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1
导论 侯孝贤的问题 1
第一章 侯孝贤与台湾经验 23
1949年前的历史“说法” 26
侯孝贤与战后台湾经验 29
侯孝贤与战后政治经验 31
侯孝贤与战后经济经验 35
侯孝贤与战后文化的缓慢解冻 38
台湾电影工业中的侯孝贤 46
第二章 侯孝贤与台湾新电影 91
1980年代的台湾 93
台湾电影文化 95
危机中的电影工业 98
《儿子的大玩偶》(1983) 102
《风柜来的人》(1983) 106
《冬冬的假期》(1984) 118
《童年往事》(1985) 126
《恋恋风尘》(1986) 136
《尼罗河女儿》(1987) 147
第三章 还原历史:《悲情城市》(1989)与《戏梦人生》(1993) 161
被遮蔽的日本殖民背景 163
“二二八事件”:台湾身份的沸腾血泊 166
《悲情城市》:一个空前的文化事件 174
《悲情城市》的文本现象:先体验,后理解 183
1989—1993:《戏梦人生》前的长久沉默 206
《戏梦人生》:浮云连缀的电影 210
未经修饰或想象的历史? 231
第四章 再见过往:新的侯孝贤 247
《好男好女》(1995) 253
《南国再见,南国》(1996) 262
《海上花》(1998) 266
侯孝贤的“中国性” 295
结论 新千年的侯孝贤 309
《千禧曼波》(2001) 320
《咖啡时光》(2003) 324
《最好的时光》(2005) 328
《红气球之旅》(2007) 332
侯孝贤:不仅是一座岛 335
中英术语对照表 350
译者后记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