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技术原理与选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于全主编;向荣,郭亚军,胡汛,徐宁志副主编;王悦,周煜东,王玉兰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7187282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解决研究生科研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立足点,内容上包括医学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等形态学技术、流式细胞仪等)的简单原理、可以检测的指标、适用范围、精确度、对样本的要求、经费问题、可行性问题等。编写该书的目的不是向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依据,而是为了让学生对各种实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选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于在科研的设计与实施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第一章 分子克隆实验技术 1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1

一、大肠杆菌、质粒和噬菌体 1

二、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4

三、核酸的鉴定与分析 6

第二节 基因重组和蛋白表达方法 8

一、基因重组实验技术 8

二、重组子筛选实验技术 10

三、蛋白表达和纯化技术 11

第三节 构建转基因及基因敲除/敲入动物 14

一、转基因及基因敲除/敲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14

二、转基因及基因敲除/敲入技术的比较及选择 17

第四节 医学分子生物学中的RNA实验技术 19

一、RNA检测技术 19

二、RNA功能分析实验 21

三、RNA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实验 22

第五节 基因诊断基本技术 23

一、基因诊断的概念 23

二、基因诊断的特点 24

三、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 24

四、基因诊断的应用 26

五、基因诊断的展望与挑战 26

六、本节小结 27

第六节 基因治疗基本技术 27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27

二、基因治疗的特点 28

三、基因治疗的常用技术 28

四、基因治疗的应用 30

五、基因治疗的展望和挑战 30

六、本节小结 31

第七节 分子克隆实验技术中的常用网址 31

一、核酸序列数据库 32

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 33

三、常用的链接资源 34

第二章 医学遗传实验技术 35

第一节 染色体病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35

一、染色体病概述 35

二、染色体病实验技术的原理与选择 36

三、无创性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技术 42

第二节 单基因病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43

一、单基因病概述 43

二、单基因病遗传学实验技术的原理与选择 43

第三节 基因组病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48

一、基因组病概述 48

二、基因组疾病遗传学实验技术的原理与选择 49

第四节 复杂疾病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54

一、复杂疾病概述 54

二、复杂疾病遗传学实验技术的原理与选择 54

第五节 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 60

一、产前诊断技术的原理与选择 60

二、遗传病的临床诊断 62

第六节 遗传多态性的检测 65

一、Sanger测序 65

二、焦磷酸测序 66

三、酶切法 66

四、TaqMan探针 67

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68

六、杂交法 68

七、中等通量基因分型方法 69

八、高通量基因分型方法 69

第三章 医学组学实验技术 71

第一节 基因组学 71

一、基因组与基因组学的概念 71

二、基因组学研究的种类和意义 71

三、结构基因组研究的主要技术方法和原理 71

四、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技术与原理 74

第二节 蛋白质组学 78

一、蛋白质组学的发源及意义 78

二、蛋白质的鉴定和分析基础技术 78

三、修饰蛋白质组学 80

四、差异/比较蛋白质组学 81

第三节 代谢组学 82

一、代谢组与代谢组学的概念 82

二、代谢组学技术 82

三、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 84

四、挑战和机遇 85

第四节 生物信息学 86

一、前言 86

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历程 86

三、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整体层次的组学调控 87

四、分子演化理论对医学组学信息的解读 88

五、在基因组框架下理解基因功能与复杂疾病 90

第四章 生物化学(蛋白质)实验技术 95

第一节 蛋白质表达 95

一、蛋白质表达系统概述 95

二、蛋白质表达策略选择 97

三、蛋白质表达问题分析 98

第二节 蛋白质(酶)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 99

一、重组和天然蛋白质 99

二、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方法简介 99

三、纯化蛋白质的鉴定 102

四、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策略——实例解析 102

第三节 蛋白质分析 103

一、蛋白质分离策略的对象改变和大致框架 103

二、蛋白质提纯技术简介 104

三、蛋白质纯度判断 105

四、蛋白质定量方法 105

五、蛋白复合体的研究方法 106

六、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测定方法 107

第四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07

一、蛋白质的结构 108

二、蛋白质的结构测定 108

三、蛋白质三维结构数据库 111

四、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11

五、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药物设计 112

第五节 蛋白质工程 112

一、蛋白质工程概念及背景 112

二、计算机辅助蛋白质设计 113

三、基因诱变的技术方法及原理 114

四、酶的定向进化 117

五、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117

第五章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119

第一节 细胞培养基本技术 119

一、细胞培养概述 119

二、细胞培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19

三、细胞培养的条件和常规设备 119

四、细胞传代方法 121

五、细胞冻存和复苏 121

六、常用细胞介绍 121

第二节 原代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123

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离培养 124

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培养 124

三、原代细胞传代的注意事项 125

四、原代细胞的纯化 125

第三节 亚细胞的分离与检验 126

一、亚细胞器分离的原理及研究意义 126

二、亚细胞器分离的实验技术及鉴定 126

第四节 细胞生长与细胞周期的检测 130

一、细胞生长的概念 130

二、细胞生长的检测方法 130

三、细胞生长增殖检测方法的选择 133

第五节 细胞衰老的检测 133

一、细胞衰老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133

二、细胞衰老检测的实验技术及原理 134

三、细胞衰老检测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137

第六节 程序化细胞死亡 137

一、凋亡的概念和意义 137

二、细胞凋亡的过程及机制 137

三、细胞凋亡检测的实验技术及原理 138

四、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142

第七节 细胞自噬 143

一、细胞自噬的概念和意义 143

二、细胞自噬的过程及机制 144

三、细胞自噬检测的实验技术及原理 144

第八节 细胞的运动迁移 149

一、细胞运动及迁移的概念及意义 149

二、细胞运动和迁移的检测技术及原理 150

三、细胞运动及迁移检测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151

第六章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试验技术 153

第一节 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153

一、细胞因子的定义、生物学功能及分类 153

二、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及比较 153

第二节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155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及特点 155

二、经典的抗原抗体反应 155

三、抗原抗体反应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58

第三节 补体的检测技术 158

一、补体参与的检测技术 159

二、补体的检测技术 161

第四节 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164

一、抗体及抗体生成的免疫学基础 164

二、多克隆抗体(抗血清)的制备 164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65

四、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166

五、抗体制备方法的选择与抗体的应用 167

第五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功能检测 167

一、T淋巴细胞的分离及功能检测 167

二、B淋巴细胞的分离及功能检测 169

三、NK细胞的分离及功能检测 170

四、NKT细胞的分离及功能检测 171

五、单核吞噬细胞的分离及功能检测 171

六、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和功能检测 173

第六节 医学细菌学实验技术 174

一、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 174

二、细菌培养技术 176

三、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技术 176

四、抗细菌药物的实验技术 176

五、细菌性感染的检查技术 177

六、其他医学细菌学实验技术 178

第七节 医学病毒学实验技术 179

一、常见病毒分离、培养、鉴定与保存 179

二、病毒感染及相关功能检测 181

三、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 183

四、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体系的建立 186

五、病毒复制适应性系统的建立 188

第八节 医学真菌学实验技术 191

一、医学真菌形态学观察 191

二、真菌的分离及常用培养基介绍 192

三、医学真菌培养和保存技术 192

四、医学真菌的鉴定方法 194

第七章 干细胞实验技术 196

第一节 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基本方法 196

一、ES细胞的分离方法 196

二、ES细胞的培养 197

三、ES细胞分离培养中的相关因子及其作用 197

四、影响ES细胞分离培养的因素 198

五、存在的问题 198

六、ES细胞鉴定方法 199

七、具体实例:小鼠ES细胞分离方法 200

第二节 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 202

一、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概念 202

二、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的原理 202

三、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的应用 202

四、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方法种类及比较 202

五、干细胞显微注射相关实验技术 203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技术 206

一、造血干细胞的特征与来源 206

二、造血干细胞的鉴定和检测 206

三、造血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 207

四、其他来源的造血干细胞 207

第四节 内皮祖细胞 207

一、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潜在应用前景 207

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209

三、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分化 211

四、内皮祖细胞基质胶血管形成实验 212

第五节 间充质干细胞 214

一、间充质干细胞的概念 214

二、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标记 214

三、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技术 214

四、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215

五、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 217

第六节 胚胎干细胞 217

一、胚胎干细胞的概念 217

二、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217

三、胚胎干细胞维持无限自我更新和多能性的分子机制 217

四、胚胎干细胞种类及比较 218

五、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建系 218

六、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220

七、胚胎干细胞的鉴定 221

八、胚胎干细胞的应用与前景 224

第七节 诱导可分化多能干细胞 226

一、诱导多能干细胞 226

二、iPSC的制备 227

三、iPSC的体内外分化 228

四、iPSC的应用 229

第八节 肿瘤干细胞研究方法 229

一、研究历史及定义 229

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方法 230

第八章 生理学实验技术 234

第一节 神经电生理学实验技术 234

一、在体电生理记录实验技术原理 234

二、离体电生理实验技术原理 238

三、神经电生理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242

第二节 循环生理与病理生理实验技术 245

一、循环生理学实验技术 245

二、循环病理生理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251

第三节 微循环生理与病理生理实验技术 257

一、活体微循环观察 258

二、淋巴微循环观察与分析 260

三、心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260

第四节 消化生理与病理生理实验技术 262

一、胃肠道动力学实验技术 262

二、胃肠道吸收功能实验技术 264

三、胃肠道消化功能实验技术 265

四、消化道分泌功能实验技术 266

第九章 组织病理学实验技术 268

第一节 组织取材与固定 268

一、组织细胞取材固定的基本流程 268

二、组织细胞取材 269

三、组织细胞固定 270

第二节 组织病理制片技术 271

一、常规组织病理制片 271

二、显微切割技术 273

第三节 常用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274

一、染色的目的和原理 274

二、常规染色 275

三、特殊染色 275

第四节 组织细胞抗原检测 280

一、组织细胞抗原检测方法 280

二、免疫酶细胞化学 280

三、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281

四、亲和细胞化学 282

五、免疫金-银细胞化学 283

六、免疫电镜 283

第五节 原位核酸检测 284

一、原位核酸检测的概念及原理 284

二、探针 284

三、核酸原位杂交要点 285

四、核酸原位杂交相关实验技术 286

五、核酸原位杂交的应用 288

第六节 原位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 288

一、原位细胞增殖检测 288

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290

第七节 组织芯片 291

一、组织芯片的概念及原理 291

二、组织芯片的制作 292

三、组织芯片的优势和局限性 293

第十章 药理学实验技术 295

第一节 药效学研究与评价 295

一、药效学研究概述 295

二、新药药效学研究 296

三、药效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技术要求 297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299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概述 299

二、药物代谢中的分析技术 299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体外实验方法 300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在体实验方法 300

五、药物代谢动力学中常用的拟合软件 301

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举例 301

第三节 药物毒性研究实验技术 302

一、药物毒理学概述 302

二、不同系统药物的毒性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302

三、药物毒理学新技术和新方法 305

第四节 药物受体研究相关技术 306

一、受体的概论 306

二、药物或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 307

三、受体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308

四、药物受体靶标的确认 309

第五节 抗感染药物研究技术 310

一、抗感染药物分类 310

二、抗感染药物研究方法 311

三、抗感染药物研究举例 314

第六节 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技术 315

一、心血管系统药物概述 315

二、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药物分类 315

三、心血管疾病药物研究中的基本思路 315

四、心血管疾病药物研究的相关技术及特点 316

五、常见心血管疾病药物研究举例 317

第七节 神经系统药物研究相关技术 319

一、神经系统药物概述 319

二、神经系统药物研究的基本思路 319

三、神经系统药物研究的相关技术及其特点 319

四、常见神经系统药物研究举例 320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药物研究相关技术 322

一、内分泌系统药物概述 322

二、内分泌系统药物研究的基本思路 322

三、内分泌系统药物研究的相关指标及其特点 322

四、常见内分泌系统药物研究举例 325

第九节 消化系统药物研究相关技术 326

一、消化系统药物概述 326

二、消化系统药物研究的基本思路 326

三、消化系统药物研究的相关技术及其特点 327

四、消化系统药物研究举例 327

第十节 抗肿瘤药物研究技术 329

一、抗肿瘤药物概述 329

二、抗肿瘤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329

三、抗肿瘤药物体外研究方法 330

四、抗肿瘤药物体内研究方法 331

第十一节 肿瘤耐药研究相关技术 333

一、肿瘤耐药的概念及机制 333

二、肿瘤耐药检测的实验与原理 333

三、肿瘤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336

第十一章 模式动物与疾病模型 338

第一节 实验动物模型的简介 338

一、实验动物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338

二、实验动物模型的分类 339

第二节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341

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 341

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特征 341

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342

四、动物模型复制的注意事项 344

第三节 肿瘤动物模型 346

一、肿瘤动物模型的概念 346

二、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 346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350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350

二、心肌梗死 351

三、心力衰竭 352

四、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 353

第五节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353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 353

二、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 354

三、肺炎动物模型 355

四、肺结核动物模型 355

五、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356

六、肺栓塞动物模型 356

七、肺气肿 357

八、肺水肿 357

第六节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358

一、消化道疾病动物模型 359

二、肝脏疾病动物模型 362

三、胰腺疾病动物模型 366

四、胆道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367

五、腹泻和便秘动物模型 368

六、肠梗阻 368

七、腹膜炎 368

第七节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369

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369

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 370

三、帕金森病模型 371

四、癫痫模型 372

五、抑郁症模型 373

第八节 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 376

一、免疫功能异常疾病动物模型 376

二、免疫缺陷病动物模型 376

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 378

第九节 发育学动物模型 380

一、斑马鱼 380

二、非洲爪蟾 381

三、果蝇 382

四、其他发育学动物模型 382

五、发育学模型的选择 382

索引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