、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的形成 437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438
第四章 消化和吸收 440
第一节 口腔内消化 440
一、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440
二、咀嚼和吞咽 440
第二节 胃内消化 441
一、胃液的分泌 441
二、胃的运动 442
第三节 小肠内消化 443
一、胰液的分泌 443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444
三、小肠液分泌 445
四、小肠的运动 445
第四节 大肠内消化 446
一、大肠液的分泌及细菌的作用 446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446
第五节 吸收 447
一、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447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448
第六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449
一、神经调节 449
二、体液调节 450
第五章 体温 452
第一节 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452
一、人体体温的测量 452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452
第二节 机能的产热与散热 453
一、产热过程 453
二、散热过程 453
第三节 体温调节 454
一、温度感受器 455
二、体温调节中枢 455
三、发热 456
第六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457
第一节 尿的生成过程 457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457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458
第二节 尿液的组成 461
一、尿量 461
二、尿的理化性状 461
三、尿的化学成分 461
第三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461
一、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 461
二、尿浓缩和稀释的机制——逆流学说 461
第四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463
一、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463
二、球-管平衡 463
三、抗利尿激素 463
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464
第五节 尿的排放 465
第七章 生殖 466
第一节 男性生殖 466
一、睾丸的功能 466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467
第二节 女性生殖 467
一、卵巢的生卵和内分泌作用 467
二、月经周期 468
第八章 感觉器官 471
第一节 视觉器官 471
一、眼的折光功能 471
二、眼的感光功能 473
三、几种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474
第二节 听觉器官 475
一、耳的听阈 475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475
三、内耳的感音换能作用 475
第三节 前庭器官 476
一、半规管的适宜刺激 476
二、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刺激 476
三、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477
第九章 神经系统 478
第一节 神经纤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478
一、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 478
二、神经纤维传导速度 478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478
四、神经的营养性效应 479
五、神经纤维的分类 479
第二节 反射中枢 479
一、突触 479
二、反射中枢的活动 482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485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485
二、丘脑与感觉投射系统 485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486
四、痛觉 487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88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88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490
三、小脑调节运动的功能 491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92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93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494
一、自主神经的信息传递 494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495
三、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497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电活动 498
一、条件反射 498
二、人类大脑皮层活动的特征 498
三、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499
四、觉醒与睡眠 500
第十章 内分泌 502
第一节 甲状腺 502
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502
二、甲状腺分泌的调节 503
第二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504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504
二、降钙素 504
第三节 肾上腺 505
一、肾上腺皮质 505
二、肾上腺髓质 506
第四节 垂体 507
一、腺垂体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507
二、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 507
三、神经垂体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508
第十一章 维生素 510
第一节 概述 510
一、维生素的概念 510
二、维生素缺乏病的病因 510
三、维生素的分类 510
四、维生素的命名 510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511
一、维生素A(视黄醇) 511
二、维生素D 512
三、维生素E 513
四、维生素K 513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514
一、B族维生素 514
二、维生素C(抗坏血酸) 518
第十二章 医用酶学 521
第一节 概述 521
一、酶的概念 521
二、酶促反应特点 521
三、酶的命名与分类 522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 523
一、酶的分子组成 523
二、酶原及酶原激活 524
三、同工酶 524
四、别构酶 525
第三节 酶作用的机理 525
一、中间产物学说 525
二、诱导契合假说 525
三、邻近效应及定向排列 525
四、酸碱催化 525
第四节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525
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26
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26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27
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27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27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28
第五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529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 530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530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530
第十三章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532
第一节 概述 532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532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和特点 532
三、生物氧化的酶类 533
四、二氧化碳生成的方式 534
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535
一、呼吸链的组成 535
二、重要的呼吸链及其排列顺序 537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539
一、高能键及高能化合物 539
二、ATP的生成及调节 540
三、能量的转换 541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542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 542
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 543
第十四章 物质代谢 544
第一节 三羧酸循环 544
一、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544
二、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547
三、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547
第二节 糖代谢 548
一、糖的生理功用 548
二、糖在体内的一般动态 548
三、糖的分解代谢 548
四、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554
五、糖异生作用 555
六、血糖及其调节 557
第三节 脂类代谢 558
一、脂类的生理功用及分布 558
二、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559
三、血脂 559
四、脂肪的代谢 562
五、磷脂的代谢 568
六、胆固醇代谢 571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574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574
二、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576
三、个别氨基酸代谢 585
第五节 核酸代谢及蛋白质生物合成 587
一、核酸的代谢 588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595
第十五章 免疫学基础 603
第一节 抗原 603
一、抗原的概念与分类 603
二、决定免疫抗原性的条件 604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604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605
五、免疫佐剂 607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 607
一、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607
二、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作用 609
三、抗体的血清型 611
四、人工制备的抗体 612
五、免疫球蛋白异常 612
第三节 补体系统 613
一、补体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613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613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617
四、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 618
第四节 免疫系统 618
一、免疫器官 618
二、免疫细胞 620
第五节 免疫应答 625
一、概述 625
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625
三、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626
四、免疫耐受 628
五、免疫调节 629
第六节 超敏反应 630
一、Ⅰ型超敏反应 630
二、Ⅱ型超敏反应 632
三、Ⅲ型超敏反应 634
四、Ⅳ型超敏反应 636
五、四型超敏反应的比较 637
第七节 免疫学应用 638
一、免疫学预防 638
二、免疫学治疗 640
三、免疫学诊断 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