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读鲁迅 2
鲁迅:暗夜里的思想者 2
鲁迅:起然烟卷觉新凉 8
鲁迅:“故人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18
何处可以安然居住? 34
孤独者的命运吟唱 47
鲁迅的青年观 59
鲁迅为什么不写故宫 64
鲁迅:“立誓不做编辑者” 68
从鲁迅谈讲演魅力 71
鲁迅自序里的自谦 74
柔性的鲁迅 77
留下鲁迅这个资源 80
这也是鲁迅精神 83
序跋不再谦虚 86
姿态即精神 88
第二辑 观文艺 94
利益优先的国际政治 94
谈谈“国家形象塑造” 97
当“文化”遇到“春节” 99
对话与述说的意义 102
短篇小说的命运与机遇 105
今天的文人丢失了什么 108
读《论语》识新“知” 112
没有艺术自觉就没有电视剧艺术 114
电视剧的文化生态与电视文艺批评 117
电视文艺批评的生命力 123
青歌赛:传承与创新的艺术舞台 126
电视的能量与文艺的力量 131
亲情浓得化不开 135
在复杂的背景中再现历史 138
《借枪》的价值 140
《穆桂英挂帅》:历史剧的当代演绎 143
激活古老神话 展示当代魅力 147
历史纪实与艺术创造的结合 149
周乙的信仰和马迭尔的“范儿” 152
大历史的书写者 155
执著人间大爱 追求民族融合 158
对一个永恒主题的全方位表达 161
有多少文学奖起步即停 165
直面生活才会有艺术性 167
向自己的历史学习 169
在生活中提升艺术的启示 171
关注那些为了艺术“飞蛾投火”者 173
记着写好你的“故乡” 175
走向非洲也是走向世界 178
戏剧属于青年 180
向文学批评致敬吧 182
要充分尊重作家的辛勤原创 185
追随时尚与保持趣味 187
“大卖”之下的批评权利 189
文学批评不应缺位青年作家成长 191
文学传播的力量之源 193
做一个诗人有多难 198
第三辑 说世相 202
美声与噪音 202
从“不可理喻”说开去 205
暴读、恶补与挑食 208
时尚为文化着装 211
“德比战”不是“窝里斗” 213
巴洛特利的叛逆与处境 216
像穆里尼奥那样去言行 219
书店的品格 222
战国之风采 224
怀念祥和的叙利亚 227
印度是“破烂英语”的天堂 230
伊斯坦布尔记行 233
什么样的聚会不会散场 236
宜居之城万事兴 239
我和扬州不期而遇 242
黄河,从这里奔流而过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