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编 后经典叙事学流派论 19
第一章 “跨文类”的叙事研究与诗歌叙事学的建构 19
第一节 诗歌叙事学的兴起语境 19
第二节 诗歌叙事学的建构路径 23
第三节 诗歌叙事学的批评实践举隅:《西风》的叙事性与世界建构 27
第二章 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反常的叙述行为:非自然叙事学论略 31
第一节 超越模仿叙事 32
第二节 不可能的故事世界 35
第三节 反常的叙述行为 40
第四节 “非自然叙事学”的未来:建构路径与研究方向 43
第三章 叙事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的新接面:语料库叙事学论略 47
第一节 语料库叙事学的诞生背景与前提条件 47
第二节 戴维·赫尔曼:基于语料库的行动事件研究 50
第三节 迈克尔·图伦:以语料库文体学为视角的叙事进程研究 55
第四节 语料库叙事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 59
第四章 性别·叙事性·语言学视角:评露斯·佩奇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 61
第一节 叙事研究的政治化与性别化: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学科阐释 62
第二节 性别与叙事性的语言学视角:对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主流的偏离 65
第三节 从“走向”到“超越”: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未来课题 69
第五章 展示修辞叙事理论的力量:评詹姆斯·费伦《体验小说:判断、进程及修辞叙事理论》 73
第一节 詹姆斯·费伦与“新亚里士多德学派”之学术渊源考辨 74
第二节 叙事判断与叙事进程:探讨阅读体验的两条理论路径 77
第三节 修辞叙事理论力量的汇演:来自“叙事性”作品的批评实践 88
第四节 修辞叙事理论力量的拓张:对“混杂型叙事”批评的尝试 90
第六章 后经典语境下重构叙事学研究的基础工程:论戴维·赫尔曼《叙事的基本要件》 95
第一节 叙事学研究基础工程的建设与叙事概念的界定 96
第二节 叙事的基本要件及其研究方法 100
第三节 超越“二分法”与“三分法”:关于叙事要件的一点讨论 109
下编 后经典叙事学概念论 115
第七章 方法与媒介:后经典语境下的“叙事性” 115
第一节 后经典语境下的“泛叙事”观与“普遍叙事性” 116
第二节 修辞·认知·女性主义:“叙事性”研究的主流后经典方法 118
第三节 超越文学叙事:跨媒介视阈下的“叙事性”研究 125
第八章 巧合·反事实·聚合·离散:评西拉里·丹尼伯格的情节理论 130
第一节 认知、本体和空间:情节的三种建构方式 131
第二节 巧合与反事实:情节的两种基本类型 134
第三节 聚合和离散:情节的两种不同走向 137
第九章 重访韦恩·布思的学术遗产:评西方叙事学界的“隐含作者”之争 141
第一节 隐含作者的含义与提出缘由 142
第二节 隐含作者的是非之争 144
第三节 争论的焦点与实质 151
第十章 修辞·认知·语法人称·非虚构类叙事:后经典语境下的“不可靠叙述” 154
第一节 “不可靠叙述”研究的修辞方法:从经典到后经典 155
第二节 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建构主义)方法 171
第三节 “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语法人称”视角:以第一人称叙述为例 186
第四节 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述” 188
第五节 “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未来方向与任务 190
第十一章 讲述“我们”的故事:第一人称复数叙述的存在样态、指称范畴与意识再现 194
第一节 第一人称复数叙述的存在样态 195
第二节 第一人称复数叙述的指称范畴 198
第三节 第一人称复数叙述的意识再现 200
第十二章 叙事开端:从“头”说起的艺术 204
第一节 虚假的开端:叙事开端之外的非叙事因素 205
第二节 叙事开端:从文学叙事到跨媒介叙事 207
第三节 从“开始”到“结局”:叙事开端与叙事结尾的内在联系 211
第四节 叙事开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214
第十三章 从“经典”到“后经典”:叙述聚焦研究的嬗变与态势 216
第一节 早期的叙述视角研究 217
第二节 经典叙事学视阈下叙述聚焦理论的建构与论争 220
第三节 后经典叙事学视阈下叙述聚焦研究的新态势 226
结语 231
参考文献 240
附录 261
附录Ⅰ 修辞诗学及当代叙事理论:詹姆斯·费伦教授访谈录 261
附录Ⅱ 叙事学研究的新发展:戴维·赫尔曼教授访谈录 271
附录Ⅲ 非自然叙事学及当代叙事理论:布莱恩·理查森教授访谈录 284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