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震工程初探 1
百年抗震 1
震度法 1
反应谱 3
非线性 5
高层化 7
地震动 8
地震的大小 9
震级 10
烈度 13
设防烈度 17
地震是不可控的 20
地震预期 20
地震预测 22
地震预警 25
工程结构是可控的 29
工程结构试验 31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37
抗震规范 39
美国 40
日本 43
2 地震工程进阶 49
延性是什么 49
所谓延性设计 49
关于延性的认知鸿沟 51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 53
规范是最低标准 53
公众的选择权 54
隔震建筑 59
基本概念 59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64
摩擦摆型隔震支座 66
隔震在于细节 68
减震建筑 70
基本概念 70
防屈曲支撑 73
损伤机制控制 80
新技术的群众路线 84
简易隔震 84
减震木屋 86
城镇的恢复力 90
什么是恢复力 90
建筑损伤控制 97
焉能独善其身 103
3 走近地震——从汶川到芦山 109
从跪着的城镇到站立的废墟 109
砌体结构 116
构造柱和圈梁 118
预制板的是非 120
穿斗式木构架 124
非结构构件 128
灾后重建的中国速度 134
4 走近地震——史无前例的巨灾 140
妄言恢复力 140
海啸凶猛 143
巨震不倒? 148
晃动的新宿 154
不太一样的重建 159
5 地震带上的建筑梦想 163
现代主义的精神——辛德勒住宅(1922) 164
结构美学——代代木国立体育馆(1964) 167
新陈代谢运动——中银舱体(1972) 170
城市的混沌——东工大百年纪念堂(1987) 173
永恒的美——盖蒂中心(1997) 176
竖向流动——仙台媒体中心(2001) 179
畅游艺术海洋的大船——迪士尼音乐厅(2003) 181
表里城市——单极东京 184
6 工程师不是什么 190
工程师不是科学家 190
工程师不是保守派 195
参考文献 202
后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