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之学照亮人类未来(代序) 1
一、命有三科 1
二、性有善恶 6
三、生死如一 10
第一章 导言 15
一、孔子为何罕言性与天道 15
二、百家皆言大道 17
三、“新四书”是修证天道的大法 19
第二章 楚简《五行》篇 23
一、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24
二、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27
三、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 30
四、不圣,思不能轻 32
五、聪则闻君子道 34
六、君子慎其独也 36
七、君子之为德也,无与终也 42
八、未尝闻君子道,谓之不聪 45
九、圣人知天道也 48
十、仁义,礼所由生也 51
十一、爱父,其攸爱人,仁也 53
十二、贵贵,其等尊贤,义也 54
十三、恭而博交,礼也 56
十四、刚,义之方;柔,仁之方也 58
十五、君子集大成 61
十六、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 64
十七、闻道而乐者,好德者也 69
第三章 楚简《性自命出》篇 72
一、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74
二、凡性为主,物取之也 80
三、凡心有志也,无与不可 81
四、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 83
五、凡性,或动之 85
六、长性者,道也 86
七、凡见者之谓物 87
八、凡道,心术为主 88
九、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拨人之心也厚 93
十、《赉》、《武》乐取,《韶》、《夏》乐情 96
十一、凡至乐必悲 97
十二、凡忧,思而后悲;凡乐,思而后忻 98
十三、凡学者求其心为难 100
十四、凡用心之躁者,思为甚 103
十五、凡人伪为可恶也 106
十六、凡人情为可悦也 107
十七、言及则明举之而毋伪 111
十八、凡交毋烈 112
十九、凡于路毋畏 113
二十、凡忧患之事欲任 114
第四章 《礼记·大学》篇 117
一、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20
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25
三、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130
四、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132
五、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135
六、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36
七、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38
八、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140
九、絜矩之道 143
十、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147
十一、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49
十二、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151
第五章 《礼记·中庸》篇 154
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56
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161
三、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63
四、中立而不倚 165
五、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166
六、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168
七、反求诸其身 171
八、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172
九、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173
十、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175
十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176
十二、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179
十三、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181
十四、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184
十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86
十六、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188
十七、至诚如神 190
十八、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 191
十九、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192
二十、大哉圣人之道 195
二十一、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196
二十二、君子之道,本诸身 199
二十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01
二十四、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 202
二十五、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204
后记 中国有通天人之际的大学问 208
一、道、名、法三者的本质及其间的辩证关系 209
二、穷理、尽性、至于命,修养做功夫的三个步骤 215