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以中山市职业教育发展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勇,朱俊,王静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251008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研究了中山市职业教育主动融入“幸福中山”建设,以优化专业结构、重构课程体系为抓手,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转型、分步推进,形成了中高职纵向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贯通,服务中山市经济社会“双转移”、“双升级”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对进一步探索区域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建议。

前言 1

导论 1

第一章 职业教育模式概述 3

一、职业教育 3

二、产业结构 4

三、转型升级 7

四、职业教育模式 8

五、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10

(一)职业教育的三大职能 10

(二)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定位 11

(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 12

第二章 国内外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研究 14

一、发达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14

(一)美国社区学院职教模式 15

(二)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 15

(三)澳大利亚TAFE职教模式 16

(四)英国的CBET职教模式 16

(五)日本的企业职教模式 17

(六)台湾地区依托行业的“建教”职教模式 18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19

三、国内区域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研究 20

(一)“实践主导”的深圳职业教育模式 20

(二)区域统筹发展的宁波职业教育模式 20

(三)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沈阳职业教育模式 21

(四)面向市场发展的四川德阳职业教育模式 22

(五)工学结合的天津职业教育模式 22

四、国内区域职教模式实践的启示 23

(一)广东省经济社会转型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契机 23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横向与纵向“立交桥”未完全打通 24

(三)职业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功能尚未体现 25

(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尚未实现自我发展 25

第三章 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及意义 27

一、构建职业教育的“中山模式”的必要性 27

(一)适应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28

(二)构建职业教育的“中山模式”是打造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高地的需要 32

(三)适应中山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35

二、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意义 40

(一)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41

(二)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理论意义 44

第四章 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现实基础 47

一、区域经济呈现出持续迅猛发展势头 47

二、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升级提速 50

三、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日趋良好 52

四、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54

五、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统筹发展 55

六、办学体制机制日益优化、活力逐步彰显 55

七、专业建设与产业优化升级高度吻合 56

第五章 中山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计量分析 59

一、中山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59

(一)中山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总量增加的关联分析 60

(二)中山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总量增加的影响分析 66

(三)中山职业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支出法) 71

(四)中山市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收益率分析 80

二、职业教育与中山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86

(一)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动因的计量分析 86

(二)中山职业教育的对社会发展创新的供给 89

第六章 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特色 94

一、创新体制机制,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94

(一)探索中职学校校长职级制 95

(二)以“四个合作”为主线的高职教育体制改革——中山高新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103

二、搭建“立交桥”,推动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 110

(一)完善“三链”实践教学平台 110

(二)制订“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方案 113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院校特色发展 115

(一)高职教育的“中山火炬模式” 115

(二)沙溪理工学校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118

(三)小榄建斌中学“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 120

(四)构建人才培养评估体系 122

四、推进内涵建设,提升职业院校质量发展 125

(一)实施“深海探珠”计划,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25

(二)实施“三三五”机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130

五、实训基地多元化建设,促进政校企一体化发展 133

(一)政府统筹,组建中山市职教集团 133

(二)多形式参股,组建高职生产性实训校区 135

(三)股份制改革,组建中职实训中心 139

六、打造职教师资梯队,保障职业院校稳定发展 139

(一)打造职业教育的校长群体 140

(二)打造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140

(三)建立保障机制,稳定职教师资队伍 144

七、鼓励校际合作,形成职业院校错位发展 145

(一)依托职教集团,整合职教资源 145

(二)搭建合作平台,院校抱团发展 146

八、拓宽就业渠道,带动多方共同发展 147

(一)五位一体,高质量就业 147

(二)订单培养,零距离就业 148

(三)培训引导,自主创业 149

九、搭建科研平台,激发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150

(一)建立中山虚拟工程研究院 150

(二)组建中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152

(三)构建网络吸引教育科研人才 153

(四)争取企业横向投入 155

十、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157

(一)构建具有中山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157

(二)推行校行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59

(三)推进项目合作,实现人才共享、利益驱动的合作发展模式 161

第七章 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瓶颈”问题 164

一、中山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理念有待深化 165

二、职业教育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167

三、校企合作机制还需政策补位 168

四、统一模式下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尚未成熟 169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 170

六、师资队伍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 171

七、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考评机制 173

八、产学研转化与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 174

第八章 进一步完善中山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路及对策 176

一、政府支持,体制机制重大突破 176

(一)实行管办分离,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176

(二)建立“一委三会一长”的董事会架构 176

(三)推进董事会法人治理 178

二、政府主导,搭建政校企三位一体办学平台 178

(一)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 178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学校、企业、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合作就业体系 178

(三)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79

(四)创新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建设的新路子 180

三、合作办学,构建中山职业教育新模式 182

(一)走合作办学之路,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 182

(二)走集约化发展之路,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化发展转变 182

(三)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从差异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 183

(四)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183

四、政府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85

(一)深化合作内涵,改革育人模式 185

(二)完善以“三链”为载体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186

(三)推行专兼结合的“导师制”,培养企业一线基层精英 187

五、政府统筹,建设国家级职教高地 187

(一)建设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188

(二)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 189

(三)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189

(四)建设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189

六、合作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成果转化 190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 190

(二)建立技术应用中心和产学研结合基地 192

(三)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服务的制度与政策 193

参考文献 194

附录:进一步深化中山职业教育改革的制度建设探讨 200

中山火炬开发区关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实施办法(试行) 200

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章程 204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三链”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方案 214

中山市职业教育中高职“三二分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7

中山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 246

中山市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253

中山市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意见 259

中山市关于评选“职业教育优秀青年教师”的意见 262

中山市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办法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