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化遗产新视角 2
文化遗产:概念发展与社会进步 2
文化遗产学:试说一门新兴学科的雏形 16
中国特色文化遗产理论体系刍议 19
历史的合流与共同的命运——纪念《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颁布40周年 30
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下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与传承 33
人类的世界遗产事业:30年的漫漫路 40
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2003年——反思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经营的若干问题 47
人类共同的遗产与我们——中国世界遗产事业25周年 66
守望、传承、弘扬、分享:建立新的世界遗产伦理与管理体系——答《风景名胜》杂志记者问 71
迎接文化遗产事业的春天 81
保护·传承·发展——迎接文化遗产事业的新时期 84
第二部分 文化遗产价值论 88
迎接文化建设的新世纪 88
文化之路:从传统看现代 92
文化遗产与都市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建设——兼谈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及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113
略论传统文化资源与当前的社会文化建设 125
对待文化遗产要有文化眼光——兼谈圆明园流失文物回归问题 133
欧洲一体化与世界文化的战国时代 138
军阀·学阀·财阀·门阀——由日韩财阀谈中国传统文化一现象 142
江山破碎 圆明梦醒——寻望近世中国文化的背影 146
城市遗产与当代文化 173
文化会面时代与节日文化遗产——关于文化遗产与文化交往的一些断想 179
我国急需设立文化遗产日 186
文化遗产与未来的主人翁 190
文化遗产的浩劫:历史的悲剧与历史的必然 193
第三部分 文化遗产保护论 200
谁的文物工作方针? 200
文物法遭遇尴尬?——俞星伟“捐赠”文物事件感怀 207
世界遗产怎样管理——由曲阜水洗“三孔”事件谈起 210
加强管理是关键——从镇江张云鹏故居入选2000年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谈起 213
重提科学与民主:从文物保护的科技创新说起 217
培育文物保护第一生产力 锻造文物保护科技支撑平台 220
用奖励与宣传推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新体制的建立 225
感恩与回报:《人与遗产》书后 229
思想与行动:文化遗产保护的艰难处境 232
文化遗产保护急需这样的理论研究——读李晓东先生新著《文物与法律研究》有感 236
以信息化支撑文物保护和科研——兼谈信息时代的文博信息共享 240
国保单位评选:提升我国文物保护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243
十年减灾运动:文物保护国际行动之一 245
文化遗产保护的诺贝尔大奖:文物保护国际行动之二 248
小机构大作用——ICCROM 50年光辉历程的启迪 251
关于文物回归与文化交流问题 254
关于流失流散文物的征集抢救问题 258
文物架桥 文明对话——关于文物追索返回热潮的法律、道德及理性冷思考 270
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一个观念变迁的历史检讨 280
考古学与大遗址保护——文化遗产时代中国考古学的觉醒 291
体制·机构·规划·管理:用什么来解决大遗址的保护问题?——良渚大遗址保护探索答问 297
第四部分 市场经济中的文化遗产 310
文化遗产保护不可羞于谈钱 310
环境考古·嵩山文化圈·文化产业——从嵩山文化圈研究中心筹建谈起 313
关于开展文化遗产旅游的几个问题 322
铜川矿难与蓝色资源 341
我国文物拍卖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345
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谈建立中国民间收藏文物的身份证制度 352
文物复仿制问题漫议 362
关于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定价问题 366
漫谈中国文物的市场价格 373
全面理性看待北京世界遗产门票提价 377
非营利·非盈利·非赢利 382
旅游开发和保护管理:经济学视野中的遗产资源问题——“改进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国际会议参会笔记 384
第五部分 文化遗产传播论 404
保护文化遗产媒体也有责任 404
文物传媒人的使命——为第七个中国记者日而作 406
文物宣传工作与文物保护 409
文化遗产宣传与普及也应善用互联网平台 412
行业、媒体与公众互动:塑造文博考古行业良好社会形象 417
后记 文化遗产·文化自觉·文化建设——追寻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心路历程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