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为什么要回到启蒙 6
第一节 启蒙的“中西之别” 7
一、西方世界的多元启蒙模式 7
二、启蒙精神的“跨越性”可能 10
三、启蒙的中国命题意涵 15
第二节 启蒙的“是非之辩” 18
一、作为“问题”的启蒙 18
二、启蒙现代性反思的路径 22
三、启蒙内部复杂性的启示 26
第三节 启蒙的“古今之分” 30
一、作为“古今划界”的启蒙 30
二、启蒙“历史观念”的界限 36
三、启蒙成为“历史流传物”的可能 40
第二章 启蒙的允诺和限制 45
第一节 启蒙时代的主流话语 46
一、启蒙理性:从存在概念到作用概念 46
二、对主体自由的确认 53
三、面向未来的进步观念 59
第二节 启蒙的神话化 63
一、启蒙理性的偏执 64
二、主体自由的失落 69
三、启蒙进步的幻象 74
第三节 现代教育:得之与失之于启蒙 80
一、得之于启蒙的现代教育 81
二、失之于启蒙的现代教育 88
第三章 现代教育的“幸福”路向 99
第一节 自然状态中的人及其权利 100
一、霍布斯的“发现” 101
二、洛克式“个人”的贡献 109
第二节 功利幸福成为“应然”追求 118
一、功利幸福的可能 119
二、启蒙的功利原则及其问题 125
第三节 成全幸福的“绅士”教育 134
一、爱尔维修:教育以“幸福”为“皈依” 134
二、洛克教育中的“绅士”形象 139
第四节 幸福教育及其限度 147
一、“幸福教育”的经典气质 148
二、“幸福教育”的限度 151
第四章 现代教育的“德性”传统 158
第一节 作为自然人性的“良知” 159
一、“自律”自我:德性的现代基础 159
二、卢梭的偏离与分裂 166
三、良知:人内在本性的发现 172
第二节 从“权利”到“德性” 178
一、启蒙主流“权利”的“界限” 178
二、源于“良知”的德性 183
三、“普遍意志”为“德性”奠基 190
第三节 培育“好公民”爱弥儿 196
一、作为“自然人”的爱弥儿教育 198
二、培育“新公民”爱弥儿 203
第四节 “爱弥儿教育”的局限 211
第五章 德福之间的教育取向 222
第一节 整全教育的人性基础 223
第二节 德福偏致与整合的努力 233
第三节 健全的个人与公民 246
结语 260
主要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